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漢文:臺企聯邀陳雲林任榮譽職務為與政府溝通
 
 
  來源:新華網      日期:2007-04-17 10:26

 

     新華網北京4月16日電(記者陳鍵興)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會長張漢文16日在此間表示,臺企聯特邀國務院臺辦主任陳雲林擔任榮譽會長,特邀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相關機構人士擔任顧問等職,是基於增強會員與政府部門間聯繫溝通的考慮。

  張漢文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各地臺資企業協會原本在運作中,就邀請當地臺辦和其他政府部門官員擔任顧問等職,這樣做使得臺資企業與政府部門之間的溝通更有效率。臺企聯成立時,特邀相關部門、相關機構人士擔任相關職務,就是要協助各地臺資企業協會、各地臺商更好地與國務院有關部門溝通,這正説明臺企聯不是一個虛設的機構,而是講求服務台商實效的功能性機構。  

  臺企聯常務副會長葉惠德對記者説,臺企聯特邀有關政府部門負責人、相關機構人士任職,可以更好地將各地臺商的有關建議反饋給政府,也可以更及時、準確地將政府的相關法律、法規以及經濟資訊轉達給各地臺商。這一做法,有助於使臺企聯成為各地臺協與國務院各部門之間溝通的橋梁。

  近日,臺灣島內一些人對國臺辦有關人士受邀擔任臺企聯相關職務提出質疑。據記者查閱國務院1998年10月發佈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條例》明確規定:“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國務院或者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授權的組織,是有關行業、學科或者業務範圍內社會團體的業務主管單位。”國臺辦作為臺企聯的業務主管部門,依法負有對臺企聯工作進行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的職能。 

  而臺企聯此次經會員代表大會同意,邀請部分國家部委的負責人擔任臺企聯的榮譽職務或顧問及理事會管理機構的個別職務,這符合國臺辦制定、于2003年3月20日施行的《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管理暫行辦法》的精神。《辦法》規定:為了便於臺資企業協會聯繫政府有關部門,更好地為會員提供服務,所在地人民政府臺灣事務部門相關負責人可接受臺資企業協會聘請擔任相應職務。受聘人員由臺資企業協會按章程規定程式産生,不領取臺資企業協會的報酬。

  臺企聯:在臺商深耕大陸背景下誕生 
 
  新華網北京4月16日電(記者陳鍵興 孟華)從1983年大陸首家臺商落戶廈門,到1990年首個地方性臺資企業協會在北京成立,再到2007年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在北京誕生,20多年的時間記錄了臺商在大陸成長壯大的歷程,也展現了臺商對深耕大陸、持續發展的期許。正是在這樣一個繼往開來的大背景下,臺企聯毋庸置疑地擁有了清晰的功能定位和時代意義。

  臺企聯作為由地方性臺資企業協會自發組成的全國性臺商聯誼組織,其成立反映了各地廣大臺商對進一步開拓大陸市場的共識。早期臺商“登陸”多是單一個體的奮鬥,第二輪出現了在某一區域群聚的現象,最新一輪則是開始進行産業升級、區域轉移及佈局。臺企聯的成立將在臺商與政府部門間架設一座更宏觀的橋梁,為臺商提供更宏觀的有關國家産業政策、區域發展戰略等方面的資訊,幫助臺商邁向更廣闊的大陸市場。

  同時,隨著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的不斷密切,臺資企業日益重視開拓大陸內銷市場,對加強與大陸企業合作的願望更加強烈,而事實上,兩岸企業間的合作更是兩岸經貿往來正常化的要求。臺企聯自然不僅僅是各地臺商聯誼的平臺,也有條件扮演臺資企業與大陸企業開展合作的平臺。

  今天,大陸臺商究竟有多少,沒有準確統計,有保守估計認為至少超過百萬人。臺商的合法權益、合理要求,能否得到更有效的表達,也是臺企聯所擔負的工作之一。臺企聯首任會長張漢文在發表當選感言時就表示,臺商們呼籲多年的很多要求至今尚未實現,如兩岸直接“三通”,有了全國性的臺商組織,將有更大力量去爭取和推動。人們有理由期待,臺企聯也將成為聚合廣大臺商呼聲的平臺。

  在臺企聯成立活動中,與會臺商們談得最多的就是興奮與期望:興奮的是“臺商之家”的誕生,期望的是維護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他們是往來兩岸最頻繁的一群人,他們是在産業領域辛勤打拼的一群人,他們因此更切身地了解兩岸和平、和諧之要,他們因此共同構築起臺企聯。臺企聯的成立,其意義就不只在於搭建起一個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的新橋梁,更將凝聚成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編輯: 魏萌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