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俊海:文化為橋政策驅動 陜臺交流合作生機無限

時間:2009-09-23 17:22   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9月23日西安消息 陜西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西部大開發的政策優勢,更讓這片古老土地煥發出無限生機。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分別率團來陜訪問後,臺灣同胞中掀起了關注陜西,到陜西觀光旅遊、投資考察、創業發展的新一輪熱潮。

  多年來,以文化優勢為橋梁,以政策優勢做驅動,陜西與臺灣的交流合作演繹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

  在國慶六十週年即將到來之際,台灣網記者專訪了陜西省副省長景俊海,為兩岸網友介紹欣欣向榮的陜臺交流與合作。

  記者:陜西在兩岸交流合作中資源十分豐富,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和影響,請您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景俊海:陜西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從西元前11世紀開始,先後有周秦漢唐等14個王朝在陜西建都。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是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的歷史見證,也是維繫兩岸同胞感情的精神紐帶。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陵在陜西,可以説中華民族的根在陜西。無論是周秦文明,還是漢唐盛世,這裡曾創造過中華民族的空前繁榮。除了歷史文化,我們陜西還在教育、科技、能源資源等方面都獨具優勢,在兩岸交流合作中資源很豐富。所以,長期以來,陜西在兩岸關係發展中處於比較重要的地位。

  記者:眾所週知,陜西是臺商在西北地區投資創業的首選地之一,近年來陜臺經貿合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景俊海:從整個西部的情況看,我們陜西具有特殊地位,陜西既有獨特的資源優勢、雄厚的科教實力,又有處於全國地理中心的區位優勢,還擁有西部大開發和實施《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一系列政策優勢。所以,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和陜西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我們陜西已經成為臺商在西部地區投資創業和旅遊觀光的首選地。據省臺辦初步統計,截止2008年底,在陜臺商投資企業達750多家,累計實際利用臺資13.4億美元,居全省吸收境外投資第二位。由於我省不斷改善投資環境,切實維護臺商合法權益,近年來先後吸引了康師傅、旺旺、華新麗華等一大批臺商投資項目落戶陜西,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活力。

  今年6月底至7月初,我赴臺灣考察訪問,和臺灣工商界、知名人士及部分民眾進行了廣泛接觸和深入交流,舉辦了3場經濟合作座談會、2場旅遊合作座談會,通過與臺灣各界的廣泛交流和臺灣島內媒體對陜西省經貿交流考察團訪問及同期在臺舉辦“微笑彩俑”文物特展的集中深入宣傳報道,使臺灣各界進一步對陜西深厚的歷史文化、豐富的礦産資源、雄厚的科教實力、優越的交通區位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十分關注。尤其是臺灣廣大企業對加強參與陜西投資貿易合作表現出濃厚興趣,許多企業紛紛表示將進一步加強與我省的合作,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此外,臺灣眾多知名人士對陜臺經貿、旅遊交流與合作的關注和支援,將為加強陜臺合作起到重要推動作用。這次訪問結束以後到8月底的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裏,先後有5個臺灣企業團組來陜考察、洽談合作事宜,中華航空直飛臺北至西安的往返航班也于8月31日成功首航,陜臺經貿、文化領域的密切交流與廣泛合作正在升溫。我對今後陜臺經貿、文化合作的前景非常樂觀。


  記者:陜西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是聯繫兩岸同胞的精神紐帶,請您談談近年來陜臺交流的亮點。

  景俊海:大家都知道,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先後率團來我們陜西參訪。當時,海內外150多家媒體聚集西安,陜西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當然,陜西在臺灣島內的知名度也大大提高了。這些年,除了連、宋的接待活動外,我們連續舉辦了13屆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和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活動,每年都有大批的臺灣同胞來陜西參加“一會一活動”。我們還先後舉辦了臺灣同胞尋根問祖活動、全球華人省親祭祖紀念炎帝活動、海峽兩岸企業合作與發展論壇、海峽兩岸金融論壇、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海峽兩岸科技與産業論壇、海峽兩岸宗教活動、佛指舍利赴臺瞻禮、秦兵馬俑文物赴臺展、漢陽陵文物精品展等交流活動、情係長安——兩岸文化聯誼行等交流活動,還接待了不少臺灣知名人士。近10年來,陜臺經貿、文化交流活動累計超過2000項。陜西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這些也是聯繫兩岸同胞的精神紐帶,使得陜西成為臺灣遊客的重要旅遊目的地。2008年,我省共接待臺灣遊客13.15萬人次,今年1至5月,接待臺灣遊客3.7萬人次,同比增長13%。通過陜臺經貿、文化領域的交流合作活動和臺灣民眾來陜旅遊觀光,進一步密切了陜臺合作,擴大了陜西的知名度,增強了臺灣同胞對中華文化和對陜西的認同感,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記者:在陜臺胞最關心自己在這片土地上是否能安居樂業,陜西在維護臺商臺胞的合法權益方面有什麼舉措?


