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臺商趕搭TD-SCDMA列車
字號:
闞凱力大談緩上3G:電信市場已出現過熱現象

  時間:2005-11-09 11:14    來源:     
 
 

         3月25日,“胡闞之爭”的主角之一—北京郵電大學資訊産業政策研究所所長闞凱力,出現在廣州的“南方通信論壇”上。

  著名的“闞大炮”再次拋出驚人之語,稱目前電信市場已經出現過熱情況,部分資源“過剩”,因此中國在3G建設上應該緩進。 
 
 
  “電信市場出現資源過剩”

  “你們知道現在埋在地下的光纖還有多少黑著的嗎?”闞凱力説,目前中國電信沒有一個地區的寬頻業務是能夠用滿2G頻寬的,但是現在國內的骨幹網頻寬已經普遍在10G以上。“在這種情況下,不斷的技術升級還有什麼用呢?”又是一次辛辣的反問。

  闞凱力稱,過去10多年來中國電信業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最主要是因為市場存在巨大的需求,但是現在對於容量和技術升級的需求已經減緩了。因此,如果再以純粹的技術升級和容量擴大作為電信改革的主要手段將會造成“過剩”局面。

  基於這種分析,闞凱力堅持主張中國不應該急於上3G。

  “3G技術很可能成雞肋”

  “我看是胡鞍鋼被俘獲了。”對於之前在“胡闞之爭”中曾經表達過的觀點,闞凱力也堅持不改。

  在他看來,目前3G市場的需求仍然沒有形成。“中國上3G幹什麼,現在沒人弄得清楚!世界上已經上3G的國家和地區也沒有完全弄清楚。”

  “我越看3G就越像原來發展寬頻過程中的ISDN。”他認為,現在大家熱烈討論的3G技術在未來的市場發展中很有可能成為“雞肋”。

  “這可是幾千億的投資啊,投到希望工程裏估計全國的希望小學都能夠解決了。”闞凱力表示,“所以現在中國在3G問題上等一等沒有壞處。”

  “電信體制的計劃經濟色彩濃厚”

  而對於目前電信業中存在的種種不足,闞凱力認為問題最大的是相對僵化的電信體制。

  “在目前電信運營不斷轉向市場化的大環境下,國資委仍然對電信業實行高技術帶動高增長的簡單管理辦法,這使得運營商每年的經營目標不斷攀升,而為了保收、增收,運營商自然會利用其壟斷地位在地方市場上使出一些違背消費者利益的‘霸王’做法。”

  “我當然明白國資委的目的是出於讓國有資産保值增值,但是這也應該以市場規律為前提,不然就會妨礙整個行業改革的深入。”闞凱力強調,目前電信業發展中仍然保留的濃厚的計劃經濟的影子已經成為了阻礙行業進行徹底改革的關鍵因素。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李萬)


編輯:越翎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