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首頁 要 聞 動 態 神七航太員 視 頻 各方反應 專家話神七 圖 片 中國航太 世界載人航太發展 航太小知識 神舟飛天歷程 祝福神七
 
 
 
 
主著陸場回收、搜救人員的神七印象
 
  來源:新華網      日期:2008-09-29 08:08

 
 

    新華網內蒙古四子王旗9月28日電  題:我們看到不一樣的神舟——主著陸場回收、搜救人員的神七印象

    黎雲、李超軍

    儘管近在咫尺,但在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工作的300名回收、搜救人員中的大多數,卻不能親眼看到神舟。

    這300名回收、搜救人員,分屬測控、雷達、通信、氣象、醫學等幾十個專業,由於崗位不一樣,在他們的眼裏,神舟變成了不同的符號:神奇而多彩。

    張英山:“我看到的神舟是一個跳躍的綠點”

    人物:張英山,主著陸場前置雷達的主操作手,飛船回收跟蹤測控“第一棒”。

    位於主著陸場主測控陣地300公里外的前置雷達站,負責在第一時間“捕獲”進入大氣層後的神七飛船。

    從飛船制動開始,作為雷達主操作手的張英山,眼睛便死死地盯著螢幕,手上的操縱桿重若千鈞。雖然參加了多次神舟飛船回收,但他都沒在現場見過真正的飛船。飛船對於他來説,就是螢幕上的那個綠點。

    突然間,張英山正前方的顯示屏上,代表飛船的“綠點”出現了,並迅速在螢幕上劃過一串連綿曲線,當綠點跳躍到顯示屏的中心時,張英山果斷地按下了“自跟蹤”鍵,綠點被牢牢鎖定。

    “回收一號發現目標!”張英山冷靜而興奮地報告,“我第一個捕獲了巡天遨遊的太空使者。看,就是那個跳躍的綠點!”

    祁少軍:“神舟是一個拖著尾巴的紅外影像”

    人物:祁少軍,主著陸場光學設備主操作手,回收跟蹤測控“第二棒”,負責用光學儀器識別跟蹤進入大氣層後的飛船。

    當聽到張英山的報告,主著陸場光學測量陣地的空氣近乎凝固。

    時間一秒一秒逝過。祁少軍的任務,就是要在螢幕上光亮的火球出現並稍縱即逝的瞬間,牢牢鎖定目標,迅速將拍攝到的影像記錄並及時傳送到北京飛控中心。

    “來了,來了,那不是流星!”螢幕上光亮的火球出現了,祁少軍順利接過第二棒。

    返回艙開傘、拋大底,反衝火箭點火,一連串動作一氣呵成,通過光學經緯儀,這些發生在浩淼九天的影像就像近在眼前,祁少軍在飛船親吻大地前就一睹了她的風采。

    “我好像看到飛船拖著1200平方米的降落傘,似一朵翔雲緩緩飄落。”祁少軍説。但事實上,他看到的,只是神舟在開傘下降時的紅外影像。

    張海亮:“神舟是一組不斷跳動的數據”

    人物:張海亮,主著陸場USB統一測控系統主操作手,主要完成飛船返回軌道測量、上行指令發送和下行遙測接收任務。

    位於飛船主著陸場的USB統一測控系統,布設在四子王旗紅格爾蘇木附近。飛船進入大氣層,USB測量站順利接過前置雷達傳送過來的引導數據,並將天線瞄向設定的第一等待點。主操作手張海亮端坐在操作臺前,眼睛在5個顯示屏上不停穿梭……

    突然,第一個顯示屏上不斷跳變的數據有了規律,張海亮操作USB測量系統在第一等待點順利捕獲目標,並將數據傳到了北京飛控中心。1分鐘、2分鐘……8分鐘後,有規律的數據不再跳動,“回收二號跟蹤完畢!”張海亮報告,陣地上有人開始鼓掌。

    “每次執行任務,我的手都近乎抽筋!”張海亮説。系統捕獲目標的時間只有短短幾秒,當螢幕上無序的滾動數據突然變得有規律時,張海亮就需要一直盯著顯示屏,直至飛船順利落地。

    “8分鐘裏,看什麼都覺得是數字在跳。”張海亮説。

    薛寧:“神舟是航太員清晰的話音”

    人物:薛寧,主要承擔航太員的話音錄音工作,曾參加過神舟六號回收任務。

    “我是主著陸場最早接觸神舟七號航太員的。”走進通信指揮車,薛寧興奮地告訴記者,他操作的主著陸場天地通信系統,在飛船太空運作期間就能聽到航太員的話音。

    就在飛船返回過程中,北京飛控中心向航太員通告:“主傘已打開。”翟志剛報告“身體狀況良好。”這些天地之間的通信語音,都是薛寧第一個捕獲,並錄音記錄的。

    “他們就像是站在我的面前交談,心裏甭提多激動了,我現在只聽聲音就能辨別出3個航太員。”雖然看不到航太員出艙的激動場面,薛寧卻有著自己的幸福瞬間。當聽到航太員報告返回艙成功著陸時,他也玩起了一個人的精彩,情不自禁地哼起了歌詞。

    “這是我第二次參載入人航太任務,神舟六號收時我激動得淚流滿面,這次自己也差點流出淚來。”薛寧説。

    藥亮:“神舟就是浸上水蒸氣,冒著青煙的回收艙”

    人物:藥亮,主著陸場搜救副站長,負責搜救現場回收艙的處置,參加過前6次神舟飛船的回收。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七號,藥亮都是主著陸場搜救的骨幹力量。當對講機傳來神舟七號成功著陸的消息後,藥亮帶領搜救隊員迅速趕到返回艙落點現場,並建立起警戒區。

    微微燒黑的神舟七號返回艙表面,浸上水蒸氣後仍冒著青煙。這一切對於藥亮來説,如此地熟悉,又別有不同。“別看我就在現場,其實我也沒有時間多看一眼航太員,我的任務是處置回收艙。”藥亮説。

    3名航太員出艙後,藥亮和他的戰友們又開始忙碌起來,他們的工作將一直持續到深夜。

    趙恩:“神舟是平安返回的航太員”

    趙恩:主著陸場搜救空中分隊隊員,負責把航太員翟志剛抬送到直升機上,是離航太員最近的人之一。

    神舟七號就在眼前,趙恩和隊友們跳下直升機,快速衝向返回艙落點,協助開艙人員打開返回艙艙門。

    “看到3名航太員在返回艙裏招手,我激動得差點叫了出來。”趙恩説。

    在經過約1小時的地面適應後,航太員們走出了艙門,分別坐在休息的椅子上。趙恩等6名負責抬送的搜救隊員,整齊地站在他們後面。

    “我覺得全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視著我們,手心裏都是汗。”當航太員們接受完媒體採訪後,趙恩和隊友熟練地抬起翟志剛向50米外的醫監醫保直升機走去。

    “扶翟志剛登上直升機後,我懸著的心才落了地。”趙恩説。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