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聊城經濟開發區

時間:2010-08-25 12:37   來源:山東臺辦

  聊城經濟開發區(LEDA)由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位於江北水城--聊城東側,北依聊濟館高速公路,西鄰京九鐵路,與聊城建成區一河之隔。行政管轄面積為90平方公里,規劃區面積42平方公里,轄蔣官屯辦事處及東城辦事處兩個辦事處,是一個具有與國際接軌的新型管理體制的經濟區域, 1995年10月8日正式啟動。 

  聊城市人民政府在開發區設立管理委員會,代表市人民政府對開發區的工作實行統一領導和管理,享有市級審批許可權。

  聊城市人民政府採取有利措施,進一步改善開發區的投資環境,培育新優勢,使其成為以吸引外資、出口創匯、工業項目為主,致力於發展高新技術産業的重要基地。

  聊城開發區目前已形成了以機械製造業、紡織、服裝、新材料、食品加工等為主的産業格局。在開發區投資的涉及韓國、日本、美國、英國、新加坡、西班牙、義大利及香港、臺灣等20幾個國家和地區,目前進區的著名企業包括韓國希傑集團、香港華潤集團、香港新基德電器有限公司、美國特萊登潛水裝備有限公司、臺灣精工電子有限公司、英國康和生物有限公司、新加坡華宇時代鋼結構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及以浙江報業集團、華潤阿膠股份有限公司、中通客車製造公司為代表的國內知名企業。

  開發區圍繞增強綜合服務能力,以擴大開放和體制創新為動力,力爭成為輻射能力強、政府效能高、商業機會多、交易成本低、生態環境優、社會文明程度高的現代化綠色新城區。

  與其他區域相比,存在以下特點:

  ● 人文景觀豐富。開發區所在的聊城市是一座卓越的江北水城。在聊城39平方公里的城市建成區內,湖河水域面積達13平方公里,佔城市建成區的1/3。形成了"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河湖交相輝映"的獨特的城市格局。聊城是一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中國文學名著《水滸》、《金瓶梅》、《聊齋》、《老殘遊記》的許多題材都取之於這裡。

  ● 區位優勢明顯。開發區所在的聊城市,位於冀、魯、豫三省交界處,既可利用東部沿海的先進技術,還可利用西部省份的豐富資源,是中國能源基地、內陸口岸和輻射冀魯豫交界地區的中心城市。聊城不僅起著帶動魯西經濟發展的中心作用,而且也是與山西、河北等內陸省份進行經濟、技術、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 交通非常便捷。貫穿中國南北的京九鐵路和連接祖國東西的濟邯鐵路及濟聊館高速公路在聊城交匯。開發區位於濟聊館高速公路出口,濟聊館高速公路向東與濟青、京滬、京福高速公路,向西與京深、京珠高速公路相通,使聊城成為山東省乃至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從聊城一小時到達濟南空港,四小時到達青島海港,四小時到達北京。

  ● 基礎設施完善。開發區水、電、氣、暖、通訊等配套設施完善,基本實現了道路、供水、排水、供電、通訊、供熱、燃氣、有線電視"八通一平"。日供水10萬噸供水中心,為區內生産、生活提供高標準水源;市電信局設立了851分局,提供程式控制電話服務;110kv變電站可保證穩定的電源供應;園區設有標準廠房區,為客商度身定做標準廠房,可租可買,滿足投資商全方位的要求。

  ● 配套産業發達。開發區所在的聊城市國民經濟一直保持較高的發展速度,近幾年來每年增幅均在30%以上。全市擁有銷售收入過億元和利稅超過千萬的企業達43個。現已形成了能源、機械、汽車、電子、化工、造紙、紡織、食品、醫藥等工業體系。

  ● 低成本優勢。 聊城生産要素價格與東部沿海地區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合理低廉的固定資産投資及標準廠房的租金,為企業開拓市場,將資源優勢轉化為成本優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大大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 規劃科學、獨特。開發區採用國際標準的組團式規劃模式,融合了國際上城市發展的先進經驗,形成了園區完整科學的規劃體系,努力創造適應高科技工業聚集發展的良好投資環境。各功能分區佈局合理,錯落有致,與聊城的水城、園林城規劃渾然一體,強調工業、交通、商貿、人口、生活的協調發展。

  ● 投資政策優惠。開發區的優惠政策非常的靈活,根據項目的投資總額 、出口創匯、技術含量等的不同,採取一事一議的優惠政策。

  ● 管理模式先進。開發區努力做好"親商、安商、扶商、富商"這篇大文章,創造透明、高效、廉潔 法制化的運作環境。

  ● 貨物通關速度迅捷。 聊城海關將為進區客商提供最迅捷的貨物通關速度。聊城開發區將以滿腔的熱情和真誠,期待朋友來聊城開展投資和技術經貿合作。可以預計,通過我們雙方的努力與合作,開發區將發展成為一個經濟繁榮興旺、環境優美清新、管理井然有序的現代化、園林化的新城區。

編輯:程軼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