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湖南的經濟

  時間:2008-11-14 17:30    來源:     
 
  一、經濟概況

  1、日益完善的基礎設施。首先看交通。全省已基本形成了水陸空立體大交通網路。境內有6條鐵路幹線,還有正在建設的洛湛鐵路、渝懷鐵路,營運里程達2771公里,居全國第7,其中電氣化線路1424公里。公路營運里程8.5萬多公里,居全國第4,其中高速公路1218公里。有長鈔黃花機場、張家界荷花機場兩個國際機場,及開通了數條國內航線的常德機場、永州機場,懷化芷江機場也正在抓緊建設,航空年旅客吞吐量達180萬人次。全省有內河航道1萬多公里,居全國第4。其次看電信。湖南電信走在全國前列,已建成了全省現代化電信網路,電信通信能力達到了發達國家水準。固定電話用戶達944萬戶,行動電話用戶達840萬戶,國際網際網路絡用戶211萬戶,每百人電話普及率達28%。

  2、不斷優化的投資環境。經過多年治理,湖南以政務、法制、治安、誠信等為主要內容的投資軟環境不斷得到改善。努力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了辦事環節,提高了辦事效率;對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等違法亂紀行為也加大了治理整頓的力度,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全省各級各部門正在大力營造一個與市場經濟規則內在要求和wT0規則相適應的高效優質的服務環境、穩定安全的治安環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規範嚴明的法治環境,努力做到“親商、安商、富商”,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利益。

  在湖南投資興業的營商綜合成本低,有明顯的比較優勢。特別是水價、地價、電價、勞動力成本等都相對較低,且勞動力資源十分豐富。比如,電力方面,湖南水能資源豐富,電價便宜。

  湖南的非工業、普通工業電價0.5 4 3元人民幣/千瓦時,大工業電價0.4 2元人民幣/千瓦時。新投産的用電大戶可以直接與發電企業簽訂購電合同,由雙方協商供電價格,一般在0.3 5元/千瓦時以下,豐水期用電或低谷時段用電,電價還可以降低,而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工業用電一般要0.7一0.8元,這對高耗能企業降低成本十分有利。勞動力方面,一般勞動力年工資成本,長沙在8300元左右,湘潭、株洲、岳陽、益陽、衡陽、郴州等市州則在6000元以下。土地方面,長沙、株洲、湘潭每畝8—15萬,其他市州5—8萬。在實際操作中,還採取“政策隨著項目走”的辦法,對重大工業項目用地實行更加優惠的地價。水費方面,湖南工業用水1.3 6元/噸、生活用水1.2 2元/噸。而上海、廣州等發達地區的工業用水在1.9元/噸左右。

  3、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在祖國大陸實施改革開放的政策以來,湖南以區位和資源優勢為依託,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大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産業化”進程,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都取得了顯著成就。

  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總體實力明顯增強。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湖南經濟以年均9%以上的速度增長,2003年GDP達到4634億元,居全國第12位。傳統的農業正在向産業化邁進,特色農業、現代農業正在興起。工業已形成門類齊全的體系,國家規定的40個工業大類197個中類中,湖南有39個大類和188個中類,形成了有色冶金、工程機械、食品醫藥、建材化工、輕工紡織、

  電子資訊等支柱産業。第三産業尤其是旅遊、文化、資訊等新興服務業發展勢頭強勁,旅遊總收入已相當於全省GDP的6.3%。

  對外開放日益擴大,開放型經濟蓬勃發展。目前,全省已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往來,開發出口商品3000余種。2003年,全省進出口總額為37.3 6億美元,其中出口21.46億美元,進口15.9億美元。全省協議利用外資23.76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7.9億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資14.89億美元;實際利用內資335億元。世界500強跨國公司已有2 8家來湘落戶。

  社會事業不斷取得進步,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已總體實現了從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2003年,全省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7674.2元,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 471.6元。城鎮居民平均每百戶家庭擁有家用汽車0.27輛,家用電腦26.7台;農村居民平均每百戶家庭擁有彩色電視機49.6台,電話機41.4台,行動電話機15.4部。

  當前,湖南同全國一樣,已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新階段。省委、省政府確立了湖南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到2005年,全省GDP總值達到5 700億元,每人平均GDP8450元,財政總收入500億元,城鎮化水準達到36%,5年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7300億元;到2 00 8年,GDP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2020年前翻兩番,2020年每人平均GDP總額超過3000美元;基本實現工業化;建成比較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全省將步入經濟不斷繁榮、社會不斷進步、生活水準不斷提高、生態不斷改善的發展道路。

二、具體經濟指標

1、基礎設施:

  交通:湖南境內已有京廣、湘黔、湘桂、浙贛、石長、焦柳、洛湛等7條鐵路幹線連接東西南北,渝懷鐵路湖南段將於年內竣工投入運營,鐵路營運里程2774.15公里,居全國第九位。公路有106、107、319、320等七條公路國道貫通全省腹地,公路里程87877多公里,已建成的高等級公路有京珠高速湖南段、長沙-益陽-常德、湘潭-邵陽、衡陽—棗木鋪、長沙-瀏陽、易家灣-株洲,2004年末,高速公路里程達1218公里,邁入全國十強行列,還有常德-張家界、邵陽-懷化等高等級公路正在修建,將於今、明年竣工通車。長沙黃花機場和張家界機場航班可直達韓國、香港,常德機場、永州機場和芷江機場已投入使用。航道里程達11968公里,擁有岳陽城陵磯外貿碼頭兩個5000 噸級泊位。

  電力:全省主幹電網建設、城市與農村電網改造已取得明顯成效。截止2004年底,我省現有發電裝機容量為1405萬千瓦,2004年完成發電量614億千瓦小時。

  通訊:通訊能力逐年成倍增長,光纖電纜、短波和微波構成了四通八達的電信網。2004年末全省固定電話用戶1085.9萬戶,行動電話用戶數達965.7萬戶,平均每百人擁有固定電話16部,行動電話14.2部。已建成湖南資訊港並開通國際網際網路、縣以上大容量長途數字傳輸網、程式控制電話網、行動電話網、 市州以上會議電視電話網、數字數據網、語言資訊服務網等七大現代化電信網。所有的縣市區開通了國際、國內直拔長途電話業務。

  城建:全省共有設市城市29個,建制鎮1097個,城鎮化率為32%,城鎮體系框架正在逐步形成。城市自來水日供水量523.11萬噸。設市城市的用水普及率為82.03%,燃氣普及率為57.35%,每人平均道路面積為6.06平方米,污水處理率22.05%,垃圾糞便無害化處理率為24.35%,各項技術指標在國內處於中等水準,均存有較大的投資建設空間。全省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已基本實現公開辦事,窗口報建和全過程的跟蹤服務。
 
編輯:李典典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