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首頁 要 聞 動 態 神七航太員 視 頻 各方反應 專家話神七 圖 片 中國航太 世界載人航太發展 航太小知識 神舟飛天歷程 祝福神七
 
 
 
 
“神七”返回艙首亮軍博 航太服“坐鎮”展廳
 
  來源:人民網-《京華時報》      日期:2008-11-10 08:41

 
 

 

神七航太服吸引小航太迷拍照留念。記者 張斌攝

 

  昨天(9日),《飛天壯歌——神舟七號載人航太飛行紀實攝影展》在軍事博物館開幕,神舟七號飛船返回艙、艙外航太服、翟志剛漫步太空的紀實圖片等首次露面。

  展覽共展出200余幅攝影圖片、30余件“飛天文物”,再現了神舟七號航太員乘組受命出征、飛船遨遊太空、航太員翟志剛漫步太空、飛船返回艙順利著陸等瞬間。首次展出航太員進行模擬水槽訓練、完成太空出艙活動和伴飛小衛星拍攝的飛船太空運作等大量圖片,以及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等6位航太英雄的太空攝影作品和影像視頻。

  同時,展覽還展示了大量珍貴實物,包括胡錦濤總書記為我國研製的艙外航太服親筆提名“飛天“的圖案,飛船返回艙、飛船主降落傘、艙外航太服、翟志剛出艙使用的手套和太空行走揮舞的小國旗,以及部分飛船搭載物品和載人航太發射場模型等。

  展覽將於明天正式對外開放,預計于本月22日結束,票價20元/人。此外,主辦方定於10日和17日,為神舟七號載人航太飛行任務做出貢獻的工作人員安排專場參觀。

  現場探訪——返回艙逃逸塔“空降”露天展區

  展覽主辦方在軍博廣場上設置了露天展區,飛船返回艙、逃逸塔和整流罩全部“空降”到軍博大門左側的露天展區。

  警戒線內的3大“飛天文物”一字排開,“打頭陣”的飛船返回艙在一個特製的巨型玻璃罩內,外形像中國古代的大鐘,成倒錐體,表面呈炭黑色。返回艙高2.2米,艙門直徑65公分,最大內直徑2.5米,航太員在裏面的自由活動空間大約6立方米。

  航太服“坐鎮”軍博4層展廳

  首次亮相的艙外航太服“坐鎮”軍博4層展廳的中心位置,以“站姿”矗立在展櫃內。與在電視上轉播的太空行走畫面一樣,艙外航太服的四週圈著白色保護架。

  與它相鄰而立的展櫃內,艙內航太服則以“坐姿”示人。

  小航太迷組建航太中隊

  來自西城區奮鬥小學的數十名孩子成為開幕後的首場觀眾,他們紛紛在航太服前合影留念。一名小航太迷説,他2005年就跟隨媽媽到航太城見過偶像楊利偉,之後便和同學組建了航太中隊,他們經常組織活動,並與載人航太運載火箭系統總指揮黃春平、美籍華裔航太員焦立中等人見過面,“我們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真正的航太員。”(記者 李琦)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