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2009年山東省對臺經濟工作情況

時間:2010-02-22 13:31   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2月24日濟南消息 2009年,全省各級臺辦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緊緊抓住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歷史機遇,積極推動魯臺經貿交流合作,對臺經濟工作取得新進展。全省新批准臺資項目235個,合同臺資額15.6億美元,實際使用臺資11.4億美元。截至2009年底,全省累計批准臺資項目7839個,實際使用臺資160億美元。全省對臺經濟工作的特點是:

  一、臺資品質不斷提高,大項目、高新技術項目明顯增多。2009年新批總投資額在1000萬美元以上項目56個,佔新批項目總數的24%,項目平均投資額達670多萬美元,其中3000萬美元以上項目11個。特別是一大批包括光伏發電、LED節能照明、電子晶片在內的高新技術項目相繼落戶,對於促進我省産業結構調整升級起到了積極作用。據不完全統計,全年開工建設的大光電項目達12個,總投資額12.9億美元;在談大項目3個,總投資額23億美元,成為我省對臺經濟工作的新亮點。臺聯電集團計劃投資3億美元在濟寧設立的寶霖光電科技公司于7月份開工建設,這是我省去年引進的最大的臺資項目。煙臺鴻富泰集團去年出口91.5億美元,成為我省第一齣口大戶,佔全省出口總額的11.5%。

  二、在魯臺企經營狀況良好,增資擴産勢頭強勁。2009年,在魯臺企採取有力措施,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取得明顯成效,總體經營狀況良好。據不完全統計,我省現有臺資企業盈利面在70%左右。不少臺資企業紛紛增資擴股,全省共119家臺資企業增資4.22億美元,佔實際利用臺資的37%。

  三、赴臺經貿交流大幅增加,招商成果顯著。2009年,全省共組織275個經貿團組1877人次赴臺開展經貿招商,分別是上年的2倍、4倍。赴臺人員層次明顯提高,其中廳級幹部77人,有10個市的市委書記、市長,15個市的副市長,28位縣委書記、縣長先後赴臺,形成熱潮。在臺期間,赴臺人員廣泛接觸各大行業公會,參觀考察臺資企業,與臺商洽談交流,共簽訂投資合同、意向200多個,並與相關行業協會、工商團體建立了長期聯繫、合作機制。

  四、交流合作平臺效應持續放大。第十五屆魯臺經貿洽談會邀請臺灣商業總會理事長張平沼、工商協進會理事長黃茂雄、工商建研會理事長賴正鎰等800多名臺商參加,簽約項目40個,合同、協議利用臺、外資14億美元。第五屆魯臺科技交流合作周邀請臺灣親民黨榮譽副主席鐘榮吉、電電公會理事長焦佑鈞等150多名臺灣政、經界人士參加,達成30多個投資意向。

  五、在島內舉辦的大型經貿交流合作活動受到廣泛關注。11月,省工商聯、省臺辦在島內舉辦了“魯臺商會合作年”懇談暨産業合作對接會,邀請新黨主席郁慕明、臺灣工商聯合會理事長許顯榮等180多位知名人士和重要臺商參加,簽訂合作意向、協議等40億元,成為我省迄今為止在島內舉辦的規模最大的經貿活動。濟南市在臺灣舉辦了濟臺服務業合作洽談會,邀請100多名臺商參加,簽訂了一批合作項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六、臺灣園區招商引資載體作用日益增強。2009年,省臺辦新批臺灣工業園、科技園花卉園、農業園6家,各類園區累計已達38家,其中工業園25家,農業園8家,商業區2家,商貿物流區2家,科技園1家,共引進臺資項目541個,實際使用臺資25.8億美元,園區的産業聚集效應逐步顯現。

  七、對臺直航取得重大突破。全省新增濟南、煙臺2個對臺空中直航點,成為大陸唯一擁有3個空運直航點的省份;新增石島、萊州2個海運直航港口,全省海運直航點達到8個。濟南、青島兩條航線由山航、東航、臺灣立榮等3家航空公司執飛,每週9個航班,全年往返538個班次,運送6.8萬人次,為魯臺經濟文化各領域的大交流、大合作,提供了更寬闊的舞臺和更便捷的條件。省臺辦與山東航空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夥伴框架協議》,山東航空公司臺灣分公司在臺北成立,也為對臺直航工作的深入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和平臺。(台灣網 山東省臺辦 聯合報道)

編輯:張蕾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