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天津在新農村建設中堅持“三嚴”、“三不”:嚴禁形式主義、嚴禁“政績工程”、嚴格按照科學發展觀辦事;不搞整齊劃一、不限時間、不搞評比。他們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根據區位優勢、資源情況和經濟發展水平,以融入城市型、城鎮帶動型、中心村聚集型、特色村開發型、自然村建設型5種主要模式進行建設。
融入城市型:按照全市總體規劃和有關區的建設規劃,對外環線以內的“城中村”,推行城市化建設和市區化管理,抓好二、三產業的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力,實現集體產權形式的創新,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係。
城鎮帶動型:對11個新城、30個中心鎮和其他一般鎮的“城中村”、“鎮中村”,按照城鎮化標準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工業園區和經濟功能區水平,擴大就業,增強經濟實力。通過撤村建居,推進城市化進程。
中心村聚集型:對產業基礎好、集體經濟實力較強的村莊,在完成村莊環境綜合整治的基礎上,突出基礎設施建設、公共事業建設和農民生產生活改善,按照新農村建設標準,規劃建設農業功能區、工業區、居住區、文教娛樂區等新型農村社區,使之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
特色村開發型:充分利用自然與人文資源,大力發展農家休閒旅遊經濟,建設一批生態旅遊特色村;在恢復保護的基礎上,充分開發利用歷史、民俗、古建築等文化資源優勢,形成一批文化特色村。
自然村建設型:對那些不宜撤並、規劃保留的自然村,在重點進行村莊環境綜合整治的同時,挖掘資源優勢,培育主導產業,增強經濟實力。(傲 騰 田玉玨)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編輯:芳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