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首頁 要 聞 動 態 神七航太員 視 頻 各方反應 專家話神七 圖 片 中國航太 世界載人航太發展 航太小知識 神舟飛天歷程 祝福神七
 
 
 
 
載人航太進入多極化時代 新興力量世界矚目
 
  來源:科學時報      日期:2008-09-18 14:21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人類絕不會永遠躺在這個搖籃裏,而會不斷探索新的天體和空間。人類首先將小心翼翼地穿過大氣層,然後再去征服太陽系空間。”——宇航之父:齊奧科夫斯基(俄羅斯)

     “神舟”五號的發射成功和“神舟”六號的即將發射,顯然已將原來的美蘇兩極格局打破,載人航太也由此進入了多極化時代,有專家向記者如是表示。實際上,“除中國外,歐空局(歐洲空間局)、日本、印度等也都在積極謀求載人航太發展,並已有所作為”,中國國防科技資訊中心副研究員陳有榮告訴記者,“新興航太力量不容忽視”。

     “神五”,將中國推進載人航太大國之列

     “‘神五’的成功發射後,中國成為了世界上可以獨立發展載人航太技術的第三個國家,”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宇航學院副院長黃海教授如是説。

     2003年10月,中國首個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繼美蘇之後第三個實現載人航太的國家。相關專家向記者表示,中國載人航太雖然起步較晚,但一開始就站在了高起點上,並不是從“加加林”時代的飛船起步,也沒有進行亞軌道飛船試驗,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中國的載人飛船技術在“神舟”五號上已經達到國際第三代載人飛船的水準。

     在談到發射“神舟”五號的意義時,美國知名航太政策分析專家約翰派克向媒體指出,中國作為第一個亞洲國家和第一個發展中國家完成載人航太,不僅顯示了中國的國家實力,從而也使中國成為美俄之外的第三股載人航太力量,而這顯然將改變該領域國際競爭合作的格局。

     今年10月中旬,載2~3人的“神舟”六號發射在即,世人的目光無疑將又一次地投向中國。而不久後的將來,中國在載人航太方面還要走得更遠。中國政府早在2000年11月發表的《中國的航太》白皮書就確定了中國若干年航太發展的方向:分三步建立中國的載人航太體系。走完了載人飛行的第一步後,中國將進入載人航太第二步,即空間實驗室工程,第三步則是通過研製更經濟可靠的運輸工具,研製和發射空間站。

     歐洲、印度、日本,載人航太正在準備

     “歐洲、印度、日本等新興航太力量也有意在載人航太領域一顯身手,”陳有榮説。

     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西歐航太技術的發展開始轉向以載人航太為重點,並繼續通過國際合作,逐步建立自主的載人航太體系。預計,在2010年後有可能研製成功成本低、效能高的第二代天地往返運輸系統。

     2004年2月3日,歐洲航太局(ESA)也正式宣佈了先載人登上月球、再載人飛火星的“曙光女神”火星探測計劃,這似乎是在同美國同年1月宣佈的火星探測計劃公開競爭,陳有榮表示。根據“曙光女神”火星探測計劃,歐洲將在2011年發射一個火星探測器,採擷半公斤的火星岩石回地球進行分析;在2020年到2025年實現載人登月;在2030年到2035年間發射載人火星探測器,實現歐洲航太員登上這顆紅色星球的夢想,尋找生命的跡象。這份計劃比美國龐大的“空間探索新計劃”更為細緻,美國的計劃僅僅提出了在2020年之前重返月球以及在2030年左右登陸火星的寬泛目標,而據“曙光女神”計劃的主任弗朗克奧加羅説,為了實施歐洲這一雄心勃勃的火星探測計劃,ESA已經制定了“路線圖”。

     就在中國的“神舟”五號著陸的第二天,印度總理瓦傑帕伊就敦促本國科學家力爭用自己的航太器把人送上月球。

     另外,日本參與了國際空間站的建造,負責研製一個日本實驗艙。目前,日本宇宙事業開發團已經完成了實驗艙大部分初期研究及研製工作,而這些工作為的是日本能夠研製出自己獨立發射的載人航太器。與此同時,日本媒體報道中稱,東京計劃到2020年把第一艘本國製造的載人飛船送上月球。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