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首頁 要 聞 動 態 神七航太員 視 頻 各方反應 專家話神七 圖 片 中國航太 世界載人航太發展 航太小知識 神舟飛天歷程 祝福神七
 
 
 
 
港報關注神七成功登程 期待中國人首度太空漫步
 
  來源:中國新聞網      日期:2008-09-26 10:03

 
 

    9月25日晚,中國載人太空船“神舟七號”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圖為“神舟七號”升空相關新聞片段在香港銅鑼灣鬧市播放,吸引市民駐足觀看。 中新社發 鄧慶樂 攝

  9月25日晚,香港市民在太空館觀看“神舟七號”升空直播。 中新社發 張勤 攝

    25日晚,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香港各大報章今日均大幅刊發報道聚焦神舟七號,喜悅之情躍于紙上。

    香港《文匯報 》刊發社評説, 神舟七號飛船昨晚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第二步任務首戰告捷。“神七”是今年中國最具代表性、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級重大科研實踐活動,是中國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偉大壯舉。 文章説,2008年是中國一個特殊而重要的年份。這一年是中國改革開放30週年,這一年苦難與光榮並存,四川大地震,北京奧運會與“神七”再探蒼穹,勾勒中國人民不屈不撓、文明開放與豪邁進取的前進步伐。要完成舉世矚目的“神七”飛行任務,既靠中國改革開放30年積累的雄厚經濟和科技實力作後盾,也需要巨大的精神力量來推動。在挑戰世界尖端科技領域的艱難征程中,中國航太人鑄就了科學求實、開拓創新、勇攀高峰的載人航太精神。2008年在中國大地展現和昇華的抗震精神、奧運精神和載人航太精神,是中華民族邁向復興的巨大精神動力。

    文章説,“神七”首戰告捷,包括港人在內的海內外炎黃子孫歡欣鼓舞,豪邁的民族精神在神州大地升騰激蕩,愛國的激情在億萬華夏兒女心中涌流。雖然中國在發展歷程中,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磨難、挫折乃至失誤,但艱難困苦,玉汝于成,中國社會將變得更文明、更開放、更進步。祝福“神七”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期待“神七”航太員凱旋!

    香港《大公報》社評説,“神七”升空,意義重大。自○三年楊利偉“神五”首飛成功,中國已經拿到了“太空俱樂部”的“會員證”,但是,無垠蒼穹仍是美、俄兩家天下,楊利偉和其後“神六”的聶海勝、費俊龍都未能進行出艙活動。直到五年後的今天,“神七”將要填補這一空白。文章説,“神七”發射,標誌著中國航太科技已取得重大突破,而其中關鍵就是航太員的出艙活動。眾所週知,今天太空科技的頂端是空間實驗室的建立,而想要在太空建“站”,大前提是航太員必須出艙,才能夠執行空間實驗室的建立、維修與操作任務。中國航太事業必須在太空有自己的家。

    文章説,對香港市民以至全體中國人民來説,剛過去的大半年是極不平凡的,中國經歷了四川汶川大地震的重大災難和巨大傷痛,也享受了○八京奧榮登金牌榜首的巨大成功與歡樂,今天,“神七”的成功發射,以及即將實現的中國人首步太空,全體中國人的感受都是深刻而又複雜的;身為中華兒女一分子,我們高興看到國家在災難面前體現對人民、對生命的重視,更高興看到國人在重大事件面前展現出來的團結一致與愛心力量,不管那是成功、是挫敗,中國人永遠都會永懷雄心壯志、奮勇向前,為建設強大、美好的國家而努力奮鬥!衷心祝賀“神七”發射成功,並熱切期待航太員出艙那一刻,中國人歷史性的太空漫步即將成功展現在我們眼前!

    香港《星島日報》社論説,神舟七號飛船載著三名航太員成功升空,要是太空漫步等任務成功完成歸航,將是最及時的國慶大禮。中央電視臺全程直播啟航過程,顯示了有關方面成功完成任務的信心。文章説,五年前,楊利偉成為第一位成功升上太空的中國人,令中國尾隨前蘇聯和美國,成為第三個送人上太空的國家。今次航太員如果成功離開船艙漫步太空,繼成功舉辦奧運會後,再度展示中國在科技、財力、人才等多方面的綜合國力。

    文章也提到,中國的太空計劃進行得一絲不茍,發展又快又穩妥,透過腳踏實地來實現夢想。

    香港《商報》説,“神七”升空,萬眾歡騰。作為炎黃子孫的香港人,亦感受到這份榮耀!行政長官曾蔭權代表全港市民,祝賀神七順利升空。香港昨有多個地點,同步直播神舟七號火箭升空時壯觀一刻,成千上萬的市民擠進太空館、銅鑼灣、尖沙咀等一些有大型電視螢幕的商場外,感受萬人空巷的氣氛,情景有如“過年”般。市民認為,神七順利升空,是中國人的驕傲。

    香港《明報》頭條報道標題為《三雄登天 最快明日出艙漫步》。報道説,肩負著中國人首次“太空漫步”任務的“神舟七號”飛船,載著3名航太員,昨晚9時10分由長征二號F火箭成功發射,並送入預定太空軌道。按照計劃,航太員最快可于明天(週五)下午離開太空艙,展開歷史性的太空漫步,並放出一個伴飛小衛星。預計執行神七任務的指令長翟志剛將會作太空漫步。3名航太員預定28日(週日)返回地球。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