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保華:全力打好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硬仗

時間:2010-08-05 09:15   來源:新華日報

  全力打好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硬仗

  梁保華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關係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抓得越早、抓得越緊、抓得越實,就越能打開新局面,贏得發展新優勢。我們要認真貫徹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要求,全力打好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場硬仗,在科學發展道路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刻不容緩的戰略任務

  近幾年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在努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同時,堅定不移調結構抓創新促轉型,不僅在應對挑戰中實現了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目標,而且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了重大進展,經濟轉型升級邁出重大步伐。一是産業結構調整明顯加快。“十一五”以來高新技術産業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提高5.8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提高3.6個百分點,高效農業種植面積佔比超過30%,經濟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進一步提高。二是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全社會研發投入大幅度增加,佔GDP比重提高到2%,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2.3%,區域創新能力由全國第四位上升到第一位。三是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水準明顯提高。與4年前相比,去年蘇中蘇北對全省經濟增長貢獻份額提高5個百分點,達到42.3%;全省城市化率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達到55.6%。新農村建設和農村實事工程紮實推進,所有行政村實現“七通”(通電、通公路、通公交、通自來水、通電話、通有線電視、通寬頻網)。四是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去年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552元,比2005年增加8233元,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8004元,增加2728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22%,農村勞動力從事非農産業比重達到65.1%。全省實現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個全覆蓋。五是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十一五”以來,全省萬元GDP能耗下降17.5%,連續4年完成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減排任務;開展“綠色江蘇”建設七年來,全省新植樹造林面積1216.1萬畝,超過此前30年的總和,全省森林覆蓋率每年提高1個多百分點,去年達到19.1%;國家生態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分別佔全國的近1/2和1/4。

  今後一個時期,是我省全面實現小康並向基本現代化邁進的重要時期,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階段。無論是從國內外經濟發展大環境來分析,還是從江蘇自身發展要求來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更加緊迫,突出表現為“四個刻不容緩”。一是加快産業優化升級、提升産業競爭力刻不容緩。近幾年來全省産業結構調整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結構性矛盾尚未根本解決,服務業發展仍然滯後,製造業中傳統工業比重較大,農業規模經營比重和産業化經營水準不夠高。結構不合理是制約經濟增長品質和效益的主要根源,必須下更大功夫、花更大力氣改變這種狀況。二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搶佔發展制高點刻不容緩。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還在繼續,但搶佔後金融危機時期發展制高點的競爭已經全面展開,新一輪産業革命和科技革命加快推進,從根本上決定著未來經濟發展的格局。我們既要看到近幾年科技創新取得的成績,更要看到面臨的挑戰和競爭的壓力,正視存在的差距,堅定不移地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搶佔發展制高點的關鍵舉措。三是解決發展不均衡問題、提高統籌發展水準刻不容緩。江蘇多年來經濟快速發展,總量增長很快,但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仍然存在,城市化進程滯後於工業化進程,城鄉二元結構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無論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還是拓展全省發展空間,都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大統籌發展力度,加快調整城鄉和區域結構,推動城鄉協調發展、區域共同發展。四是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刻不容緩。國際金融危機對經濟發展的衝擊,實質上是對經濟發展方式的衝擊,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實現高增長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江蘇人口密度大,資源、市場兩頭在外,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建設生態文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實現永續發展,根本出路在於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我們要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目標,作為實現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跨越的戰略舉措,把轉變發展方式抓得更緊、更實、更主動,在加快經濟轉型升級中增創發展新優勢。

  如果説,江蘇第一次經濟轉型以發展鄉鎮企業為標誌,實現了由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的跨越;第二次轉型以擴大開放為動力,實現了由內向型經濟向外向型經濟的跨越;那麼正在經歷的第三次轉型,核心內容是推動經濟發展由主要依靠物質資源消耗向創新驅動轉變、粗放式增長向集約型發展轉變、城鄉二元結構向城鄉發展一體化轉變。經過不懈努力,使江蘇産業結構大升級、自主創新能力大提高、國際競爭力大增強、生態環境大改善、綜合實力上一個大臺階。

  二、努力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新突破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關鍵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見實效。從江蘇實際出發,我們要把發展創新型經濟作為主攻方向,把調結構抓創新促轉型作為工作主線,在重點領域求突破,在薄弱環節下力氣,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1、加快實施産業升級“三大計劃”,促進現代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融合發展。堅持調高調優調強的基本取向,加大産業結構調整力度,促進新興産業跨越發展、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傳統産業優化發展。重點實施三項計劃:一是“新興産業倍增計劃”。今後三年,新能源、生物技術和新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軟體和服務外包、物聯網等六大新興産業銷售收入要翻一番,佔全省工業的比重上升到30%左右,成為江蘇經濟的支柱産業和主要增長點;二是“服務業提速計劃”。推動服務業發展實現新的突破,促進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結構提升,實現“三個高於”:服務業投資增長高於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服務業增速高於GDP增速,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提升每年高於1個百分點以上;三是“傳統産業升級計劃”。大規模改造提升紡織服裝、冶金、輕工、建材等傳統産業,3年完成技改投入1.5萬億元,顯著提高勞動生産率、産品附加值和産業競爭力。

編輯:肖燕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