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模評選標準由“吃苦耐勞型”向“開拓創新型”轉變

時間:2010-04-29 07:04   來源:新華日報

  28日,我省參加全國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代表載譽歸來。本屆大會,我省共有152名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表彰。其中,全國勞動模範102人,全國先進工作者50人,受表彰的名額居全國第一。

  勞動模範,凝聚著江蘇“精氣神”,格外受到人們的關注。分管全省勞模工作的省總工會副主席衚同軍説,江蘇選樹勞模正由“吃苦耐勞型”向“開拓創新型”轉變,勞模參選人員的構成變得更加多元化,從最初的一線工人擴展到知識分子、公務員,再到進城務工人員、私營企業主。

  體現發展創新型經濟時代要求

  此次我省被表彰的全國勞模中,高級技師、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有117名,佔78%,學歷和技術職稱均高於上屆,集中反映了江蘇發展創新型經濟的時代要求。

  69歲的趙亞夫,是此次江蘇進京受表彰的勞模中年齡最大的。這位曾經用技術致富一方的農業專家,先是主動到鎮江最窮的村莊蹲點扶貧,後來又接受省委、省政府的任務,援建綿竹地震災區。如今,綿竹江蘇高效農業示範園在廢墟上拔地而起。他在寧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我要學到老,幹到老,讓更多的農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此次我省共有24名專業技術人員和科教人員進京參加勞模表彰大會。他們當中有世界第一斜拉橋——蘇通大橋建設總工程師吳壽昌;有為我國固體微結構研究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邢定鈺;有南京水利科學院院長張建雲;有立足崗位科技創新、首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許杏桃。

  “80後”見證勞模精神在傳承

  “80後”亮相勞模陣容,見證著我省勞模精神在繼續傳承。

  來自鹽城的殷禹出生於1985年,曾在鹽城市萬人技能大賽中一舉奪魁。殷禹説,現在壓力特別大,年齡上的差距,總覺得比自己優秀的人太多。不過,“年齡上的差距也有優勢,我可以用更多的時間來學習,抽出更多的精力幹好工作。”

  同為“80後”的高志結、張兆麗都是生産一線的技術能手,他們都以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諾言:用如火的青春、如火的工作熱情,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農民工勞模程建軍刻苦鑽研,近幾年光小改小革就有20多項,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成為工廠裏最年輕的工人技師。

  肯定為振興民族經濟不懈奮鬥的人

  此次,我省共有15家企業負責人當選為全國勞模(先進工作者)。

  剛從北京返寧的蘇果CEO馬嘉樑在接受採訪時説,當選全國勞模榮譽不屬於個人,這是對所有為振興民族經濟不懈奮鬥的人群最好的肯定。

  蘇果超市曾經歷了“信任風波”、“股本變更”、“外資肉搏”等等創業歷程中的種種坎坷。馬嘉樑以振興民族商業為己任,最終開創了中國零售史上的“蘇果模式”。

  雨潤集團董事長祝義才帶領團隊艱苦奮鬥,使一家資産不足300萬元的小企業發展成為資産超百億的現代企業,並率先提出並倡導“食品工業是道德工業”的經營理念。

  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秉承“擔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核心價值觀,以發展民族工業為己任,推進自主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企業以超常規速度發展壯大。

  這些勞模企業家,在為江蘇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的同時,還承擔了許多社會責任。

編輯:肖燕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