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臺商趕搭TD-SCDMA列車
字號:
綜述:從日韓經驗看國內TD-SCDMA的發展定位

  時間:2005-11-09 10:54    來源:     
 
 

  根據日本發展PDC與韓國商用WCDMA的實踐經驗,對於TD-SCDMA,無論是作為主流3G制式還是與WCDMA、CDMA2000直接競爭的發展定位,發展難度、成本與風險都較大。把TD-SCDMA定位於WCDMA與CDMA2000的補充而尋求最大化的發展,並爭取三種3G制式在全球市場的共贏,應該是更為理性
的戰略選擇。

  一、日本PDC發展歷程與韓國商用WCDMA概況

   (一)日本PDC發展歷程

   作為日本的主流2G技術制式,PDC從1993年3月開始商用,當時日本的行動電話普及率不到3%。PDC的發展高峰期在1996~1998年,但隨著日本3G市場的全面啟動,去年9月PDC用戶發展到6227萬戶後就出現了持續的用戶下滑。但截至今年6月底,日本的PDC用戶仍有6034萬戶,佔日本行動電話用戶70%以上。

   (二)韓國商用WCDMA概況

  2000年韓國政府除了向LGT發放了新的CDMA2000頻率牌照外,還向前兩大移動運營商SKT和KTF發放了WCDMA牌照,三張牌照的總費用為28.86億美元。韓國行動電話頻譜資源劃分情況見表1所示。

       表1  韓國的頻譜資源劃分情況(單位:MHz)

類別

運營商

頻段(Rx

頻段(Tx

頻寬

2GCDMA

蜂窩行動電話

SKT

824-849

869-894

25

PCS

KTF

1750-1770

1840-1860

20

LGT

1770-1780

1860-1870

10

3GIMT-2000

CDMA2000

LGT

1920-1940

2110-2130

20

WCDMA

SKT

1940-1960

2130-2150

20

KTF

1960-1980

2150-2170

20



  由於歐洲3G泡沫破滅及全球WCDMA商用推遲,韓國的WCDMA商用進程實際上也受到了延緩。2002年,KTF和SKT先後開通了CDMA2000 1X EV-DO手機服務,但在WCDMA商用方面,當年這兩家運營商才完成了設備功能與介面、終端互聯互通功能與業務功能、系統間的互聯互通等為商用準備的測試工作。2003年上半年SKT和KTF分別選定三星與LG作為WCDMA R4網路設備供應商。從具體的商用進程看,KTF要比SKT略快一些,去年4月KTF就開通了WCDMA試驗網,同年6月進行了面向公司員工的預商用。但去年12月兩家公司同時開通了手機服務,韓國由此成為全球首先商用WCDMA R4制式的國家,但目前其服務範圍僅限于漢城地區。

   從用戶發展看,目前韓國WCDMA商用進展是令人失望的,截至今年5月底,SKT和KTF的WCDMA用戶加起來才不到3000戶,其用戶發展成效與CDMA2000 1X EV-DO形成了比較鮮明的對比,見表2所示。

      表2  SKTKTFCDMA2000 1X EV-DOWCDMA用戶發展對比

 

 

第一個月

第二個月

第三個月

第四個月

第五個月

CDMA2000 1X EV-DO

KTF

1030

1700

2010

14000

32000

SKT

66000

123000

195000

393000

526000

SKTKTFWCDMA用戶總數

 

<2000

 

 

<3000

二、日本發展PDC與韓國商用WCDMA的戰略分析

   (一)日本發展PDC的戰略目的

  日本發展PDC的主要戰略目的在於:把自身在電子産品領域的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往電信製造業延伸,使日本經濟強國的地位能夠在國際電信業中得到全面體現。

