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東營臺協會長:積極融入大陸市場 腳踏實地成就事業

時間:2010-10-22 14:32   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7月9日東營消息  在網路上搜索“華亞(東營)塑膠有限公司”,結果中除了企業資訊和産品資訊,竟然找不到一條媒體報道。作為臺灣台塑集團旗下南亞塑膠公司在山東省東營市投資的企業,華亞也遵循著台塑一貫的“低調”理念,腳踏實地幹事業。近日,本網記者專訪了華亞(東營)塑膠有限公司董事長、山東東營市臺資企業協會會長楊英燦。

  “台塑從來不做廣告,以管理著稱。我當初來大陸前曾問(台塑)董事長,要不要做廣告,他告訴我,用産品品質和銷售量來説話,比什麼廣告都管用。”華亞董事長楊英燦笑稱,企業十餘年發展的事實也證明,産品好不好賣並不是廣告説了算。

  從後悔到融入 企業與城市一同成長

  華亞是台塑集團九十年代投資大陸時,最早設立的三個工廠之一。十多年前初到東營,楊英燦腦子裏只有一個詞——後悔:“從濟南到東營,路途遙遠,路況又差,剛到東營,大片荒地呈現眼前,覺得這個地方好偏僻,交通也沒有現在這麼便捷。”

  地處黃河尾閭的東營市,因“坐擁”黃河入海口而廣為人知,由於黃河三角洲成陸時間較短,十多年前的東營土壤鹽鹼化程度高,植物難以生長,到處是如楊英燦所説的“大片荒地”。

  “而且,當時最重要的差異在觀念上,做事的方法不一樣,比如工廠籌建過程、設備商檢程式等問題,大陸和臺灣就不同。” 儘管建廠初期有些摩擦,楊英燦依然給東營政府的工作打了高分:“當地政府包括山東省政府都很配合,很幫忙的,當時山東省長也是我們項目的組長。”

  “廠裏現在培養了一批本地幹部,他們更了解當地情況,易於與政府溝通;而臺籍幹部在管理和成本控制上有優勢,雙方優勢互補,對企業發展是好事。”楊英燦對本地幹部的任用,讓華亞進一步融入了東營。

  現在的東營,到處鬱鬱蔥蔥,綠樹成蔭,全然看不出一點鹽鹼地的影子。見證了這座城市從處處荒地到樓宇林立,楊英燦經營的華亞也成長為同行業大陸臺企內銷的“老大”,年銷售金額達到3億人民幣,不僅是東營的納稅大戶,也成為東營臺企的一個標桿。

  拓展市場 “讓産品品質來説話”

  萬事開頭難,在建廠初期,楊英燦稱自己也背負了很大的壓力:“雖然有台塑品質和品牌的保證,國家也一直在推動管道建材‘以塑代鋼’,但畢竟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市場,推廣也是費了很大的功夫。”

  建廠的頭三年半,華亞一直虧損。“當初,我們的設計産能是月産2500噸,但銷量每月只有60噸,所以當時我大部分工作就是在各地推銷産品。”説到這裡,楊英燦特別強調,儘管推廣很辛苦,但是沿襲台塑企業嚴謹品質控製作風的華亞,仍然沒有選擇高額廣告投入,而是堅持“讓産品品質來説話”。

  漸漸地,華亞的産品在同業中享有了很高的知名度,銷售市場從以山東為主逐步覆蓋整個華北地區,年産值以15%的高速穩定增長。總結成功經驗,楊英燦特別強調了兩點:“一是保證品質,另一個是堅持産銷分離。我認為這兩點我都做對了。”

  華亞對産品品質的嚴格要求,提升了品牌的含金量,不僅成功留住了老客戶,經由口口相傳,也吸引了更多的新客戶,拓展新市場的過程也自然輕鬆許多。

  “每年我們都有經銷商聚會,因為品質異常所造成客戶不便或損失的情況,目前還沒有出現。只要嚴格遵守國家的標準,品質不會變。反過來,客戶對我們産品的品質要求越高,對企業發展反而更有利。”楊英燦説,對品質的堅持,華亞會一直保持下去,這對企業永續發展只有好處。

  挑起會長重任 為臺商與政府牽線搭橋

  一直致力於開拓北方塑膠管材市場的華亞,2007年在鄭州繼續設廠,進一步鞏固了在塑膠管材內銷業的龍頭臺企地位。身為東營臺企第一人,在2008年7月東營成立臺資企業協會的時候,楊英燦挑起了會長的重任。

  “政府對臺商都比較關心,政府在服務、管理各方面做得都比較到位,企業只需要專心做好自己的管理、生産和銷售,沒有遇到什麼特別棘手的問題。”紮根東營多年,對當地政府部門積極的工作態度,楊英燦很是讚賞。

  楊英燦介紹説,由於地理位置等因素的限制,目前來東營投資的臺商並不多,東營臺協的會員單位僅有20多家,“我們私底下的聯誼活動比較多,主要的作用就是情感交流,分享經驗。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在臺商與政府之間牽線搭橋。”

  這個功能還被楊英燦帶回了臺灣,“其實臺灣企業界對投資大陸也很好奇,我會跟他們分享投資大陸的心得,介紹東營的投資環境,鼓勵他們來大陸投資。”

  談經驗:成就事業需要實幹加堅持

  “在大陸發展得不錯的臺商都有一個特點,就是腳踏實地。”在採訪過程中,楊英燦也一直強調,大陸市場之廣闊有目共睹,要想來大陸投資,先找準行業,剩下的就是實幹加堅持。

  正如楊英燦所言,“腳踏實地、注重品質、講求誠信、迎合市場,一直努力下去,就一定可以幹出一番事業。”已經融入大陸市場的華亞,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記者 張弛 程軼文)

編輯:張蕾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