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臺商趕搭TD-SCDMA列車
字號:
IPTV主導權之爭 電信與廣電誰動了誰的奶酪

  時間:2006-10-17 14:49    來源:     
 
 

     日前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宣佈DAB移動多媒體廣播業務正式啟動,用戶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就可以免費收看CCTV、BTV等各臺節目,這是北京地區首個開通的手機電視業務。在此之前,有關IPTV與數字電視之間的爭論早已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而手機電視的出現使得電信與廣電之間“合作者”、“競爭者”的關係變得更為複雜。在電信與廣電的一步步融合中,對於電信業與廣電業而言,究竟是誰動了誰的“奶酪”。

     準入不準入之惑

     雖然目前世界各國在三網融合領域已經取得重要進展,但客觀上依然存在著較多障礙,發展速度遠遠低於業內人士的預期。從國內來看,監管體制上的障礙,運營體制上的障礙,不同部門之間的利益訴求的衝突,不同商業模式之間的衝突,不同領域之間觀念上的巨大差異,不同行業標準之間的不相容,等等甚至缺乏共同的技術語言,都會對三網融合産生影響。從某種意義上説,目前最為突出的障礙是電信與廣電業務的體系鴻溝及準入壁壘。

     我國現行行政管理體系是廣播和電視由國家廣電總局監管,而網際網路和電信網則由資訊産業部負責。IPTV等新業務作為廣電、電腦和電信三網融合的必然産物,要求監管制度要適應這種技術發展的需要,而目前政策的互不準入,凸現出相應監管制度的落伍。以IPTV業務為例,其發展涉及電信産業和廣電産業,無論是電信還是廣電,要想單獨發展IPTV既不現實也不經濟。根據中國現行行政管理體系,廣電系統的有線電視網由國家廣電總局監管,電信企業的網際網路和固定電話網管理則由資訊産業部監管。在三網融合的過程中是許可電信運營商進入IPTV産業還是只許可廣電獨家經營已經成為市場發展過程中不可回避的問題。

     1999年,由於傳統電信運營商涉足廣電業務,廣電系統企業介入語音業務,為了加強管理,廣電總局和資訊産業部發佈了《關於加強廣播電視線網路建設管理的意見》(國辦發82號)第6條規定,禁止電信和廣電兩大行業相互滲透,不允許電信部門經營廣播電視業務,同時資訊産業部也沒有給廣電網路經營電信業務的許可。這一政策一直延續到2003年。2003年2月10日,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頒布實施了15號令《網際網路等資訊網路傳播視聽節目管理辦法》,首次允許持《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通過資訊網路向公眾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實行年檢制度,有效期為3年。這一文件的頒布實施打破了電信業務和廣電業務的相互不滲透的政策壁壘,為兩大行業互相進入打開了豁口。隨後,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獲證,分別打造了“互聯星空”、“天天線上”這兩個知名的寬頻網站,到目前為止,包括互聯星空、天天線上、21cn、鳳凰寬頻等在內的幾十家單位取得了《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這一政策的執行一直到2004年7月。

     2004年7月,國家廣電總局發佈了39號令《網際網路等資訊網路傳播視聽節目管理辦法》並於10月份正式執行。新辦法廢止了原來的《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制度,規定通過資訊網路傳播視聽節目應取得《資訊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由廣電總局按照資訊網路傳播視聽節目的業務類別、接收終端、傳輸網路等項目分類核發。業務類別分為播放自辦節目、轉播節目和提供節目整合運營服務等,接收終端分為電腦、電視機、手機及其他各類電子設備。而在此前已領取《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的機構,應在辦法實施之日起六個月內申換新的許可證,原有的《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廢止。