  在PDC商用前,日本的電子産品廠商就擁有很高的國際競爭力,而在電信設備與終端領域也存在一定數量實力較強的廠商,如當時固話交換機市場上居於領導地位的NEC等,但由於日本模擬行動電話制式──TACS是美國的技術制式,日本廠商在行動電話網路設備與終端市場的競爭力一直無法實現突破,日本政府也意識到:如果缺乏自有的行動電話技術制式,本國的設備與終端廠商的國際競爭力就難以實現持續提高。正是在日本政府這種産業發展戰略考慮的背景下,PDC出現併發展為日本主流的2G技術制式。

   (二)韓國商用WCDMA的戰略分析

   目前,全球只有韓國有運營商同時運營CDMA2000與WCDMA。但WCDMA在韓國的發展空間將是比較有限的:首先,CDMA在韓國的傳統統治地位尤其是CDMA2000 1X EV-DO的快速發展,實際上給處於同一代制式的WCDMA設置了非常高的發展門檻;其次,WCDMA是GSM的3G演進方向,GSM商用的缺乏實際上使WCDMA在韓國的起點比CDMA2000 1X EV-DO要低,這突出體現在WCDMA網路規模有限情況下,韓國WCDMA運營商還無法像歐洲WCDMA運營商那樣利用原2G網路實現話音全覆蓋;再次,韓國WCDMA整體商用進程要比CDMA2000 1X EV-DO慢18個月以上,這種産業鏈的競爭劣勢目前主要體現在終端與內容提供方面。

   因此,在以上各種不利情況下韓國仍商用WCDMA,必然存在運營層面以外的具體發展戰略考慮。概況起來,這些發展戰略主要有以下方面。

  1. 更好地實現全球漫遊

  2G時代GSM佔到80%以上的全球市場份額,由此可以預計在未來的3G時代,作為GSM演進方向的WCDMA將是3G市場的技術主流,從而對CDMA2000形成市場份額上的競爭優勢。另外,WCDMA陣營一直強調利用統一頻率實現全球漫遊。這一切都決定了WCDMA較CDMA2000具有國際漫遊能力方面的優勢。但由於國際漫遊用戶有限,而且WCDMA/CDMA2000雙模終端的研發提供了解決3G國際漫遊的新途徑,國際漫遊需求並不是韓國商用WCDMA的主要發展戰略。

  2.減輕來自高通的專利費壓力

  韓國政府支援發展WCDMA也有減輕或逐漸擺脫高通專利費壓力的戰略考慮。韓國是全球最成功的CDMA市場之一,不僅2.5G/3G業務的發展全球領先,而且通過有限的國內市場培育出具備強大國際競爭力的電信製造産業。但伴隨CDMA成功的是日益突出的專利費問題,2002年高通對韓國徵收的專利費高達3億美元,而同年韓國前兩大移動運營商SKT和KTF的總利潤才達到16.5億美元左右。隨著韓國行動電話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高昂的專利成本必然使整個移動運營業難以承受。因此,韓國資訊通信部(MIC)鼓勵韓國移動運營商發展專利相對分散的WCDMA,其中一個重要的政策考慮就是減輕來自高通的專利收費壓力。

  3.增加行動電話頻譜資源

  從市場發展看,韓國已經成為高度移動化的電信服務消費市場。在話音業務方面,韓國消費者對移動話音的偏好特徵比較明顯,例如韓國的移動話音資費與固話資費即使達到8:1的情況下,消費者仍然更樂意使用行動電話。在數據接入服務方面,CDMA2000 1X的商用加速了對固網窄帶接入服務的替代,而CDMA2000 1X EV-DO與WLAN的高速發展對韓國固網寬頻接入業務也産生了明顯的分流,韓國的固網運營商KT近兩年都加速了VDSL/XDSL與FTTH等高速固網寬頻接入業務的發展,以利用速率上的優勢抵禦無線數據接入的分流。在這種行動通訊消費需求持續高漲的背景下,新的無線頻段將可以為移動業務持續高速發展提供頻率資源條件。

