兩岸攜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
字號:
“中國納斯達克”激情迸發

  時間:2009-12-28 09:07    來源:新華網綜合     
 
 

  創業板元年

  毫無疑問,“創業板”已成為2009年證券市場“熱詞”之一。2009年10月30日,隨著首批28家公司鳴鑼上市,“十年磨一劍”的創業板終於破殼而出,隨後,資本市場一幕又一幕的新鮮事兒在這裡演繹。

  從發行前高毛利率、高凈資産收益率、高營業收入的“前三高”特徵,到發行後高波動性、高市盈率、高換手率的“後三高”特徵,創業板公司在書寫資本市場新史的過程中,也充斥著近乎瘋狂的追捧、跌宕起伏的懸念。“中國納斯達克”在這一年激情迸發。

漫畫:創業板 中新社發 唐志順 製作

  公司篇 “創業板速度”  

  過去數年,“創業板”被頻頻提及,但塵埃落定是在今年3月31日。當天,證監會正式發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自5月1日起實施。之後,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公佈、創業板受理開戶等工作緊鑼密鼓展開。

  9月13日,證監會網站公告,定於9月17日召開創業板發審委第1次至第4次會議,審核立思辰等7家公司的IPO申請,眾目期待的創業板“首發陣容”正式浮出水面。與主機板相比,創業板公司招股意向書的最大特色是“開篇言風險”。

  9月21日,特銳德等10家公司率先啟動招股,其效率之高超乎意料。由於創業板過會企業均屬“有條件通過”,按照程式,發行人與保薦人落實反饋後,將接受再審核,通過後才能獲批文。事實表明,再審核的過程僅用了1、2天時間。

  此後,創業板審核馬不停蹄,密度之高創下證券市場紀錄。據統計,在9月17日至9月27日短短11天時間內,創業板發審委共審核了31家公司的IPO申請。至10月9日,28家企業分三批相繼啟動招股。

  10月30日,隨著28家公司集中掛牌上市,瓜熟蒂落的創業板終於登上中國資本市場舞臺,成為我國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回望創業板公司的創立歷程,期間充滿了熱議與插曲。毫無疑問,首批創業板公司均是精挑細選的行業“隱形冠軍”,普遍呈現高毛利率、高凈資産收益率、高營業收入的“三高”特徵,部分企業的産品毛利率超過70%,凈資産收益率超過50%。但隨著創業板上會公司增多,外界的關注點漸次分散,從“突擊增資”股東的暴富神話,到對“80後”、“90後”股東的身份猜疑,再到華誼兄弟的眾多明星股東陣容,無不掀起輿論熱議。

  期間,同花順則因“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落實”,上會審核前夕被臨時“打回”,成為創業板首例。還好有驚無險,此後重新上會的同花順則順利過關。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各界對創業板反饋的增多,監管部門對相關規定也作出微調。比如,對於突擊入股的情形,監管部門在上市審核時已予以重點排查,對6個月窗口期入股的股東,除1年限售規定外,還需承諾24個月內轉讓股份不超過新增股份50%。而在實際操作中,窗口期新增股東的限售期由規定的1年普遍追加為3年,且部分股東主動追加限售承諾,以此顯示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  

 
編輯: 肖燕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