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首頁 要 聞 動 態 神七航太員 視 頻 各方反應 專家話神七 圖 片 中國航太 世界載人航太發展 航太小知識 神舟飛天歷程 祝福神七
 
 
 
 
張建啟談獨立出艙
 
  來源:新京報      日期:2008-09-23 08:52

 
 

  張建啟    神七任務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長,總裝備部副部長    中將,漢族,1946年3月25日出生,山東菏澤曹縣人。1970年畢業于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核物理系。2001年任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主任、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發射場系統總指揮。先後參與組織指揮了“亞洲一號”、“風雲一號”、“澳星”發射、“神舟”飛船發射等試驗。

    ●“到目前為止大局已定。技術工作的準備和人的準備,都比較好了。我們才有理由向中央專委請示(授權發射)”

  三名航太員崗位可互換

    人船箭器星大局已定

    記者:神舟七號的準備情況怎麼樣,是否有信心完成任務?

    張建啟:今天(9月6日)上午開會中央專委審核,專門彙報了神舟七號的情況。請求中央專委批准神舟七號瞄準發射並授權總指揮部在9月20號到30號之間發射。為什麼向中央專委彙報,因為到目前為止大局已定。

    所謂大局,一個是航太員系統,一個是航太員選拔訓練,選拔了三個人的飛行小組、三個預備航太員。今天他們的訓練都非常不錯,訓練的難度很大。

    這次配合出艙活動成敗的關鍵之一,就是航太員的心理加技術,綜合能力要強。應該説他們具備了這個條件。

    第二個就是應用型伴隨小衛星也經過了試驗,參加了聯合審查。飛船各項準備就緒,火箭檢查已經結束。應該説到目前為止人、船、箭、器、星大的方面已經準備好了。

    另外測試系統也準備就緒。關於著陸系統,這次確定的原則是空中搜救航太員,地面出動尋找返回艙,這和神五、神六是不同的,主要是為保護生態,保護內蒙古大草原。

    技術工作的準備和人的準備,都比較好了,所以我們才有理由向中央專委請示。

    記者:三名宇航員是如何確定的?

    張建啟:航太員的選擇,基本原則首先是公平、公正、公開,第二個就是優中選優,第三個就是強強聯合。

    決定要搞神七任務後,我們的14名航太員全部投入了訓練。一開始是基礎訓練,然後就是專業技術知識和體能等訓練,並實行打分制。

    在這個基礎上,根據他們的思想、身體和訓練狀況進行排序。然後按照預先設定的選拔方案和標準,由訓練中心和總指揮部的選拔評審委員會投票選出第一輪的6人。

    後續的訓練是圍繞神舟七號專業技術的一些訓練,以強化的專業訓練和心理品質的條件為主,6個人通過兩輪投票,選出3名飛行員。

    這3名飛行成員儘管有了指定崗位,2個在氣閘艙,1個在返回艙,但他們的訓練內容基本是相同的,崗位應該也可以互換。我們做好了兩個人出艙的準備,一個穿俄羅斯的宇航服,一個穿我們的。萬一這兩個人有一個到天上出什麼問題,或者航太服有什麼問題,那還有一個一人出艙的辦法。

    發射時機考慮三因素

    記者:這次神七提前到9月份發射,為什麼?

    張建啟:選擇發射時間有幾個考慮,第一、不能衝突奧運會。第二、10月份我們國家一般事情比較多,我們也想錯開一下。第三、根據計算,我們把發射時間定在大概晚上9點10分左右,出艙在陽照面,返回大概在下午5點40分,天還不太黑,下傳的圖像會更清楚,也能保證航太員更加安全。

    記者:能否介紹一下神七任務的難點?

    張建啟:這套任務的難點,我大概歸納5個。

    一是技術的跨越比較大,主要是突破航太員的出艙技術,研製微機電技術,突破天氣測控系統。如果這次能夠突破,將來用起來,應該説是領先的一個技術。

    第二是風險比較大。三位宇航員面臨著對整個飛船的所有能力的考核,這是一個風險。第二個風險就是航太員的出艙。有個空間適應的問題。

    第三是難度比較大。這次強化了心理的訓練和技術的訓練。航太員要在水裏訓練,穿著的航太服120公斤,再用鐵塊配合,加起來就是240公斤。

    第四是航太員的自主性很強,他們基本上是16、17個小時在工作。可以説這一次無論是航太員,還是地面的指揮人員,基本上沒有休息的時間。整個工作時效性很強,連續性很強,工作強度很大。

    第五個特點是規模最大,為保障航太員出艙的安全,地面測控增加了國外站和兩艘測量船。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