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臺商趕搭TD-SCDMA列車
字號:
CECT貼牌手機老大重頭再來 未來不走人海戰術

  時間:2006-08-01 10:39    來源:     
 
 

   吳瑞林:拿到COSUN牌照對僑興而言是另一個起點

     “如果你想害誰,你就讓他去做手機吧。”7月26日,僑興電信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志忠拋出這樣一句玩笑式的“狠話”。

     談笑間,吳志忠已然跳入了這個令人愛恨交加的行業——今年6月末,國家發改委公布了最新一批手機獲牌名單,僑興在列。作為僑興環球(XING,NASDAQ)董事長吳瑞林的二兒子,吳志忠負責運作僑興(COSUN)這個新品牌。

     三年前,他的哥哥吳志陽操刀,以3.16億的高溢價收購中電通信(CECT)。

     那時,手機牌照是稀有之物。如今,僑興已經擁有“中電CECT”和“僑興COSUN”兩大品牌、3個手機牌照(CECT擁有GSM、CDMA雙牌照)。

     隨著暴利時代的終結,手機業內死的死、傷的傷。坐擁三張牌照的僑興,此前業界甚至傳出消息,說“CECT資金鏈已經斷裂”。

     打造一個“幹凈”的僑興

     CECT的資金鏈真的斷裂了嗎?吳瑞林不願做正面回答,只告訴記者兩個事實:

     6月20日,CECT母公司僑興環球發布了2005年財報。年報顯示:2005年凈銷售額為3.56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42.4%;凈利潤為3100萬美元,比2004年增長987%。

     與此同時,賽迪的數據顯示,CECT市場份額今年以來始終保持在國產品牌前四名之列。

     之所以身陷流言漩渦,是因為僑興的敏感身份——CECT在業界有“貼牌老大”之稱,尤其在貼牌盛行的2005年,CECT是被大量黑手機貼牌最多的品牌之一。

     CECT總經理吳志陽的解釋是:“所謂找我們貼牌的企業都是一些去年暫時沒有拿到牌照的高品質廠商,如明基、UT斯達康、多普達、宇龍,我們選擇的方式是戰略合作。”

     吳志陽指出,去年CECT共2個多億的凈利潤中,來自以上幾家合作廠家的合作收益非常少,但這種與強勢企業的合作提升了CECT在去年高端機市場的形象。

     “至于市場上五花八門盜用CECT品牌的倣冒機、套牌機,CECT從中並沒有獲得任何收益,同時還要背負對自身品牌的傷害。”吳志陽告訴記者,去年CECT就專門組織了一個團隊,與工商、質監部門到全國各地去打假,“我們也是深受其害”。

     “今年我們堅持不允許任何形式的牌照合作,更不用說貼牌。”吳瑞林說,如果說亂世之中,貼牌的傷害還無傷大雅的話,2006年的市場已經讓人看到一絲有序的陽光,僑興在全力扭轉CECT品牌受到的傷害。

     “黑手機的猖獗、國產品牌幾乎潰不成軍,規模已經失去了意義,而仍未被貼牌玷污的品牌亦是少之又少。”吳瑞林說,在這個已經被“攪渾”的手機行業里,他要借機打造一個“幹凈”的僑興(COSUN)。

  他認為,經過幾年混戰,包括CECT在內的國產品牌都難逃行業的傷害,包括黑手機的衝擊、價格戰。進入2006年,行業又走到了一個從無序到有序的關口。

     “這個行業走到現在,已經開始‘清零’,不要再看以前了。”吳瑞林說,“不管以前做了多大規模,現在都要重頭再來。”

     不走“人海戰術”

     吳瑞林說,拿到COSUN牌照對僑興而言是“另一個起點”。

     他決定讓老二志忠操持COSUN,與老大CECT分庭抗禮。早在COSUN拿到牌照前,吳瑞林已經讓老二以CECT和COSUN聯合品牌的名義“預熱”了一年。

   “中國移動的定制庫很講究品牌形象及廠家的售後服務,CECT受的傷害比較大,所以我們才會引出第二個品牌,打出僑興品牌手機。”吳志忠說,未來手機運營商定制將會越來越佔據主流,這是僑興不得不搶的市場。

