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璋:臺商圈子的圓心

時間:2009-04-17 13:05   來源:華夏經緯網

  從1992年就來到濟南投資,王克璋在濟南的臺商中算是呆得時間比較長的;從1998年就擔任濟南臺商協會會長至今,王克璋在濟南的臺商中算是核心人物。

 

  對於外商來講,到異地投資,人生地不熟,文化、習慣不同,要真正融入到異地的文化中是需要一定時間的。他們需要一個和他們的文化背景相同的圈子。臺商協會就是臺商們的圈子。王克璋便是這個圈子的圓心。


  從1998年熱心、慷慨的王克璋被推舉為濟南臺商協會會長之後,他連任三屆,對此,他説他一直想“禪讓”,可是會長的差使,是個為同鄉服務的位置,在幾經推讓之後,王克璋依然為來自中國臺灣的同鄉們義務地奔走著,樂此不疲。

  “咱們濟南人”

  1992年,作為一家臺資織布廠的原料供貨商,王克璋跟隨到山東濟南,並與當地的化纖廠合資,成立了今天的聚大纖維,吸收了90%的當地職工。當初選擇在濟南落戶,主要考慮化纖行業關鍵在於品質技術的提升,並不在意距離市場的投放,十多年來,祖國大陸發展迅速,王克璋經歷了濟南化纖産業的興盛與蕭條,在今年市場氣候更為惡劣的情況下,王克璋感覺到一種無奈,於是他更加賣力地花時間、精力投入在廠裏,每天早上8點進公司,晚上11點休息,除了吃飯,就是工作。

  王克璋隻身一人來到濟南,15年的美好時光,全都給了濟南。如今,他已經成了濟南通,已經是一個地道的濟南人。他常常驕傲地以“咱們濟南人”自居,熱愛歷史的他對有著一百多年曆史的山東大學、《老殘遊記》的作者劉鶚走過的街巷、丁保楨斬殺安德海的廣場等歷史遺跡如數家珍,熟悉程度甚至超過了地道的濟南人。

  王克璋身上有種山東大漢講義氣、豪爽的秉性,朋友需要他幫忙,他肝腦涂地也要做到。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找到了適合自己生活的土壤。“我所希望的真實生活,就在濟南。”
  
  全國最好的臺商協會

  作為全國臺企聯誼會的副會長,王克璋對全國各大城市的臺商協會都有所了解,他説,在全國各大城市的臺商協會中,濟南被當地臺商稱為是做得最好的,也是濟南臺商感受到關愛最多的。也許這都是因為有個熱心的會長王克璋。

  對於其他來到濟南的臺商,王克璋扮演起了大哥的角色,不管他的真正年齡是否真的比別人大。初來濟南時,那時候在濟南的臺商還很少,文化不同,風俗不同,甚至連法律法規都有差異,那種孤獨、苦悶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狠狠地縈繞著他,折磨著他。對於新來的尤其是隻身一人來此的臺商,王克璋感同身受。

  王克璋説,文化這種東西可能適應很快,但真的想要完全融入,是很難的。人在大學畢業後就很難交到知心的朋友,更何況是生意人,而且是異地的生意人。在異地,交到真正知心的朋友更難,所以臺商需要一個圈子。1998年,當在濟臺資企業超過50家的時候,臺商協會應運而生,這個圈子就這樣建立起來了。

  被公眾推舉為會長的王克璋,除了自己對聚大纖維的工作之外,就是處理臺商協會的事情。最多的,就是將這個圈子裏的臺商們聚集起來,搞一些活動。王克璋説:“知道臺商們最怕什麼嗎?最怕的是週末和節假日。別的家庭都出去遊玩闔家歡樂的時候,是臺商們最孤獨、抑鬱的時候。我的任務就是讓他們不感到孤獨與抑鬱。”濟南臺商協會幾乎每個月都舉行活動,大小不等,以體育運動為主。王克璋説,運動會刺激人的大腦分泌腦啡肽,會讓人興奮,常運動才不會得抑鬱症。

  以前,父親經常跟王克璋説:只要努力,就會有更美好的明天,好日子還在後頭呢。這句話成了王克璋經常拍著臺商肩膀説的話,簡單而鼓舞。

  公平、和諧的理想化世界

  王克璋有一個理想化的精神世界,“公平、和諧”是這個精神世界的主旋律。做會長並不是個美差,除了要把工作以外的精力投入到無限的為臺商服務中來,還要投入大量的物力、財力,僅僅會費一年就幾萬塊人民幣。王克璋做事,就是為了讓社會得到更多平衡,讓有能力做事的人得到更多做事的機會,“這樣才能創建和諧社會”,王克璋認真地説。

  他是個務實的人,只願意做實事。濟南臺商協會每年都支援郊區貧寒學生,4年來,每人每個月100元的標準,算上王克璋個人認領的11名,共有111名孩子得到捐助。

  對於這件事情,王克璋輕描淡寫,覺得不值一提,在他看來,這只是希望社會更多和諧的杯水車薪而已。“帶貧困兒童吃頓麥當勞、逛一次公園那都是小case,其實資助最重要的是給孩子一種精神上的動力,給他一個開闊的視野,刺激著他向上、進取,在這種刺激下,也許將來他會成為一個有能力的人。”他會定期去看他的援助對象,會給他們買新文具、新衣服,會跟他們交流,給他們鼓勵,讓他們有健康的人生觀,讓他們長大以後是社會的光明面。

  其實,近幾年來,王克璋一直在默默地為兩岸做著一件事情,就是找尋臺灣已故山東老兵的親人。王克璋祖籍河北保定,父親是去臺灣的老兵,經歷過許多艱難坎坷與離愁別恨,他們那一代的年輕人,在兒時便常常聽大人們追述從前,所以他們對祖國有著一種難以割捨的情懷,在他們身上,也明顯地流淌著大陸人勤勞善良、克勤克儉、任勞任怨的傳統血液。那些從大陸到臺灣的老兵,身故之後遺産如果在兩年之內不認領的話,就會被收回。王克璋就在山東盡力找尋那些老兵們的親人,讓那些財産歸屬到應該歸屬的人那裏。“每個人心理有桿秤,在感情的天平上,我是一個中國人,我只重視中國人。”

  王克璋説,人這一輩子,要賺人生而不是賺錢。付出才會美麗。王克璋就是為責任而付出。(呂翠蓮)


編輯:胡珊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