  4.全面提升3G産業的國際競爭力

  從2G/2.5G終端産品發展看,韓國就是一個很注重技術輸出的國家。雖然本國缺乏GSM商用市場,但依靠三星和LG等實力雄厚的終端廠商,韓國的GSM/GPRS手機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市場仍然表現出了較強的競爭力,市場份額呈不斷上升的趨勢。然而,GSM網路設備始終是韓國廠商比較薄弱的環節,商用市場缺乏是根本的原因。由於2G時代GSM在全球的統治地位,在未來的3G時代WCDMA仍將在全球市場居於主流。為了增強本國廠商在WCDMA網路設備與終端産品方面的國際競爭力,韓國政府通過發放WCDMA牌照,以運營商業務提供為核心,促使國內WCDMA産業的發展與繁榮。目前SKT和KTF選的設備就是來自三星和LG,實際上國際業界普遍認為WCDMA R4並沒有真正成熟,而且三星與LG在國際WCDMA網路設備市場並沒有商用經驗,更為重要的是韓國WCDMA的發展空間相對有限。因此綜合上述因素考慮,韓國通過商用WCDMA而扶植本國設備和終端廠商發展的戰略意圖就比較明顯了。另外,目前WCDMA運營商的3G業務商業模式都沒有完全成熟,一旦韓國運營商把自己成功的CDMA2000商業模式往WCDMA上移植,就較容易通過國際合作、並購等形式實現運營實踐的國際輸出,從而進一步提升韓國3G産業的國際競爭力。

  總的來看,通過技術與運營實踐輸出而提升3G産業的整體國際競爭力,應該是韓國發展WCDMA的主要發展戰略。

  (三)小結

  無論是日本發展PDC作為2G的主流技術制式,還是韓國在本國WCDMA市場空間有限的情況下商用這種技術,兩國都帶有通過技術商用提升本國電信業國際競爭力的發展戰略意圖。中國政府對TD-SCDMA的支援同樣帶有加速民族電信製造業發展、提升民族運營業走向國際市場的戰略考慮。因此,日韓的相關發展實踐可以為探求TD-SCDMA的前景與發展定位提供較有效的借鑒作用。

  三、國內TD-SCDMA發展定位探討

   (一)影響國內TD-SCDMA發展定位的因素

   日本發展PDC與韓國商用WCDMA採用的是兩種不同的發展模式,日本是扶植自有技術實現技術壟斷,而韓國則通過成功商用國際標準制式而實現發展戰略,應該説這兩國的發展方式都是一定具體環境與背景下的産物。概況起來,這兩國的發展經驗可以在以下方面對國內TD-SCDMA發展定位産生借鑒作用。

   1.技術進入市場時面臨的整體市場環境

   作為日本主流的2G技術制式,PDC承擔了大部分普及手機服務的發展使命,它超過6000萬戶的用戶規模也使包括電信製造業在內的整個PDC産業得到了充分發展。在全球WCDMA商用進程普遍延緩近兩年的國際背景下,本國電信製造業的雄厚綜合實力成為日本能夠在全球率先商用WCDMA的重要前提。日本PDC發展經驗表明:一定規模的國內市場是支撐自有制式充分發展的重要保證。

  當然,PDC的壟斷性與封閉性也造成它最終無法進入國際市場,隨著日本國內PDC市場的發展放緩,較依賴日本市場的網路設備與終端廠商就日益失去實現持續發展的動力,例如在國際GSM與CDMA網路設備市場上日本廠商普遍缺席,即使在GSM終端市場上原佔有一定份額的NEC,在與Nokia、摩托羅拉等廠商的激烈競爭中也一度失去了發展優勢。這點是TD-SCDMA發展過程中值得認真吸取的教訓。

   在韓國,目前其2G市場已經逐漸飽和,居於統治地位的CDMA2000所提供的2.5G/3G業務處於快速發展狀態。在這種市場發展背景下,GSM運營的缺乏與WCDMA商用起步的落後都將使WCDMA與同質的CDMA2000 1X EV-DO相比缺乏發展優勢。這決定了無論從政府管制部門還是運營商來看,把WCDMA定位於與CDMA2000 1X EV-DO直接競爭都不是合理的發展戰略。

