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礦物質水標準年底擬定 或引領更多企業“涉水”

  時間:2008-09-20 11:50    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9月19日深圳消息   中國包裝飲用水行業年年都有口水戰,今年最大的熱點莫過於“水源門”。自來水通過多道工序凈化至純凈水,再添加入符合標準的食品添加劑和營養強化劑製成飲用礦物質水已經是行業共識和常態,但由於國家標準不完善加之消費者受具有導向性的資訊灌輸後産生的強烈反彈亦令整個行業震驚。

  在19日于深圳閉幕的2008中國國際包裝飲用水峰會上,記者了解到,飲用礦物質水標準已獲得國家標準委員會立項,預計年底將起草完畢。有業者預期,通過完善的標準制定將使飲用礦物質水市場更加規範有序,可能將引發更多企業“涉水”該領域。

  礦物質水國標年底起草完畢

  目前,在國家的GB10789《飲料通則》中,把包裝飲用水分為六大類:飲用天然礦泉水、飲用天然泉水、飲用純凈水、其他天然飲用水、飲用礦物質水及其他包裝飲用水,這些類別均有明確的定義,並且産品在國內外市場均有生産和銷售。而這六類飲用水中,目前只有飲用天然礦泉水和飲用純凈水兩類具有完善的國家標準。

  中國飲料工業協會技術工作委員會顧問、天津科技大學食品專業教授趙晉府告訴記者:飲用礦物質水國家標準已獲得國家標準委員會立項,預計年底就會起草完畢。而有業內人士透露:怡寶、娃哈哈、農夫山泉、康師傅和雀巢等企業均參與了此標準的制定。

  即將在今年12月1日實施的新的《飲料通則》裏,對飲用礦物質水也有明文解讀。5.4條款規定,“飲用水類(drinking water)是密封于容器中可直接飲用的水”;5.4.5條款規定“飲用礦物質水(mineral-ized drinking water)是以符合GB 5749的水為水源,採用適當的加工方法,有目的地加入一定量的礦物質而製成的製品。”

  至於向水中加入添加劑話題,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研發總監楊乾輝告訴記者,目前康師傅向純凈水中添加的這兩項礦物質——食品級氯化鉀和硫酸鎂均提取自天然海水和天然礦物,並且符合國家標準GB2760食品添加劑和GB14880營養強化劑的規定,可以保證絕對衛生安全。

  利好或引發更多企業涉水

  礦物質水在近年來發展勢頭迅猛,近兩年的銷售增長都超過24%,除了受惠于大環境的經濟成長外,礦物質水的産品訴求健康、安全,其生産據點遍佈全國,渠道多元,並配以大眾化的價格銷售,都成為了推動礦物質水銷量快速攀升的原因。因此該水種也成為眾多包裝飲用水企業希冀分一杯羹的領域。

  而更深層的原因在於,中國的天然礦泉水的優質水源非常稀少,在水質和水量上均有相當嚴格的審批程式,産自深山密林、人跡罕至地區的水運送至城市的物流成本相當高昂。另一方面,另一水種:天然水的主要水源地表水又多受環境影響,污染事件層出不窮,管控上風險極大,目前亦無完善的國家標準,而在物流成本上卻不敵礦物質水有優勢。

  據業內人士介紹,一箱24瓶600毫升瓶裝水目前的物流成本為每百公里1元到1.5元。“飲用水在飲品中利潤最低,在2008年漲幅高達38%的物流配送成本下,如果運輸距離超過200公里就很難有價格優勢可言,而且補貨也變得困難。”

   “‘水種之爭’正是在當前行業競爭白熱化階段的表現,是各個企業的‘長短板’的比拼。而礦物質水國家標準的出臺,將是這一水種的一大利好,預計將吸引更多企業涉水。”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潔凈和衛生終歸是目前多數消費者的最大訴求。”一位參加水峰會的福建業者表示。“就當下城市居民的普遍生活水準,日常膳食中的營養供給是相當充足的,基本不需要從水中再獲取太多營養素來平衡食物中的匱乏量。”

 

         礦物質飲用水前景看好

  在水的潔凈要求和補充水分作用被最大化凸顯時,價格就成為顧客選擇的關鍵。作為過去兩年中成長最快速的包裝水,飲用礦物質水憑藉安全和實惠在近兩年的銷售增長都超過24%。而如此快速的增長,加之國家標準上的不完善,在競爭慘烈的包裝飲用水市場淪為“靶子”,也在預料之內。

  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標準的不斷完善,眾多業者對礦物質水的前景仍相當看好。但也有業者指出,目前市場上的礦物質水品質良莠不齊,亦有小規模企業選擇向水中添加“礦化液”,每個生産廠家的礦化液成分都有不同,檢驗標準不完善統一。天津科技大學教授趙晉府認為:一旦礦物質水的標準制訂完成付諸實施,將對礦物質水中的添加礦物質元素進行嚴格規定,或可杜絕一些小品牌廠家存在的隱患。

  而一向以水源優勢標榜的天然水,則在水源環境保護上承擔著更大風險。天然水是指採用未受污染的水井、水庫、湖泊或高山冰川等且未經過公共供水系統的水源製成的製品。目前國內的天然水水源主要以長期曝露在外與大氣接觸的地表水為主,因此安全是最關鍵的問題。由於地表水受污染的概率強,不安全系數高,歐洲瓶裝水協會技術和法規委員會主席Pierangelo Grippo先生透露:歐洲一般不會採用地表水作為包裝飲用水的水源,只僅僅作為自來水的水源。(記者 李徽)

 
編輯:石慧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