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臺商趕搭TD-SCDMA列車
字號:
亞太3G應用領跑全球市場

  時間:2005-11-09 13:56    來源:     
 
 

  近一年來,全球3G商用進程明顯加快,3G商用網路數量日益增加。特別是亞太地區,不僅成為擁有全球3G用戶數最多的地區,而且使3G在這裡得到了實質性的發展。那麼,這個正在茁壯成長的3G市場究竟發展到了什麼程度?各國運營商通過何種市場策略打開了3G應用的局面?在4月15日舉辦的“中國與亞太地區3G産業發展研討會”上,來自電信研究院的專家對亞太地區3G商用情況進行了系統的介紹。對於目前尚未啟動3G的我國而言,其中的諸多運營經驗值得借鑒。

  從2004年起,全球3G取得了快速的發展。來自資訊産業部電信研究院的數據表明,在3G應用方面,截至2004年12月,全球3G用戶(包括cdma2000用戶在內)已經達到了1.59億,這一數字佔據了全球移動用戶總數的9.3%左右。

  數據顯示,在3G用戶中,CDMA2000 1X用戶數為1.30億,EV-DO用戶數為1260萬,WCDMA用戶數為1650萬。

  據電信研究院通信資訊研究所行動通訊研究部主任庾志成介紹,在全球市場中,亞太區的移動用戶數目最為龐大。到2004年年底,亞太地區移動用戶數佔據了全球移動用戶總數的38%。以日本和韓國為首的亞太地區3G用戶也佔據了全球3G用戶的絕大多數。

  而且,亞太地區這種迅猛的增長勢頭還在延續。電信研究院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2月,全球WCDMA用戶總數為1940萬,其中,亞洲地區WCDMA用戶數超過1100萬;全球CDMA2000 1x EV-DO用戶為1400萬,而韓國、日本的1x EV-DO用戶總數已超過1200萬。

  日本引領全球WCDMA發展

  “日本是亞太地區3G應用的活躍地帶。”庾志成認為,日本WCDMA的發展具有四大特點。

  一是擁有最多的用戶數量。截至2005年2月,日本的WCDMA用戶為1091萬,佔全球WCDMA用戶總數的55%。

  二是移動數據業務發達。在日本,移動數據業務已經佔到了兩家主要行動通訊公司總收入的20%以上。

  三是探索出了成功的運作模式。NTT DoCoMo把它在imode模式中獲得的成功經驗帶入了其3G業務FOMA中。根據NTT DoCoMo的統計,在所有3G業務中,視頻和多媒體內容的下載和傳送在目前FOMA業務中發展得最好。而且,NTT DoCoMo的業務已經在日本之外的地區擁有了300萬以上的用戶,對全球3G發展都産生了深刻的影響。

  四是形成了産業鏈的密切合作方式。日本行動通訊公司利用移動門戶管理CP/SP、利用手機定制方式控制終端環節的做法正在被全世界仿傚。

  韓國視頻業務發揮EV-DO優勢

  統計表明,韓國正成為全球1x EV-DO業務的主導者,其1x EV-DO用戶數佔全球73%以上。

  庾志成介紹了韓國SKT推出的基於1x EV-DO系統的3G業務品牌——June。據了解,該品牌主推的是多媒體娛樂服務,包括視頻點播、音頻點播、可視電話、多媒體短信、上網等功能。到2004年年底,June業務的用戶數已經發展到了362萬。

  澳大利亞無線數據服務與3G並舉

  “澳大利亞擁有唯一的TDD方式的3G系統——iBurst。”庾志成認為,這是澳大利亞市場區別於亞太其他國家的特色。

  據了解,2001年,澳大利亞政府共發放了6張3G牌照,其中5張牌照的持有者選擇了WCDMA,只有CKW公司選擇了iBurst系統。其他5家公司獲得的頻譜資源最小為20MHz,而CKW公司的iBurst系統只有5MHz頻譜資源。目前,iBurst主要用於無線寬頻接入,但也是僅有幾千名用戶而已。

  在澳大利亞,Telstra採用了雙網經營戰略,通過網路共用實現3G演進。“Telstra同時擁有CDMA和GSM網路,這與中國聯通的狀況頗為相似。”庾志成説。在3G的演進和發展上,Telstra公司選擇了自行建設CDMA網路提供3G業務的方式。同時,該公司還與自己的競爭對手——H3GA公司達成了網路共用協議,成立了合資公司,共同經營、維護H3GA的WCDMA網路。但是,兩公司的業務經營各自獨立,彼此競爭。

  印度以開放姿態吸引外資

  電信研究院通信資訊研究所行業發展研究部副主任胡珊稱:“印度是一個特殊的市場,其行動通訊行業的快速發展,得益於該地區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

  據介紹,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起,印度的經濟突然開始提速,GDP一度飆升,特別是在2003年的時候,其GDP增長率達8%左右。“經濟的快速成長,給行動通訊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胡珊説。同時,印度政府也意識到,要在未來幾年中實現行動電話用戶達到2.5億戶的目標,預計需要大量的投資。由於自身資金的不足,印度迫切希望引進國外的資金,以維持其電信行業的增長。為此,印度制定了相關的外資引進政策,允許外資進入,提高外資投資比例。“在提高外資比例之後,新加坡電訊之類的外資企業已經發表聲明,願意增加其在印度巴地公司的股份。”胡珊説。

  在運營牌照方面,印度將移動業務市場劃分為A、B、C三類運營區(共19個)以及四個大都市運營區,並規定在每一個業務運營區域不允許超過4個運營商。到2003年9月,印度已經給25個運營商發放了78個移動業務許可證。印度規定,一個A類許可證的申請者的資産不得少於2670萬美元,B類最少為1090萬美元,C類為650萬美元。“在一個區域裏面可以發放4個牌照,而且,在印度,牌照的申請過程非常漫長,還需支付高額的費用。”胡珊認為,這是印度通信行業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值得關注的是印度電信行業資費制度的改變。2003年5月1日,印度行動通訊收費正式由雙向收費改為單向收費。到2004年第一季度的時候,資費下降的空間已相當大,某些應用的資費甚至下降到原來的70%~80%。這也導致了2003年至2004年間印度移動用戶數的快速增長,有統計表明,這段時間的增長率甚至達到了150%。而來自手機終端廠商之間激烈的競爭,也導致了手機價格的下降。胡珊舉了一個典型的例子:“印度市場上手機的最低價格僅為11美元。”

  “印度行動通訊市場發展很快,但在競爭結構的安排上還存在一些問題。之所以得到良好的發展,主要還是因為宏觀經濟的發展,以及目前大力吸收外資的良好制度。”但胡珊也認為,在實際操作過程當中,印度市場還存在很多問題。不過,這一市場依然具有發展的潛力。

  綜觀亞太行動通訊市場,其特點和歐美地區有著非常大的差別,在這裡,行動通訊行業依舊在保持高速增長。但電信研究院的專家們也表示,3G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即使是在全球市場慢慢升溫的今天,運營商、製造商仍然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惑和挑戰,需要解決終端、業務、網路優化、資費和競爭策略等方面的問題。而這些因素都在影響著3G的發展,其中,有些因素對3G發展甚至還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專家們稱:“只有把這些因素結合起來,通盤考慮,統籌規劃,中國3G才能獲得健康、有序的發展。”

 (來源:艾利資訊)


編輯:越翎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