     從目前的進展來看,儘管在部分區域性市場,類似于IPTV、VoIP以及手機電視等融合性業務已經起步,但其發展壯大仍然受到相對僵化的市場準入機制的影響。國發82號文件幾年前從現實出發,規定了電信和廣電部門暫時不能相互進入,目前該規定繼續生效。當前的市場現實已經發生巨大變化,新技術新應用已經突破傳統業務市場劃分的界限,同資同質的競爭風險已經大大下降,所以需要重新考慮如何改變現行的政策。目前,在雙方企業相互準入方面採取了串列分工的牌照管理方式,廣電總局管理內容製作、審查發佈等環節,資訊産業部管理資訊內容傳送環節,在表像上雙方各負其責,管理職責並不交叉重疊。實際運作的效果是,無論電信企業還是廣電企業都不能根據市場需求創新商業合作模式,在限定的業務經營範圍內無法迅速做大新興市場,而兩個不同的管理部門在融合業務分類等方面的認識分歧長期存在,客觀上限制了融合業務市場的發展壯大。

     廣電局和信産部是我國三網融合應用業務的兩個主要監管部門,從上述發展過程可以看出,兩大監管部門已經有一些糾葛的淵源,而隨著IPTV、手機電視及其他類似業務的出現,監管問題將兩大部門的利益碰撞,推向頂點,出臺合理的政策迫在眉睫。我國政策的制定實施已經嚴重阻礙這些業務發展,政策如何制定、何時出臺已經成為關鍵問題。從國外發展來看,很多國家都建立了面向融合的管制機構,統一事權,減少衝突。例如美國成立了FCC,英國成立了OFFCOM,德國則設立網路經濟管制局BNETZA。同時全方位開放市場準入,激勵民間私人投資于新興技術業務市場。部分國家已經廢除牌照許可制,改為登記備案制度。這些能夠為我們提供一定的借鑒。

     主導不主導之爭

     由於IPTV與數字電視在用戶對象上驚人的一致性——以家庭為單位的電視終端用戶,從而引發了電信業與廣電業之間在所難免的競爭。而手機電視的逐步推行再次將電信業與廣電業之間的關係推向一個尷尬的境地,是手機主導電視走向?或是電視主導手機發展?從當前業務日新月異以及融合已經成為大勢所趨的情形下,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業務觸及廣電業、電信業乃至其他行業的共同利益,而各個利益相關體也必將為爭取在競爭與發展中的主導地位而展開激烈的競爭。

     家庭多媒體——IP化?數字化?

     IPTV從出現開始就一直被認為是電信業向廣電業進軍的“殺手锏”。其實從某個方面來説,IPTV的出現也使得數字化發展失衡的傳統電視行業達到了一個微妙的平衡,並進入到高速發展階段,可以説從側面刺激了廣電向三網融合的演進。

     自2005年開始,IPTV進入快速成長期,從網通首先在哈爾濱試運營到中國電信相繼在上海、浙江、江蘇、福建、廣東等地的17個大中城市大規模推出IPTV試運營業務,再到上海電信9月1日正式在全市放號,IPTV呈現出星火燎原的態勢。與此同時,數字電視並未走向沒落,反而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準。據國家廣電總局公佈的數據:截至2004年,全國數字電視用戶總計不超過50萬戶,而在IPTV開始商用的2005年,數字電視的新增用戶就增加了100萬戶。這表明在IPTV的競爭下,數字電視正在走出相對封閉的産業環境,並與電信運營商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

     雖然從某種意義上説,正是電信運營商的IPTV業務激發了廣電面向開放市場的競爭潛力,然而在現階段,掌握了互動方式的電信運營商在競爭中無疑佔據了一定的優勢。據不完全統計,在早期開通IPTV商用的城市中,哈爾濱的IPTV用戶幾乎是同期開始的數字電視用戶的兩倍,充分顯示出IPTV業務在擺脫了政策壁壘後的巨大潛力。

     移動多媒體——內容主導?網路主導?