  景俊海:依法保護廣大臺胞的合法權益和人身安全,是做好涉臺投訴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維護好、保護好臺灣同胞的權益,是為臺灣人民謀福祉的最大誠意。近年來,我們先後舉辦了8期臺商、臺資企業政策法規培訓班,建立健全了臺胞投訴協調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制定了投訴案件處理流程程式,開展了兩次全省範圍內的臺資企業行政執法檢查,在全省範圍內健全了臺胞投訴協調工作機制。臺胞投訴案件的結案率達96%以上,臺胞投訴協調工作多次受到上級的表揚和臺商的好評。

  記者:當前兩岸關係已步入和平發展的軌道,面對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新形勢,陜西如何進一步推動與臺灣的交流與合作?

  景俊海:前兩岸關係已步入和平發展的軌道,形勢很好,機遇很多。如何進一步推進陜臺交流與合作?我想應該是進一步做好陜臺經貿合作、文化交流這篇文章。

  首先,就是要發揮我省資源優勢,切實擴大對臺招商引資,吸引東部沿海地區臺商的産業轉移。我省不僅擁有豐富的石油、煤炭、天然氣、岩鹽、有色金屬等礦産資源,還擁有雄厚的科技、教育、人才優勢,擁有高新産業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學科技園區、工業園區等眾多産業園區,這些園區基礎設施條件優良,産業配套環境不斷改善,服務環境日益完善,這是我們對臺招商引資和吸引産業轉移的有利條件。西部大開發戰略深入推進、實施《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和《鄂爾多斯盆地(陜西部分)能源開發利用總體規劃》、實施大飛機專項和發展支線飛機一大批重大項目等,都蘊藏著擴大內需的巨大商機。同時,陜西作為進入大陸市場進行戰略佈局的重要結點,對廣大臺商具有巨大吸引力。今後,我們將積極推動臺商在高新技術、裝備製造業、能源化工、生物醫藥等領域的投資,加強與臺灣大企業、大財團的交流與合作,積極吸引和推動他們來陜考察投資,以帶動其他企業投資。

  其次,我們將繼續重視對現有在陜投資臺資企業的服務,為他們投資創業創造更好的投資發展環境。

  第三,加強陜臺旅遊、文化等方面的廣泛交流與互動合作。我們將搶抓兩岸深化經濟文化合作機遇,利用西安至臺北直航便利通道,通過策劃舉辦一系列文物、文化領域的交流活動,加強與臺灣的交流合作,注重陜西旅遊推廣,吸引更多遊客來陜觀光,推動陜西遊客赴臺旅遊,吸引更多臺商來陜發展,把陜臺經貿、文化交流與合作提高到新的水準!(陳強 李桂英 李徽)


 

  景俊海簡歷:


  景俊海,1960年12月生,陜西白水人。1982年7月參加工作,1982年7月加入中國共産黨。

  1978年10月至1982年7月在西北電訊工程學院(現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基礎部物理師資班學習;
  1982年7月至1992年9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師(其間:1985年9月至1988年1月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半導體材料與器件專業學習,獲工學碩士學位);
  1992年9月至1997年8月任陜西省西安高新區管委會項目部副部長、部長、涉外工作部部長、創業中心主任;
  1997年8月至1999年12月任陜西省西安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
  1999年12月至2002年5月任陜西省西安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兼市科協副主席;
  2002年5月至2003年1月任陜西省西安市發展計劃委員會(西部開發辦公室)主任兼市科協副主席;
  2003年1月至2004年4月任陜西省西安高新區管委會主任、黨工委書記兼帝科協副主席;
  2004年4月至2005年11月任陜西省西安高新區管委會主任、黨工委副書記兼市科協副主席;
  2005年11月至2005年12月任陜西省西安市委常委,西安高新區管委會主任、黨工委副書記兼任市科協副主席;
  2005年12月至2008年1月任陜西省西安市委常委,西安高新區管委會主任、黨工委書記;
  2008年1月任陜西省副省長。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代表,省十屆、十一屆人大代表。

編輯:胡珊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