   2.技術制式的演進與競爭格局

   從2G技術的發展歷史看,日本PDC與GSM、CDMA基本是同時起步的,既不存在三種技術制式之間的絕對優劣問題,也不存在某種技術由於商用進程領先而産生對其他技術的進入門檻問題。因此一旦日本政府決定把PDC作為主流的技術制式進行發展,PDC商用需要解決的主要是如何順利替代原來的模擬制式TACS,而不需要考慮與GSM、CDMA的競爭關係。

   在韓國,CDMA傳統的統治地位與CDMA2000商用進程領先實際上對WCDMA的進入設置了較高的門檻。除去WCDMA與CDMA2000相比缺乏絕對發展優勢外,CDMA2000現實的市場規模就使WCDMA想成為韓國3G主流制式的可能性不大,把WCDMA作為CDMA2000的有效補充應該是更為合理的戰略選擇。

   3.本國電信製造業的綜合實力

   從日本發展經驗看,較強的本國電信製造業綜合實力是發展自有技術制式並成功商用的重要前提。在PDC商用前,日本的電子産品廠商就擁有很高的國際競爭力,而在電信設備與終端領域所存在的實力較強的廠商,也成為後來PDC産業得到充分發展的重要技術前提,而實際上目前日本3G産業中的系統與終端環節仍然由日本廠商主導,例如DoCoMo的WCDMA網路設備90%由日本廠商提供,終端則全部由日本廠商提供。

   韓國電信製造業的發展與日本有一定差異。韓國是通過CDMA的引入與成功運營培育了三星、LG等在網路設備與終端産品領域具備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廠商,這些廠商也成為了目前韓國通過發展WCDMA而進一步提升市場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基礎。

   4.産業鏈中各環節的密切合作程度

   日本PDC的充分發展是與日本政府支援、運營商認同、技術廠商積極配合密切相關的。日本三大移動運營商都把PDC作為2G制式進行發展,這種情況隨著KDDI 1998年商用CDMA才發生了改變。

   韓國發展WCDMA過程中産業鏈各環節的合作程度也比較高。從運營商花費高昂代價購買3G牌照以及系統廠商的積極配合可以看出,運營商與電信製造業對政府的WCDMA發展戰略是保持一定共識的。目前從全球範圍看,除三星與LG外,只有少數系統廠商推出了WCDMA R4制式的商用設備,整體上看WCDMA R4的最佳商用時機也尚未到來,但在這種情況下,韓國兩大運營商與三星、LG兩大系統廠商能夠保持緊密合作,可見運營商與系統廠商之間都希望把WCDMA産業鏈發展起來,以實現雙贏。

   (二)國內TD-SCDMA發展定位探討

   基於國內發展TD-SCDMA所面臨的市場環境、技術演進與競爭格局、本國電信製造業實力、産業鏈內各環節合作程度等方面,並結合日韓的相關實踐,我們對TD-SCDMA的發展定位可以得出以下認識。

  1.把TD-SCDMA定位成未來國內3G主流制式的難度較大

   首先,國內難以提供與日本PDC相似的市場規模支撐。無論對於GSM還是CDMA,TD-SCDMA都不是最優的演進方向,因此把TD-SCDMA定位於存量市場成本將很高;如果定位於增量市場,與WCDMA、CDMA2000相比TD-SCDMA在産業規模上存在劣勢,産業規模的劣勢往往導致發展成本與風險的增加,如果説以WCDMA與CDMA2000來發展低端用戶為主的增量市場缺乏合理性,那麼通過TD-SCDMA發展就更容易缺乏合理性。其次,無論從技術發展起點還是商用進程看,TD-SCDMA都處於劣勢,隨著全球WCDMA與CDMA2000商用進程的加速,國內3G市場啟動的一推再推實際上使TD-SCDMA這方面的劣勢在增大,因此在中國已經加入WTO的情況下,沒有充分理由利用政策手段使TD-SCDMA壓倒WCDMA與CDMA2000而成為主流3G制式。另外,從日本發展PDC的經驗看,依靠目前民族電信製造業的有限實力來實現並鞏固TD-SCDMA的主流地位也是比較困難的。總的來看,把TD-SCDMA定位成未來國內3G主流制式的難度是比較大的。