     與此同時,廣電企業也在不斷探索新的互動業務領域。在不久前召開的北京國際廣播電影電視設備展上,新鮮出爐的手機電視儼然成為廣電的又一法寶,可以説是廣電的強力“反擊”。據透露,北京地區的手機電視利用中央電視塔直接發射電視及廣播頻道信號,用戶通過一種裝有特殊晶片的手機,便可收看或收聽包括北京電視臺一套和中央電視臺一套的電視節目轉播,今後北京地區的手機電視還將轉播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8套節目。預計在2007年初,包括政務、文體、票務、餐飲、醫療、路況、旅遊、商務、新聞等多媒體節目也將陸續開播。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方面表示,此次開播的手機電視將全部免費播出;待今後推出個性化的互動點播節目後,再根據不同的業務制定相應的資費標準。

     與IPTV類似,手機電視最大的變數是商業模式。目前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都是單獨利用蜂窩行動通訊網路,通過流媒體技術看手機電視。但是這種方式仍然存在很大的技術瓶頸。基於3G的手機電視互動性強,但限于頻寬,只能看到3~5分鐘的短片,而且如果按照電信流量計費,資費會很高。有分析人士指出,選擇廣播網路還是蜂窩網路作為播放渠道直接關係到手機電視是靠廣告贏利還是通過流量贏利,也關係到是內容主導還是網路主導的問題,這將決定廣電企業和電信企業在手機電視産業鏈中的地位。

     在未來手機電視市場上,電信企業與廣電的關係很可能“既是合作者,又是競爭者”。雖然目前獲得手機電視業務牌照的上海文廣、北京廣播集團、南廣傳媒、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等都是廣電係背景,但這一切並未讓電信運營商放慢在手機電信領域跑馬圈地的步伐。此外,針對目前2.5G的GPRS傳輸速度較慢、視頻播放效果較差的弱點,中國移動還聯合設備廠商開發基於行動通訊網路的專用廣播技術。分析人士指出,以中國移動、聯通為代表的電信運營商的市場推廣活動目前還在不斷加強,只要能在“廣電類”手機電視大規模商用之前發展更多用戶,未來仍將對競爭對手形成一定壓力。

     手機電視標準除了廣電系統內部各種方案的爭奪之外,還和IPTV一樣牽涉到了電信與廣電兩大系統的糾葛,其標準的制定更加複雜,同樣存在國家標準政策的選擇問題。現在國際上除了韓國、日本和芬蘭這些已經確立了最終標準的國家,大多數國家的運營商都必須面臨這一複雜的抉擇。目前國外手機電視主要的實現方式有以下三種:一是無線行動通訊;二是地面無線廣播;三是通過衛星和地面補點相結合的廣播方式進行覆蓋。隨著3G牌照發放、標準選擇、網路部署等的不斷展開,未來出臺我國移動多媒體國標已成必然。如果從自主智慧財産權的角度出發,目前國標體系可以劃分為三大陣營:以華為CMB為代表的3G蜂窩網路技術架構,以新岸線的T-MMB和總局規劃院的T-TIMI為代表的DAB技術架構,以清華交大為代表的DMB-TH的地面電視架構。據稱,未來我國手機電視標准將堅持自主創新並著眼統一標準以促進三網融合,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移動多媒體標準PK與市場PK將日益激烈,無論是電信還是廣電都希望能夠爭取到主導地位。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手機電視將掀起繼IPTV後新一輪的“融合”之爭。

     隨著北京2008年奧運會一步步臨近,現在每每談話大多都會涉及到奧運,電信業與廣電業融合也不例外。電視直播自然不必説,手機電視在奧運會上同樣會施展拳腳。據稱“在北京奧運會期間實現手機看電視聽廣播”是“科技奧運”的相關籌備項目之一。按照規劃,奧運會開幕的時候,北京將有100萬用戶使用手機等接收設備收看奧運賽事,實現手機電視在奧運會歷史上的第一次大規模應用。市場的一步步壯大必將激發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定位為“競爭者”還是“合作者”將進一步考驗企業、行業及政府的智慧。
 

(來源:中國經濟網)

編輯:越翎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