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3G網建設應該會在不久的將來如火如荼地開展,如何規劃3G骨幹網建設對運營商和設備商而言應該早已經胸有成竹,沒有什麼懸念,只欠東風吹起,一聲令下,骨幹網會迅速蔓延至全國主要節點。但是作為分析師我們希望能夠預測到未來的一些發展趨勢,也就是說我們希望看到的是3G網絡的演進路線而不僅僅是現狀。
實際上我們在研究中國固定移動融合(FMC)市場的時候就發現運營商尤其是固網運營商對未來網絡演進方向的確疑慮重重,畢竟中國電信市場正在逐步走入一個新的階段。在運營商面對巨額3G投資的時候,需要詳盡地考慮才能夠選擇出最優的投資決策,盡量做到網絡的重用性。網絡融合應該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融合指引3G骨幹網建設
In-Stat在研究完全球幾家知名運營商的網絡演進路線之後,發現網絡融合可以分成三個不同的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服務的融合,指的是運營商將固定和移動服務捆綁起來出售給消費者,這個階段應該早已經發生,其中也不涉及底層網絡的問題;第二個階段是IP/MPLS骨幹網的融合,這個階段指的是單獨的固定或者移動網絡過渡到統一的IP/MPLS骨幹網平臺,為終端用戶提供融合的寬帶接入服務,承載綜合的數據、語音和視頻信息,可以為運營商節省網絡建設和運維成本。這種融合進程目前正在進行中,中國電信的IP骨幹網CN2正是這種形式的一種融合。
這種情況下,所有的業務流都通過IP/MPLS骨幹網來承載,這些基于骨幹路由器的IP骨幹網必須要具備為不同的業務提供差異化的QoS能力,並且要保證各種業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外借助于軟交換可以將傳統PLMN網絡過渡到IP網絡上來,軟交換提供VoIP的呼叫控制,媒體網關負責IP網與傳統PLMN網絡的連接。融合的第二階段目前正在進行之中,目前全球多數運營商正在朝這個方向發展。
第三個階段則是基于IMS的網絡融合,在這個階段,運營商從寬帶接入網和融合的IP承載網向完整的基于IMS的固定/移動融合的網絡構架演進,這個網絡構架可以支持固定和移動終端的接入,提供基于IP的多媒體服務。最終所有的電信業務(語音、商業服務、互聯網、IPTV等)都通過IMS網絡來提供,屆時每個用戶都擁有唯一的標識地址,通過IP互聯實現具有質量保證、高可靠性以及相關控制功能的通信服務,並且通過IMS實現增值業務的第三方開發,大大縮短了增值業務的開發周期,降低了開發成本。
從融合未來發展之路來看,3G業務將來會被視為上層業務的一部分,然後承載到統一的底層網絡上來,因此這一點是運營商在建設3G骨幹網時首先應該考慮到的問題。尤其是中國的兩家固網運營商,正在逐步向全業務運營演進,PSTN業務前進緩慢,即將進入的3G市場又是荊棘滿布,競爭激烈;在面對眾多不確定因素的市場面前,如果不能很好地開源,那麼只有做到節流,而網絡融合將是很好的一個選擇。
3G骨幹傳輸網的重用
看一下最底層的傳輸網,以中國電信為例,最豐富的資源應該就是其光纖網絡了,從國家骨幹傳送網到省內骨幹傳送網以及本地傳送網,其光線資源遍布全國范圍。長途骨幹傳輸網的特點是傳輸距離遠,光纖鋪設成本高,中繼成本高,容量大,網絡節點數少。除傳統的PDH和SDH接口外,同時要求具有VC4-4c、VC4-16c、POS、GE等寬帶數據業務接口。網絡結構為光纖環形網或網格網拓撲,對業務的安全性、網絡可靠性要求高。
此外,長途骨幹傳輸網傳輸設備往往採用密集波分復用(DWDM)設備,可接入業務包括10G、2.5G等SDH業務以及面向寬帶數據網絡的千兆以太網(GE)、POS等業務。中國電信目前開通的各個級幹線網基本上全部採用了DWDM係統,有很大的網絡帶寬冗余量可以利用。首先是在已經開通的波長上,帶寬資源還有很大的富余量;其次是整個DWDM係統還沒有滿配置,還可以開通很多波長,用以開展3G業務的長途傳送;即使是滿配置的DWDM係統也可以通過升級單波長的傳輸速率來大幅度的增加係統的傳輸容量,達到重用傳輸資源的目的。
3G承載網建設前瞻
關于3G承載網的建設,這方面我非常同意華為羅峰的觀點,他認為多年來,基于IP技術的NGN一直沒有實質性的進展。現有的IP網絡技術5年前就已十分成熟,但直到2004年,NGN才開始規模商用。這個現象表明,用IP來承載NGN的挑戰並不在于技術本身,而在于如何適應商業模型的變遷。
我們可以很容易從國外運營商那里找到案例,比如意大利出身于ISP的運營商FastWeb就是在統一的IP/MPLS的骨幹網上承載語音、數據甚至還有視頻點播的業務,不可否認使用IP來承載實時業務或者綜合業務會存在一些問題,但總的來說可以擔當3G網絡承載的重任。就像中國電信的IP承載網CN2,原本就定位在商用VPN和3G業務承載,完全可以然後利用MPLS VPN的方式實現3G業務與其他業務的分離。
當然我們在研究網絡融合的時候也訪談過一些運營商內部的一些專家,他們有人認為在未來3G網絡建設中可能會單獨建設承載網,因為在實際操作中單獨建網更容易,相比復雜的網絡改造可能更節省成本。但是這主要是因為這些運營商的IP骨幹網並不像CN2一樣優秀,可能過于陳舊,面對新的3G業務改造成本比較高。這一點也正好給3G承載網建設留下一點啟示,即便是建設一張全新的3G骨幹承載網也一定要考慮到後續的新生業務,考慮到網絡融合的未來發展。 (來源:中國電子報)
編輯:越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