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首頁 要 聞 動 態 神七航太員 視 頻 各方反應 專家話神七 圖 片 中國航太 世界載人航太發展 航太小知識 神舟飛天歷程 祝福神七
 
 
 
 
張慶偉
 
  來源:人民網      日期:2008-09-18 10:03

 
 

  10月16日,中共十七大代表、國防科工委主任張慶偉説,舉世矚目的繞月工程總體準備情況良好,正在進行10月下旬首飛發射前的各項準備工作。這是張慶偉(前中)就繞月工程回答記者提問。 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簡 介:

  張慶偉,十六屆中央委員,國防科工委主任。

  1961年11月生,河北樂亭人,研究生學歷,工學碩士。1982年8月參加工作,1992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産黨。

  1978年9月至1982年8月在西北工業大學飛機係飛機設計專業學習。1988年3月起,任航太部、航空航太部一院一部總體室高級工程師、主任設計師等職。1992年10月起,任航空航太部、中國航太工業總公司一院一部921工程運載火箭副總設計師、副主任等職。1996年8月起,任中國航太工業總公司一院副院長、總經理技術業務助理兼一院副院長,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等職。2001年11月後任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2007年9月任國防科工委主任。

  ○ 他27歲時便與中國航太結緣

  ○ 他31歲時被任命為火箭副總設計師

  ○ 他40歲時便擔任了中國航太科技集團總經理

  ○ 他46歲時被任命為國防科工委主任

  ○ 他是目前國家部委中最年輕的一位部長

  2007年8月30日下午,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經表決決定,任命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張慶偉為國防科工委主任。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六號的成功發射,令全世界對神舟載人飛船及其運載火箭“神箭”的主人──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産生了特別的好奇和關注。

  在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這個神奇的企業中,真可謂人才濟濟。總經理、總指揮、總設計師這些被稱之為“老總”的有幾百人,但在企業管理、型號指揮、科研設計三個領域都有所建樹的人卻並不多見,張慶偉則是其中之一。

  張慶偉27歲與中國航太結緣,31歲時被任命為長征二號F火箭的副總設計師,成為當時航空航太工業部裏最年輕的副總師;剛滿40歲的時候,他擔任了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的總經理、黨組書記,成為中央企業集團中最年輕的總經理;作為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的副總指揮,同航太科技工作者一道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想。

  從航空“聯姻”航太

  1961年11月,張慶偉出生在吉林省吉林市。1978年,高中畢業的張慶偉懷著當飛機設計師的夢想,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西北工業大學飛機設計專業。在那所以航空、航太、航海“三航”學科為特色的全國重點高校裏,張慶偉開始了自己的大學生涯。

  經過四年的系統學習後,張慶偉于1982年8月大學畢業,來到航空工業部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三年後,渴望“充電”的張慶偉再次回到母校,攻讀飛行器設計控制理論及應用方向的碩士學位。

  1988年3月,在國務院進行的政府機構改革中,航空工業部和航太工業部合併成立了航空航太工業部。4月,張慶偉碩士畢業,也許是受航空航太“聯姻”的影響,他作出了影響自己一生的選擇——來到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體設計部,在火箭總體室開始參與火箭的研製。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對於中國航太來講是一個突破性的歷史發展期,長征火箭進入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市場和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等項目的紛紛開工,給許多立志於航太事業的人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大舞臺。當時剛剛進入航太的張慶偉便趕上了這個好時候。

  書寫航太輝煌

  張慶偉是同代人中的幸運者,但他的幸運始終建立在他勇於承擔責任和能夠承擔責任之上。

  1989年1月下旬,用長征三號火箭發射亞洲一號衛星的合同最終簽訂。由美國休斯公司製造的、香港亞洲衛星公司所有的亞洲一號衛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顆用長征火箭發射的外國衛星。

  休斯公司對發射“亞洲一號”提出了苛刻的要求:衛星必須在起旋後脫離火箭。在論證會上,坐在後排的張慶偉大膽地提出用電腦建立倣真模型的想法,並立即被會議主持者所採納。於是,他一下子從預備隊提到了突擊隊。

  張慶偉很快完成了星箭起旋方案分析。1989年11月,張慶偉帶著方案去美國洛杉磯,同休斯公司進行最後的談判。在談判桌前,他從容不迫地指出對方在技術問題上的幾個錯誤,隨後,在對對方技術方案計算驗證後,美國人終於豎起了大拇指,方案獲得通過。

  1990年4月7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征三號火箭發射亞洲一號衛星一舉成功,並創造了休斯公司已發射的32顆同類衛星中入軌精度最高的紀錄。中國火箭邁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為此做出了開創性工作的張慶偉,因而被破格晉陞為高級工程師。

  隨著亞洲一號衛星的發射成功,中國第一枚大推力捆綁式火箭——“長二捆”也進入了研製的最後衝刺階段。此次,張慶偉又臨危受命,在距合同規定時間僅有40天時間裏,與另外兩位老同志一起,提出和驗證成功了“長二捆”火箭衛星整流罩平推分離方案。

  1990年7月16日,“長二捆”首飛成功,為長征火箭開拓國際商業發射服務市場奠定了重要基礎。

  1991年,張慶偉作為主要起草人之一,執筆起草了關於我國進行載人飛船試驗的論證報告,得到中央批准,30歲的他被任命為發射載人飛船的運載火箭副總設計師。

  1992年9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正式批准,決定實施我國載人航太工程。對於這一長期的、需要創新的大型工程,組織上決定給予年輕人更多施展才華的機會。於是,早已嶄露頭角的31歲的張慶偉,被任命為長二F火箭的副總設計師,在當時航空航太部裏他是最年輕的副總設計師。敢於拍板、信心十足的張慶偉在成功中樹立了權威,並將其轉變為下一次的成功。從1997年到1998年,他負責的火箭發射任務都取得了成功。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