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構築中國IT産業“第四極”

時間:2010-10-25 13:50   來源:四川日報

  “戴爾來了,仁寶來了,還有一批大項目要來,時間就是最近。”四川省招商引資局相關負責人繁忙中難掩興奮地介紹。過去,中國IT産業前三極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經濟帶無一例外是以城市群的方式存在,眼下四川卻正依靠單一城市載體的力量崛起為新的“第四極”。


  機遇催生四川電子資訊産業


  如果説十年前跨國企業巨頭們還難以準確描述成都的全球坐標,那麼十年後的今天,成都已赫然現身電子資訊産業的全球視野之中。這十年,正是世界電子資訊産業迅猛發展的黃金十年。


  在對上海、蘇州、深圳、西安、成都五個城市進行長達兩年的考察和比較後,2003年8月英特爾公司最終選擇在成都建設晶片封裝測試廠。這成為四川電子資訊産業的拐點,由此帶動一大批知名整合電路企業聚集四川。從那時至今,在成都南北中軸線的最南端,在城西的出口加工區,在成德綿工業帶上,中芯國際、微軟、IBM、騰訊、西門子、諾基亞、京東方、深天馬、康寧等行業翹楚接踵而至。


  第十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期間,富士康與成都簽訂10億美元的投資合作協議;世界500強企業之一的馬士基簽約“加入中國西部大開發的第一個項目”,欲成立一個龐大的資訊處理中心;世界著名軟體企業思科集團與成都市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進行“天府智慧互聯新城”試點建設,項目投入逾百億美元;英特爾公司在成都再增資7500萬美元,投資總額達6億美元。産業雲集之勢躍然眼前。


  從終端“短板”到支撐“第四極”


  四川招商引資局副局長鄭莉分析,一系列電子資訊終端製造企業的入駐,讓成都電子資訊産業曾經的終端製造“短板”不再成為發展制約要素,電子資訊産業鏈從前端研發到終端製造在成都“閉合”。


  在項目具體承接地成都高新區,幾乎每天都有新的項目在尋求落地,也幾乎每天都有項目需要加速推進。時間,在這裡尤為緊迫。“成都電子資訊産業蓄勢多年,現在到了爆發之時。按照規劃,成都電子資訊産業的空間佈局概括為‘一個核心區、兩條産業帶和四個聚集區’。”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一個核心區”即以成都高新區為核心區域,輻射周邊武侯區、錦江區、龍泉驛區和雙流縣的電子資訊産業主體發展區。“兩條産業帶”分別是以成都高新區為主要聚集區,連接武侯區、青羊區、金牛區、都江堰市的軟體及資訊服務産業帶和以錦江區紅星路沿線連接武侯區科技一條街沿線及音樂街區的數字創意及資訊服務産業帶。“四個聚集區”是指以成都高新區(西區)為核心的整合電路聚集區、以成都經開區為核心的電子元器件聚集區、以雙流航空港開發區和新津工業園區為核心的光伏光電産業聚集區、以成都高新區(西區)為核心的平板顯示聚集區。


  “大腕”企業的扎堆入駐,讓四川擁有後來居上的絕對競爭優勢與産業聚集競爭力。産業帶還輻射成德綿片區,形成集群之勢,這樣的集群聯動在未來幾年還將持續放量顯現。(李秋怡)


 

編輯:宿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