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秦川好經商——訪台企聯副會長孫芳山

時間:2009-04-16 11:04   來源: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華語臺
  以下根據錄音整理:

  這座城市,曾經有十三個王朝建立都城,

  這座城市,也成為他建立自己商業航母的都城,

  孫芳山:“西安在古代十三個王朝都在這裡,八百里秦川,這個地方是最棒的,所以我們還是選擇了這裡。”

  面對生活,他始終激情

  孫芳山:“記得演《梁山伯與祝英臺》黃梅調,我母親看了四、五遍,我自己有時候都去看。”

  面對未來,他胸懷大志

  孫芳山:“我就想把我們的企業做的更好,對社會有貢獻。未來我相信會有上萬的員工。”

  《臺商面對面》與您走近臺企聯副會長、陜西松茂餐飲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孫芳山。

  主持人:聽眾朋友,歡迎關注本期的臺商面對面,我是主持人汪鑫。前幾天我到西安出差,參加由陜西省人民政府、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共同主辦的“臺商投資西部懇談會”。在懇談會上,很多嘉賓發言時都不約而同提到一個人,他就是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副會長、西安臺商協會會長,陜西松茂餐飲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孫芳山先生。其中,臺企聯會長張漢文先生有一段精彩的發言,我們來聽一下:

  張漢文:“今天中午,幾位會長在一起,問孫芳山會長,你一個人不聲不想、默默的在陜西經營了這麼多年,能發展(企業)有這麼大前景都不告訴我們,讓我們辛苦的跑了很多其他地方。當然,這兩年,他不遺餘力的為陜西西安一直在招商引資,所以我們大家一直來了不少次,而且大家都很喜歡來,後來大家講為了感謝他,應該送一個有意義的東西給他,大家想不出來,後來他(孫芳山)講讓我們多送幾臺點鈔機給他。”

  主持人:從張漢文先生的發言中,我們能夠感覺到,孫芳山先生這些年不僅個人事業在大陸發展的不錯,同時也為兩岸經貿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在西安的那幾天,我有幸對孫芳山先生進行了專訪,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們就來聽這段專訪錄音,傾聽孫芳山在八百里秦川上經商的故事。

  解説:孫芳山,陜西松茂餐飲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年輕時畢業于海軍官校,父親畢業于西安黃埔軍校。軍人家庭的血脈被轉化為沒有硝煙的商場中,果斷、睿智、熱愛交往,在大陸臺商界有著很高的口碑。孫芳山從1992來到西安,至今已經16年了,對西安有著很深的感情,用他自己的話説就是“西安是我的第二故鄉”。同時,孫芳山也擔任著臺企聯副會長、西安臺商協會會長的職務,所以只要有臺商聚集的活動他都在現場。而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西安,這樣的活動幾乎每個月都會有。用他朋友的話説,孫芳山每天的工作比市長還要忙碌。

  主持人:我以前採訪時遇到過你的朋友,你的朋友説孫芳山的工作每天比市長還要忙碌。

  孫芳山:(笑)

  主持人:您每天都忙些什麼?

  孫芳山:我每天都在工作,不停的工作,目前有臺商協會的事情,還有一些朋友的事情,朋友太多,來找我們的也多,當然,處理公事比較多,因為企業要發展必須積極的去做。

  解説:林新斌是孫芳山的得力助手,也是松茂食品餐飲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新斌與孫芳山1992年一起來到西安創業,16年的合作夥伴,林新斌這樣評價孫芳山:

   “他是一個很重朋友、很講義氣的合作夥伴,很好相處的一個人。”

  解説:因為重朋友、講義氣、沒有架子、塌實肯幹,很快,孫芳山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他的企業規模在西安不斷的壯大。雖然孫芳山現在的食品企業做的很大、很強,然而誰也不會想到,1987年,孫芳山剛到大陸創業時做的卻是塑膠、製鞋等傳統産業。

  主持人:您到大陸創業初期,到達過深圳、上海、海南,分別做什麼?咱們先説深圳。

  孫芳山:深圳做鞋子,海南做過房地産,做過液化氣,這邊叫瓦斯。那個時候我們在做一罐一罐的氣,那是1987年設廠的。

  主持人:在上海做什麼?

  孫芳山:做房地産,在盧灣區做過裝修、裝飾和房地産。

  主持人:其實我們現在看這些生意的前景還非常好,但是有一些您沒做了,像上海的房地産,還有以前的瓦斯生意。

  孫芳山:那個時候合資最大的問題在於人和觀念。在1987年,(瓦斯)一桶賣五十幾塊,一般是用不起的。1988年成立特區後各地的辦公室都在那設立,所以那邊的條件比較好,會用到瓦斯。但是瓦斯的來源需要過瓊州海峽,到天津、北京燕山、東北地方運瓦斯回來,那個時候的指標很難,運回來還要放到湛江的儲氣槽再過海放到我們的儲氣槽,再灌起來賣給別人,所以成本很高。那就不能獨資,不能獨資乾脆就賣給市政府了,所以又開始進行房地産,由於1992年宏觀調控的原因又到上海去做房地産和裝修。

  主持人:那房地産為什麼放棄了?