     他透露,做電話機出身的僑興在運營商定制上有天然優勢,過去主要是與中國電信、網通合作,轉向中國移動、聯通有習慣的路徑可循,“僑興給中國移動定制過移動固話,我們現在有幾款機正在和他們測試,馬上會通過”。

     他說,目前國產手機中過去只有多普達進入定制行列,近期有聯想、夏新入圍,“僑興會搶在前面”。

     從賽諾近期的統計數據可見,這個三年來始終熱鬧非凡的江湖已經更換它的主角:從6月份表現來看,國產品牌有聯想、波導、夏新、CECT進入前十名,2002年-2003年本土與國外品牌分庭抗禮的局面不復存在,有趣的是,依舊維持前十位之列的波導、夏新業績徘徊在扭損邊緣;而真正的黑馬是聯想與CECT。

     賽諾數據還顯示,今年上半年GSM市場國產手機下滑態勢仍然沒有扭轉,份額從上月的28.8%下降到28.5%,其間,CECT則呈現上升趨勢,由5月份的1.9%上升為2.0%,雖然上升幅度不是很大,但是相對于國產品牌不斷下降情況下,中電顯示了比較強勁的抗跌性。

     在分類市場上,CECT份額主要集中在郊區縣3.9%,其份額超過了第6位索尼愛立信的2.9%。

     吳志陽認為,2003年前後,國產手機“高投入、大規模”的打法根本無法取勝于“更大規模、高價位”的海外品牌,“沒有高價位的支撐,採用高投入的做法遲早要出事”。

     他說,規模戰與人海戰術害了國產手機,當收益沒有保障時,很容易出現資金斷裂。吳瑞林透露,“我們前兩年很謹慎,每一款機做的量都不大,能走多少做多少。”正是謹慎與差異化的道路意外地成就了CECT。

     還是“差異化”

     但是2006年,“打法”又要變了。

     已經熟練地遊刃于“西裝”與“背心”之間的吳志忠說:“我穿上西裝就是僑興集團執行總裁,我脫下西服穿上背心就可以去見‘水貨佬’(黑手機業者)。”

     吳志忠說,經過幾年打拼,這個手機江湖上的各路人馬都已經“玩精了,都是手機蟲”。

     他說,如果2002年-2003年拼的是規模與投入,2004年-2005年玩的則是“靈活”,誰轉身快、資金周轉快、手法差異化,誰就能取勝;但是2006年,這個行業“正在走向正軌”。

     吳志忠認為,僑興前幾年打下的根基正在順應江湖之變:新獲牌的COSUN手機,將主打運營商定制市場和海外市場(僑興電話機每年有大批量出口),並瞄準正在蓬勃發展中的中國二、三線市場,定位中低端;CECT定位中高端,保持靈活的市場速度,繼續突出其一貫的差異化賣點,主打與競爭對手產品的性價比優勢,雙拳出擊。

     “去年一年用戶和渠道都被黑手機傷害透了,今年會轉向有品牌和信譽度,同時產品定位又靈活反應快的廠商。”吳志忠認為,憑借去年CECT差異化成功以及僑興的信用度,僑興這一回還能抓住新市場機會。

     “國產大品牌因體制問題而反應慢,黑手機又沒信用,渠道要賺錢不找我們找誰?”吳認為,僑興很懂江湖,而且也懂規矩。

     “我們在上海北京有四個全資控股的獨立手機研發公司,生產上有自己的模具廠、電池廠等。”他說,這些都是僑興的成本與品質的保障。

     吳志陽透露說,CECT不久前通過私募方式融資6000萬美金,這將保障今年的快速擴張,另外他沒有否認CECT即將分拆上市的傳言。正如當年他的父親最先選擇NASDAQ的時候一樣,他也認為,行業競爭到有序階段時,資金將成為擴張的新門檻。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編輯:越翎

 
編輯:system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