   2.把TD-SCDMA定位於與WCDMA、CDMA2000直接競爭風險較大

   如果把TD-SCDMA定位於與WCDMA、CDMA2000直接競爭,最重要的政策體現將是向運營商發放獨立的TD-SCDMA牌照。由於對GSM和CDMA來説TD-SCDMA都不是最佳的演進方向,因此缺乏足夠理由向現有2G運營商發放獨立的TD-SCDMA牌照。但如果把牌照發給新運營商,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大。除了技術發展起步晚、商用進程與産業規模處於劣勢外,TD-SCDMA的技術特點決定其並不適合用於獨立大規模組網,而且運營商在TD-SCDMA組網等方面經驗的缺乏肯定影響業務提供的進度,這對新移動運營商將是嚴重的打擊。另外,TD-SCDMA進入市場時國內行動電話普及率可能超過40%,有限的而且低端化的增量市場很難給這些TD-SCDMA新移動運營商留下足夠空間,以實現規模經濟與持續發展。總的來看,新運營商依靠産業規模處於劣勢的TD-SCDMA難以與處於強勢産業鏈的已有運營商形成平等競爭,至少在電信競爭史上就鮮有這种先例。TD-SCDMA運營商競爭力的不足必然最終影響到TD-SCDMA的發展成效。因此,這種發展定位的實現難度與風險也是比較大的。

   3.把TD-SCDMA定位於WCDMA與CDMA2000的補充而尋求最大化的發展,是較理性的選擇

   回顧日韓等國家的發展經驗,一國提升包括電信製造業在內的電信國際競爭力是需要一定過程的。雖然GSM在國內取得了市場成功,但這種成功並沒有使國內電信業的國際競爭力取得根本突破,TD-SCDMA很大程度上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與發展的。如果國內能夠合理定位TD-SCDMA並進行發展,將有利於支援國內技術廠商發展、帶動設備出口和降低IPR、逐漸擺脫對國外標準和廠商的過度依賴,從而建立具備核心競爭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民族通信産業。TD-SCDMA發展以來,不僅聚集了一定的産業規模,而且通過WCDMA與CDMA2000陣營所作讓步而初步實現降低IPR等發展戰略,再考慮到國內的絕對市場規模及民族技術發展基礎,把TD-SCDMA定位於WCDMA與CDMA2000的補充而尋求最大化的發展,並爭取三種3G制式在全球市場的共贏,不僅是可行的,而且應該是更為理性的戰略選擇。

  然而,即使在這種定位下,面對商用進程與産業規模的現實劣勢,未來TD-SCDMA仍需要在以下方面積極需求突破。

   首先,加強産業鏈的建設。目前TD-SCDMA産業鏈尚未穩固,而且各環節之間的合作也較為鬆散。在國內,TD-SCDMA聯盟成立的時間較短,與國際上著名的GSM協會、CDG(CDMA Development Group)都存在一定差距,而且聯盟的穩定性仍有待檢驗。雖然政府在3G頻率劃分上對TD-SCDMA作了一定傾斜,但如果缺乏運營商商用的支撐,這種政策傾銷的效果將仍然是有限的。TD-SCDMA的發展初衷是最大限度的保護GSM運營商的現有投資,但至今國內兩大GSM運營商都沒有明確要支援TD-SCDMA。由於政府與運營商對TD-SCDMA的支援有限,反過來更多的技術廠商對TD-SCDMA仍處於觀望狀態。因此,TD-SCDMA産業鏈建設需要在目前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不僅國外廠商絕對主導的現狀需要扭轉,而且需要運營商加入,畢竟電信發展史表明缺乏運營商參與的産業鏈始終是脆弱的。