  孫芳山:1992年宏觀調控,因為貸款關係,海南(經濟)變成泡沫化。

  主持人:您覺得從事的這些行業有沒有內在的聯繫嗎?

  孫芳山:我在臺灣時做的不是這個,是學航海出身,我是航海系畢業的,當然我在船上呆過一段時間,後來我從事的都是貿易工作,在美國呆過一段時間,後來回到中國。因為本身我父親是河南人,從西安出去的,第二代人在臺灣成長,從事的是貿易工作,剛開始經營的是印刷行業,到現在還在做,在臺灣還有工廠。

  主持人:那麼多行業都敢做,是不是自己的膽特大?

  孫芳山:那個時候大家都是年輕人,大家逮住機會,那個時候機會比較大,現在你做事情就要會算,你有多少能耐去做多少事,要把事業的基礎做穩,所以我們現在很穩定的成長,有計劃的在擴張。

  解説:1993年,孫芳山迎來了自己的事業高潮,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世界快餐連鎖肯德基陜西獨資經營的資格,同時,陜西也成為肯德基在中國大陸惟一獨家自主經營的省份。

  主持人:深圳、上海、海南這些地方都是中國大陸的一線城市,經濟也發達,您後來為什麼沒有選擇在這些城市發展,而選擇了當時經濟比較落後的西安?

  孫芳山:這是一個巧合,説實在的,我自己本身的運氣也不錯,有朋友的幫助,來到了西安,當初肯德基是我在美國認識了一個朋友,也是中國世家很好的朋友,就談到了肯德基的經營。肯德基1987年在北京開第一家,我(西安肯德基)開業的時候是1993年4月7日,(全國)第11家肯德基,只有北京、上海,杭州和西安是同時開的,所以我們是第四個城市開肯德基。在這個情況之前,我們在美國認識中國一個朋友,就談到這個問題,後來就談到開肯德基,當時肯德基是不可以獨資的,當時在北京、浙江、山東等等都是合資的,最後是開放以後才買回來獨資的(企業)。(當時)全中國的肯德基唯一隻有陜西省是代理商獨資經營,除了北京、上海、蘇州、杭州、無錫這五個城市是合資的,其他都是美國公司獨資經營。

  主持人:為什麼您就能獲得這個資格,而別人就沒有?

  孫芳山:當然,這是一個機遇。因為當初肯德基來中國,狀況並不是很好。1987年北京前門第一家店,狀況還不錯,後來上海的就不好。肯德基最好的起步時間應該是1997年,97年開始慢慢成長,到現在勝過麥當勞,到現在全中國有兩千多家。當初不能獨資,我們在西安認識了個朋友,通過朋友的介紹,省外經委主任幫我們特批了一個獨資,所以我們可以自己經營肯德基。為什麼選擇西安,是因為地緣的關係,並不是因為老爺子在西安畢業的緣故,剛好有朋友在這裡,所以拿到了執照,有執照才能跟美國公司談,我記得是1992年8月拿到的執照,我是91年跟肯德基談的,籌措了半年的時間,是1993年4月才開的。

  主持人:那如果這個機會不是在西安,而是在甘肅、新疆,您會選擇去甘肅、新疆嗎?

  孫芳山:不會!西安當初也是最落後的城市,(全國)每人平均平均所得,西安應該排在後面。我們看到這個地方是大西北的重鎮,而且西安在古代十三個王朝都在這裡,我想這是最棒的地方。八百里秦川,所以我們還是選擇了這裡。

  主持人:我看到您談到西安的時候眉飛色舞,是不是現在特別喜歡西安這個城市?

  孫芳山:今年我大概六十歲了,我在這裡已經經過了二十年,你想想看,我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這裡。從小在臺灣生活也是很苦的,那個成長環境二十幾年,中間又到國外讀書,又回到了中國,當然我喜歡這個地方,中國已經是我的家了。

  解説:也許緣于父母故鄉都在大陸的緣故,孫芳山對這片歷經數個王朝的古城格外熱愛,努力耕耘著自己的事業。1993年,我國城鎮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是2040元,平均每人每天的收入僅有五毛錢,而當時肯德基的價格讓很多消費者難以接受,繼續經營?還是放棄?孫芳山選擇了繼續經營!

  主持人:我這裡有三個選項,您如果沒吃飯的時候,A是漢堡包,B是三明治,C是羊肉泡饃,您選擇哪個?

