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首頁 要 聞 動 態 神七航太員 視 頻 各方反應 專家話神七 圖 片 中國航太 世界載人航太發展 航太小知識 神舟飛天歷程 祝福神七
 
 
 
 
新華時評:中華民族的歷史性一步
 
  來源:新華網      日期:2008-09-28 08:49

 
 

    人類航太史將記下這樣一個瞬間:2008年9月27日16時41分00秒,航太員翟志剛身穿中國研製的“飛天”艙外航太服,從神舟七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這是中國空間技術發展的一個重大跨越。

    敦煌壁畫上凝固千年的飛天圖案,在這個金色的秋天,演繹成中國航太員信步太空的動人景象。

    這是中國人第一次在浩瀚太空印上自己的足跡。從這一刻起——中國,成為繼美、俄之後世界上第三個實現太空行走的國家。這是中國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偉大壯舉。

    三度金秋,三度飛天,三度突破。中國載人航太事業不斷創造新的輝煌。

    從5年前楊利偉獨自一人造訪“天宮”,到3年前費俊龍、聶海勝攜手巡天歸來,再到今年同一個季節翟志剛出艙漫步,中國航太人把一系列超越夢想的飛躍,標記在了太空之上:成員從一人到多人,飛行時間從一天到多天,航太員活動範圍從艙內到艙外……

    翟志剛留在太空上的一小步,是中華民族歷史性的一大步。

    ——這歷史性的一步,所顯示的是中華民族改革開放積蓄的雄厚實力。

    早在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上天后的第二年,中國科學家們已經拿出了第一份載人航太計劃——這就是罕為人知的“曙光工程”。由於當時經濟基礎薄弱,工業製造水準低等原因,“曙光一號”載人航太工程啟動不久,便無奈下馬。

    “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載人航太的今天。”正如第一任載人航太工程總設計師王永志所説過的一樣,要攀登作為人類科技高峰的載人航太,必須以雄厚的國力為依託。

    1978年,中國的國內生産總值僅為3600多億元。而2007年,中國的國內生産總值已近25萬億元——如今,中國一週內創造的財富,就遠遠超過了30年前一整年所創造的財富。

    綜合國力的大步跨越,托起了中國載人航太的大步跨越。從高安全、高可靠性的運載火箭到現代化的載人航太發射場,從遍佈陸、海、空的航太測控網到先進的立體搜救系統……決定神舟一步一跨越的這一切,無不源自於改革開放所積蓄的巨大經濟和科技力量。

    ——這歷史性的一步,所展示的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精神風貌。

    從“嫦娥奔月”的傳説到明代萬戶乘坐47支火箭開始人類首次飛向太空的悲壯嘗試,中華民族遠征太空的道路漫長而又曲折。一個堅守著千年夢想的民族,一定也是能夠創造奇跡的民族。依靠自力更生起步,在自主創新中發展,中華民族的創造力在偉大復興的征程中空前迸發。

    大到載人航太計劃的戰略籌劃,小到火箭、飛船的設計生産……這一系列“中國創造”和“中國製造”的誕生,向世人昭示:中華民族完全有能力在世界高技術領域佔據應有的一席之地;完全有信心依靠自強不息,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憑著敢於超越的進取意識,中國航太人僅用16年時間,就跨越了發達國家幾十年走過的路程,把只有極少數大國才有能力研究建造的載人航太系統變成現實;憑著百折不撓的頑強精神,中國航太人5年之內3度飛天成功,把中華民族的自信、自豪、自強托舉到新的高度。

    ——這歷史性的一步,昭示著中華民族面向未來的雄心壯志。

    中國載人航太工程實施16年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今天,中國航太員在太空的這一步,邁出了載人航太工程“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接下來,還有交會對接,還有建立空間實驗室、空間站……在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的工作日誌上,計劃早已經安排到了若干年後。

    儘管在太空探索的許多領域,中國還處在蹣跚學步階段,但堅定地邁出了第一步,一定能夠邁出堅實的第二步、第三步。因為,中國航太擁有一支能夠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於開拓創新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在騰飛的火箭中,加注了一個煥發了青春的民族的雄心壯志和動力之源。

    39年前,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在登上月球時説: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今天,翟志剛同樣在太空中邁出了中華民族歷史性的一大步——這預示著中華民族在太空探索與和平利用太空的征程上,必將肩負起更大的責任。

    ——這歷史性的一步,是中華民族的偉大跨越,是帶動人類前進的有力腳步。凝眸太空,我們祝願神舟七號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祝航太人在科學探索的征途上不斷攀登新的高峰!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