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臺商趕搭TD-SCDMA列車
字號:
專家解讀電信業十一五規劃 3G規劃仍存懸念

  時間:2005-11-11 13:50    來源:     
 
 

  “電信業‘十一五’規劃將是一個逐步實施,層層分解,更具可操作性的規劃。”直接參與規劃建議的資訊産業部電信規劃研究院副總工劉高峰對《通信産業報》記者表示。

   日前,隨著“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出爐,電信行業“十一五”規劃最終出臺引起了行業人士的普遍關注。事實上,這一工作早在2004年即已展開,從記者目前了解的情況來看,電信業“十一五”規劃體系將包含很多規劃項,“有國家級的資訊産業全行業總體規劃,電信、無線電管理等分行業規劃,有省級的各省行業規劃,有區域行業規劃,有職能規劃,企業規劃等等。”資訊産業部綜合規劃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眾所週知,電信業“十五”之前的規劃均是在政企合一的情況下編制的,基本上屬於企業規劃。而政企分開以後,資訊産業部在組織“十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中,重點加強了規劃的宏觀性、戰略性和指導性,但可操作性仍顯不足。而這些,將有望在新的“十一五”規劃中得到具體優化。

  為此記者分別採訪了多名直接或間接參與電信業“十一五”規劃工作的專家,從眾專家的觀點中,我們可以深刻感受到,電信行業的下一個五年規劃將在“可操作性”上做足文章。目前,參與規劃的相關部門正在或已初步完成對所轄領域的調研。據悉,今年年底,規模草案將上報國家相關部門。

  整體規劃:從數字轉向人

  “與‘十五’計劃不同,‘十一五’規劃更多關注的是公眾日常的生活和工作,這實際上反映出規劃更加趨向服務社會于個體。”劉高峰表示。

  從國內整體經濟的發展趨勢來看,增長模式的轉型已是大勢所趨,從單純追求數字到強調“人本”的理念已滲透到電信行業的發展。據記者了解的情況,在“電信業‘十一五’規劃的總體目標和指導原則”中已突出強調,“要……減少那些作為市場主體行為結果的指標。”

  有專家指出,當前,用戶需求已經代替通信技術,成為促進産業發展的最主要的推動力量,因此,滿足用戶需求、釋放消費潛力,以人為本抓服務是規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

  而從目前資訊産業部正在制訂的規劃中體現出的“電信服務”及“普遍服務”兩大重點來看,“人”顯然也成為重點。而在這樣的大框架下,諸如區域規劃、網路規劃及3G規劃等具體規劃也已經有了初步的框架。

  促進地區間平衡發展

  而在“和諧社會”及“共同富裕”的國家“十一五”規劃的大基調下,協調區域間的經濟發展顯然是這一原則的具體體現,電信行業區域規劃亦當仁不讓。

  “我不久前剛剛參加了一個由資訊産業部綜合規劃司舉辦的區域規劃研討會,會上主要研究如何發揮電信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資訊産業部電信研究院通信政策所副主任朱金周在接受《通信産業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據朱金周介紹,在那次會上,資訊産業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錢庭碩要求相關部門在進行電信業區域規劃時,要注意與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結合,“包括資訊産業部內部的和資訊産業部和其他職能部委之間。”

  朱金周表示,目前西部地區的城市網路容量不足,農村中小城市的電話普及率不高,“目前有建議提出在2010年,西部地區村通寬頻達到40%,但是否可行仍在討論中。”

  據記者了解的情況,資訊産業部目前已啟動了5個電信業區域規劃(包括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西部、東北、京津冀地區)、8個無線電管理區域規劃(包括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西部、東北、東南沿海、西南邊境和長江防洪地區)以及兩個區域電子産業規劃(包括長江三角洲地區和京津冀都市圈)的編制工作,部分區域規劃已通過專家審定。

  賽迪顧問資深分析師李輝預測,未來五年,電信業地區間的發展將更加平衡,大中型城市與農村地區的通信能力、水準將上一個大臺階。

  特色“三網融合”

  與空間上的概念不同,電信網路技術隨著時間的發展,其未來趨勢將更難把握。這顯然給“十一五”規劃帶來一定的難度。

  曾參與電信業“十一五”規劃建議的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技術部孫震強博士就認為“融合化”將是未來網路技術發展的首要趨勢,“外部包括電信業和IT産業、文化産業的更緊密的結合,內部則包括移動固定網融合的推進。”

  對於未來的“三網融合”,劉高峰指出,消費者、運營商和廣電部門方面都有需求,“廣電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産權改革,如 數字電視的建立等,目的就是在擴大與市場結合的領域;而電信領域也提出了‘資訊服務大行業’概念,在這樣的背景下,未來電信與廣電在企業層面的合作將會逐步增多。”同時劉高峰也強調,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雙方能否實現“對等進入”是網路融合的關鍵。

  朱金周則指出,未來通信網的融合不僅帶來網路技術的演變,更重要的是改變了電信業務的提供方式。對於“三網融合”,國際上並沒有成型的經驗可資借鑒,“十一五”規劃需要結合國情探索一條具有特色的“三網融合”的道路。

  3G規劃:懸念仍存

  而作為未來通信網路層的焦點話題,3G自然也成為“十一五”規劃中必然會涉及到的要素。

  孫震強表示:在國家的整體“十一五”規劃中,提出“3G要在‘十一五’期間發展成為成熟的産業”,這就是説3G雖然在不斷改進,但其技術先進性基本得到認可,缺憾在於網路、終端和應用的成熟度,“而這一切的訴求點都在於3G牌照的發放,因為不商用,就談不上成熟,大量問題還發現不了。”

  而網信博通諮詢婁健認為,從公眾用戶的角度看,3G的開工肯定將進一步推動移動業務的快速發展。

  劉高峰則認為,如果説2G還是停留在技術引進與吸收層面上的話,那麼3G應該在産權的基礎上,逐步實現“自主創新”,顯然,中國自主研發的TD-SCDMA將是未來電信業“十一五”規劃中最值得期待的一部分。

  對此,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主任史煒指出,我國電信業自主創新的體制,將按照市場的規則有效地建立起來,形成與國際企業真正有效地合作,而非政府搭臺的模式。

(來源: 通信産業報 記者:陳曉林 王為民)


編輯:越翎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