  孫芳山:羊肉泡饃你不能天天吃,因為我們朋友來過很多,幾乎每個月吃兩三次,所以第一不會選擇羊肉泡饃,第一我們會選擇漢堡,為什麼,因為我在上面辦公,每天很忙,下面就有了,我就買上來吃,很方便。我們肯德基有很多選擇,有湯、蔬菜色拉、可樂等,選擇的比較多。在這三個來講的話,我第一還願意吃肯德基。

  主持人:因為喜歡,一直做下去。

  孫芳山:這是我們的企業,所以我們要支援我們的企業,支援他的營業增長,但是這些東西蠻好吃的,我們也就吃了。

  主持人:當時在1993年的時候肯德基價格還是比較高的,您當時用什麼方法使肯德基在市場上立住腳?

  孫芳山:當時肯德基(價格)是比較高,那個時候一碗羊肉泡饃優質的,我記得是一塊二還是一塊五,不優質的只有七八毛錢,坐公交車大概五分錢,接受這個我們來做當初也怕,所以當初我們想,開個三家就算了,沒有想到我們現在開了三四十家,現在人們水準提高了,當初沒有提高,所以我們講要一定度過這段難關。做任何生意都一樣,你要去度過他,慢慢的宣傳他,去培養。你看以前的小孩子現在已經結婚生子,他帶著他的小孩子再來吃,這是培養階段,作為一個企業,你要去培養他,培養他能融入,能夠去吃這個東西,所以這要一段時間,所以我們從1993年到1997年都是賠錢的。

  主持人:其實隨著您事業的不斷壯大,您對西安是越來越了解,對陜西也越來越了解。

  孫芳山:不敢説越來越了解,但是我們既然在這個地方,我們就要融入這個地方的人文,怎麼樣去適應,怎樣去開拓,我們必須要去了解,要每天去看,不停的吸收新的知識才可以。

  解説:孫芳山的開朗,始終表現在臉上,表現在我們的訪談中,而這種開朗也一直感染著現場的其他人。

  主持人:平時有什麼愛好?

  孫芳山:愛好以前是有,但現在在這邊一直很忙,從早上到晚上,因為客人多,我也很好客,因為西安是旅遊城市,所有人都説,孫總,你在西安,我們要來看看,所以都來了。從頭到尾都要忙。

  主持人:西安的秦腔您聽過嗎?

  孫芳山:聽過。

  主持人:聽的懂嗎?

  孫芳山:我從小有接受,因為我父親是河南人,河南豫劇、河南梆子我從小都聽,京劇我也聽。我講我個人,我來這裡是沒有問題的,這些戲劇我都看,而且在臺灣也有戲劇,歌仔戲也是戲劇、黃梅調他也是戲劇,記得演《梁山伯與祝英臺》黃梅調,我母親看了四、五遍,我自己有時候都去看。

  主持人:您覺得最擅長的是哪種戲劇?

  孫芳山:年輕人來講當然擅長的是流行歌曲,我們不是,我們這一代大概擅長老歌,比較高昂的歌曲,就像抗戰時那種比較高昂的、有帶動力的、有震撼力的歌曲。

  主持人:最喜歡哪首歌?

  孫芳山:我現在最會唱的是《血染的風采》。

  主持人:兩位也是孫先生的朋友?

  孫芳山:也是臺灣人,是我的朋友。

  主持人:有多少年的交情了?

  孫芳山:有很久啊,我從小看他們長大的。

  孫芳山朋友:十來年了。

  主持人:聽過孫先生唱歌嗎?

  孫芳山朋友:聽過!

  主持人:唱的怎麼樣?

  孫芳山朋友:很棒!很棒!

  主持人:唱兩句,聽一聽。

  孫芳山:像這種高亢的歌曲要有一點點酒欲才能唱。

  解説:就像《血染的風采》歌頌的那樣,軍人的本性也表現在孫芳山的經商生涯中。十幾年的肯德基的經營對孫芳山的觸動很大,後來他開始萌生創立自己品牌的想法。於是,3皇3家複合式餐廳,皇家極品咖啡,老天母食品,還有皇家禦櫥的高檔餐廳應運而生,並且都取得了很好的收益。儼然,孫芳山已經成為西安食品業的領軍人物。在孫芳山旗下的一家皇家極品咖啡店裏,我們與店員和顧客有了如下一段對話:

  記者:現在顧客對這裡的就餐環境感覺怎麼樣?

  店員:比較輕鬆,像回家之外的另外一個空間,感覺能夠舒適的休息一下。

  記者:是不是回頭客特別多。

  店員:我們這很大一部分都是老客,他們每天都會來好幾次。

  記者:先生,你好!您經常來這嗎?

  顧客:我是老顧客了!

  記者:您覺得這塊環境怎麼樣?

  顧客:挺好的。

  記者:您是西安本地人?

  顧客:本地的!


  記者:從這個店一開業您就經常過來嗎?

