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首頁 要 聞 動 態 神七航太員 視 頻 各方反應 專家話神七 圖 片 中國航太 世界載人航太發展 航太小知識 神舟飛天歷程 祝福神七
 
 
 
 
中外記者與“神七”專家現場對話
 
  來源:新華網      日期:2008-09-26 16:48

 
 

    新華網北京9月26日電(記者李惠子 李志暉)“艙外航太服好比一件珍貴的西裝,穿著出門前肯定要經過啟封、組裝、測試等一系列環節。但嚴格來説,這件120公斤重的艙外航太服其實是种太空航太器,具有生命保障系統、環境控制系統和通信系統……”中國航太專家們如此形象地回答中外記者關於航太服的諸多問題。

    26日上午,在位於北京梅地亞中心的神舟七號載人航太飛行新聞中心內,中國航太專家們正在用打比方、舉例子等各種方式,讓境內外65家媒體共126名記者了解這次載人航太飛行任務。

    這是中國執行載人航太飛行任務以來首次邀請專家為記者現場解疑釋惑。新聞中心從25日“神七”發射當天開始啟動,並將持續到28日。

    神舟飛船系統顧問鄭松輝是經歷了從“神一”到“神七”研發歷程的專家,現在他和他的同事需要面對上百位記者“具體而有趣”的提問。

    “航太員用太空筆寫出來的字跟在地球上一樣嗎?”有記者問。

    “寫出的字是一樣的。但筆很特殊,它應用了許多適應太空環境的高科技,1000多元一支。航太員記錄的每一份日誌將成為珍貴的歷史資料……”鄭松輝回答。

    西班牙巴斯克電視臺記者羅傑文森特説,由於到酒泉飛船發射現場的記者名額有限,設在北京的新聞中心非常必要,北京航太專家的現場講解提供了很多資訊,新聞中心為記者提供的廣播電視信號和傳輸方面的便利非常及時。

    “太空中撿到隕石的可能性並不比地球上的可能性大。”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研究員劉國寧幽默地回答了記者關於“航太員有無可能帶回一些隕石”的問題。

    劉國寧坦言,自己第一次面對這麼多的記者,並且回答媒體提問長達數小時,“緊張肯定有一些”,記者的許多問題“具體而有趣”,這體現了媒體對這次中國載人航太飛行任務高度關注。

    由於載人航太飛行的專業性、技術性強,記者的很多問題讓專家們感到很意外、也有挑戰。比如,進口航太服與國産航太服的區別,“神七”發射的總費用,“神六”“神七”是否會相會,航太員出艙為何只有20分鐘、20分鐘後人體會受到哪些危害,航太員手拿的小冊子是什麼,太空碎片擊穿太空服的可能性有多大,火箭升空時航太員的感覺與飛機起飛的過程是否有可比性……

    “航太員適合出艙活動的狀態應是怎樣的?”記者對“神七”的最大亮點——航太員出艙最感興趣。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研究員林西強説,如果出現太空病,即有失去方向感、嘔吐等症狀,就會考慮是否實施出艙活動。

    托舉神舟七號飛船上天的大推力長征二號F型火箭仍是記者的關注點。“運載火箭是芭蕾王子,飛船是白天鵝,沒有芭蕾王子的托舉,白天鵝就不能飛行。”神舟飛船系統原主任設計師王南華用形象的比喻説明運載火箭與飛船的關係。

    “我參加了很多次發射工作,成功發射時,心裏很平靜。更重要的是中國載人航太的許多一線工作者都是80後的年輕人,我們的事業後繼有人。”鄭松輝如此回答記者關於“神七”成功發射時自己的感受。他説,等到飛船安全著陸後,才能夠最終慶祝。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