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首頁 要 聞 動 態 神七航太員 視 頻 各方反應 專家話神七 圖 片 中國航太 世界載人航太發展 航太小知識 神舟飛天歷程 祝福神七
 
 
 
 
“神七”搭載固體潤滑材料已正式啟封 分析工作展開
 
  來源:新華網      日期:2008-10-07 13:27

 
 

  新華網蘭州10月7日電(記者宋常青)記者7日從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獲悉,神舟七號飛船搭載的固體潤滑材料已經于6日在該所正式啟封,相關分析將隨即展開,預計在6個月內完成測試分析工作。

  “神舟七號飛船應用系統固體潤滑材料空間試驗”項目由中科院蘭州化物所承擔,由該所所長、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維民總體負責。該所與中科院光電研究院聯合組成了近20人的研究團隊,利用神舟七號飛船艙外平臺提供的技術條件,重點開展原子氧和紫外輻射對固體潤滑材料結構和性能影響,以及失效破壞機制的研究。

  據介紹,這些參與太空試驗並成功回收的材料包括4大類、15種材料共80個樣品,它們緊貼于“神七”軌道艙外壁,歷經了40多小時的真實太空條件下暴露試驗。這是中國首次暴露于太空環境並回收的空間材料試驗樣品。

  劉維民介紹,通過對比地面模擬試驗的結果,經過太空的試驗以後,以肉眼觀察,已發現兩類産品變化很大,一類是銀與銀合金的薄膜材料,經過原子氧和紫外光的輻照以後,其表面變花,或者變暗;另一類是二硫化鉬潤滑薄膜産品,表面變得更為粗糙。

  劉維民説,科研人員計劃今後3個月內完成對空間試驗樣品的初步分析,6個月內完成測試分析工作,並形成工作總結報告。未來半年內,他們的重點工作將分析空間環境飛行試驗與地面模擬空間環境試驗對潤滑材料的影響效應;將真實空間環境試驗結果與地面模擬空間環境試驗結果進行比對和關聯,並將特別關注影響效應的差異和建立影響效應的模型。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特種潤滑材料專家薛群基認為,該試驗為特殊工況下固體潤滑材料的作用機理研究和應用做出了重大的貢獻,體現了中國空間潤滑材料研究和試驗技術在國際上的重要地位。試驗樣品回收後在地面實驗室模擬空間環境開展進一步的對比研究試驗,有利於設計性能更加先進、具有中國特色的空間潤滑材料,以提高以空間站為標誌的航太器的壽命和可靠性,為中國今後的航太事業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