   其次,加快終端的發展。在商用進程上TD-SCDMA處於整體劣勢,而終端環節更是關鍵。TD-SCDMA手機核心套片要到今年底前才能完成,按照WCDMA與CDMA2000終端的發展經驗,核心套片完成到手機的大規模商用需要9~18個月。根據這種發展速度,第一代的TD-SCDMA手機商用時仍無法與屆時已進入第三代的WCDMA與CDMA2000産品現成同等競爭力,因此,TD-SCDMA終端環節的發展還需要進一步加快。

   最後,明確技術的可持續發展性。從運營商的角度看,技術的可演進性與可持續發展性往往成為影響運營商進行制式取捨的重要因素。WCDMA與CDMA2000都分別具備了HSDPA與CDMA2000 Rev. D的演進方向,而目前TD-SCDMA仍缺乏可演進性必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運營商的吸引力。

   (三)小結

  對於TD-SCDMA,無論是作為主流3G制式還是與WCDMA、CDMA2000直接競爭的發展定位,發展難度、成本與風險都較大,而把TD-SCDMA定位於WCDMA與CDMA2000的補充而尋求最大化的發展,應該是更為理性的戰略選擇。從這個角度看,三種技術制式的利益存在一定的相輔相成的關係,如果通過推遲3G牌照發放以延緩WCDMA與CDMA2000在國內的商用進程,表面上使TD-SCDMA能夠在國內與WCDMA、CDMA2000處於相同商用起點,但國內WCDMA與CDMA2000的進程延緩實際上也影響了TD-SCDMA的進程與發展成效。例如,當發達國家的WCDMA與CDMA2000市場充分啟動後,就難以給TD-SCDMA留下進入空間;如果未來TD-SCDMA只能生存在國內市場,那麼它有限的生存空間必然影響到這種制式發展戰略的實現,而國內電信業不僅承擔了這種制式的發展成本,也可能需要承擔延緩國內3G商用所付出的機會成本。這些都是值得業界引起重視的。表3為影響日本PDC與韓國WCDMA發展定位的因素。
 

 

日本PDC

韓國WCDMA

TD-SCDMA

技術進入市場時面臨的整體市場環境

進入市場時行動電話普及率不到3%

2G市場已經逐漸飽和,居於統治地位的CDMA2000所提供的2.5G/3G業務快速發展

1  進入市場時的行動電話普及率較高;

2.針對存量市場發展成本高;針對增量市場時經濟性也比不上WCDMACDMA2000

技術制式的演進與競爭格局

1PDC是日本自有技術制式;

2PDC的技術發展與GSMCDMA基本同時起步。

1WCDMA是國際主流3G制式;

2CDMA在韓國的傳統統治地位與CDMA2000快速發展實際上對WCDMA的進入産生了較高的門檻。

1.自有制式,但國內廠商掌握的核心專利非常有限;

2  GSMCDMA都不是最理想的演進方向;

3  發展起步與商用進程都明顯落後於WCDMACDMA2000

本國電信製造業的綜合實力

PDC商用前就是電子産品強國,也有一定數量實力較強的電信製造廠商

通過CDMA的引入與成功運營培育了一定數量在網路設備與終端産品領域具備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廠商

國內電信製造業綜合實力有限,這成為TD-SCDMA發展中始終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産業鏈中各環節的合作程度

日本政府支援、運營商認同、技術廠商積極配合

WCDMA産業鏈各環節的認識較統一,合作程度也較高

産業鏈尚未穩固,而且各環節之間的合作較為鬆散

發展定位與成效

作為日本主流的2G技術制式,承擔了大部分手機服務普及的發展使命

作為CDMA2000的有限補充,以進一步提升韓國3G産業的國際競爭力

定位於WCDMACDMA2000的補充而尋求最大化的發展,爭取三種制式共贏

(來源:通信世界 作者:殷起良)


編輯:越翎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