  顧客:現在最老的客戶就是我了!

  記者:為什麼會選擇在這個咖啡店,而不選擇別的咖啡店呢?

  顧客:我就感覺很熟悉了,就跟自己家一樣,人也比較熟,跟服務員的關係也比較好!

  解説:在西安生活了16年,也奮鬥了16年,用孫芳山自己的話説,大陸的機會很多,關鍵是你行不行。他很崇拜杜拜在沙漠裏蓋七星級飯店的精神,這種精神鼓舞著自己的企業經營,那就是沒有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面臨中國西部大開發的經濟熱潮,孫芳山有著更宏偉的構想。

  主持人:聽説您成立了香港松茂集團,上市了嗎?

  孫芳山:還沒有,我們目前在籌劃中,香港公司是我們的母公司,我很早就在香港做外貿,那個公司成立很久了,目前西安的松茂公司也是香港母公司投資的,我們目前還在增資,我現在的資金是1500萬美金,最近要增加到3000萬美金,正在談之中,增資以後我們會在基地上做些事情,所以上市正在規劃,大概兩、三年左右吧。

  主持人:現在餐飲業的競爭還是非常激烈的,您覺得還有發展的空間嗎?在西安。

  孫芳山:目前是這樣的,因為世界各地的品牌都進駐在中國,所以在一級戰區裏面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來講競爭力是小了一點,因為只有這塊大餅,大家都要去吃他,所以我們做快餐業在二、三級城市最好。拿西安來講,西安市大概有800萬人口,越開(店)越多,你看麥當勞、哈根達斯等,還有國內的品牌,所以他的營業額會分一點,二線城市一般大的品牌還沒有進入那麼快,所以二線城市

  我們比較早一些進去的話生意會很好。比如延安,陜西省的營業額中他是主店,延安是二級城市,第一我們進去晚了一點,他們也期待我們進去,第二,延安的消費能力(現在)夠了,他們的生活水準提高的很快,我們一家進去沒有那麼多競爭力,在二線城市還有競爭力。我們做飲食的要不斷的去改進,如果不改進的話就永遠賣漢堡、雞,人家吃了也不想再吃。所以肯德基有個好處,可以最大的推出新的産品出來給廣大的客戶群體,去吃去嘗試,所以客流量會減少的機會很小,每年都有15%—20%的增長。中國經濟越來越強,未來三十年馬上迎頭趕上美國。

  主持人:您看,您在西安已經創下了很多第一,第一位取得大陸獨家經營肯德基的資格,第一位提出在西安建立“臺灣工業區”,您怎麼看待這些第一?

  孫芳山:我們做生意、做企業一定要衝在最前面去保持第一,生意也要第一好,人也要第一好。“臺灣工業區”是這樣的,我們來的最早,我又做會長,我們希望他們(下一代臺商)都是在這裡成長的,他們娶這裡的太太,所以説我們希望給下一代在這裡能夠有一個很好的環境。我們成立了“臺灣工業區”,大家在一塊,可以共同的去努力,把這當成他們的家,在這個土地上去工作。也希望政府能夠大力支援我們,我也知道現在土地的取得不是很容易的,所以我們一直在努力的去做這個事情。我也希望大家能夠支援這個事業,能夠支援這塊土地,我們大家共同的把他做的很好。

  主持人:其實您對西安未來的發展還有一些自己獨特的想法和遠見。

  孫芳山:我的想法,我們既然已經在這裡生根了,所以我就想把我們的企業做的更好,對社會有貢獻。因為我們員工有那麼多人,幾千人,所以我們希望造福我們所有的員工,造福他們的家庭,無後顧之憂,所以我們希望我們造一個很好的園區,也希望未來政府能夠給我們一些地,我們來蓋一些宿舍,讓這些員工有房子住,我們目前已經有四千來名員工,未來我相信會有上萬的員工。我們店越來越多,我們的品牌越來越多,如果我們有好的條件,他們就不會走,企業穩定是最好的,最怕的就是人的流失,目前在廣州這一代人的流失相當大,所以企業一家一家的搬遷。我意識到這一點,所以希望企業照顧到員工,這是我的第一目標。

  主持人:聽眾朋友們,這裡是海峽飛虹《臺商面對面》節目,我是主持人汪鑫,剛才大家聽到的是我在西安,對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副會長孫芳山先生的專訪錄音,在整個訪談過程中,我始終被孫先生對西安這座城市的熱愛所感染著,始終被孫先生愛拼才會贏的精神所感染著。在訪談結束之後,孫先生對我説,“西安的歷史很悠久,文化底蘊很深厚,希望你多到西安來走走”,聽了這句話,我忽然有一種恍惚的感覺,我採訪的究竟是臺商還是土生土長的西安商人?也許在孫芳山的內心,西安已經是他的家了。(記者:汪鑫)


編輯:胡珊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