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 聞 | 視頻播報 | 論壇動態 | 嘉賓講話 | 嘉賓名單 | 台灣網專稿
媒體報道 | 論壇內容——主論壇——分論壇 | 圖片報道 | 兩岸網際網路發展回顧及展望 | 背景資料 | 嘉賓風采
  09兩岸網際網路發展論壇 -- 視頻播報

林亮宇:臺灣手機加值服務簡介(一)

時間:2009-07-09 19:20   來源:台灣網

 

  我今天幫大家介紹一下臺灣手機加值服務。相關朋友可能也不見得是行業內的,所以我介紹的部分,儘量挑一些重點的講。

  我們之前是做網遊,剛開始做手機遊戲還太習慣,後來找出模式,來跟大家分享。

  每秒全世界出生4個人,生産32隻新手機,去年年底我把這個數字更新了一下。去年底全世界有10億台PC、15億台電視、40億隻手機。手機數量很大,本身人手一隻,可以隨身攜帶,好處就是有一些事情沒有辦法在PC上面做,但可以通過手機達成。可以隨身攜帶可以上網,以前是做網路遊戲,一開始做手機遊戲的就開始做,2000年發現市場不能完全接受,後來就把這個嘗試減少,現在很多手機可以照相,因為它記憶體大,以前手機圖鈴通過手機下載,現在都是用電腦下載,在什麼環境造就了什麼樣的經營特質。

  不管是遊戲其是其他相關娛樂性的服務,定位有兩種,一個是有內置GPS,可以精細到一公尺,兩公尺,可以更近的定位。比如説我們看電影,每天固定時間放,不管是一個人,還是50人,成本不會相差太大,通過GPS電影開發之前,群發給客戶讓客戶使用率變高,企業的本身的回收利潤也比較大。我們目前為止還沒有完全解決手機的限制問題。第一是螢幕比較小,自然有一些限制。比如説我們公司主要做的加值服務是遊戲,遊戲螢幕這麼小,要它可以完整顯現操作是有一定限制的,我們看到iPhone的平臺是很羨慕的,但是畢竟它是比較高端的族群。另外還有電池,手機不可能為了玩電動或者使用服務,讓它沒有電,所以我們覺得,電池要便於攜帶,不可能讓它很重,電池也是一個限制。最後就是操作,我們覺得傳統按鍵式的操作模式,同樣在iPhone出來以後,很多東西改變了,很多業者開始投入這種研發,我們覺得説操作未來可以帶來很多不一樣的發展。

  下面就是今天主要為大家介紹的、臺灣手機行業的一些演進歷史。這張圖下面是時間表。臺灣的手機大概是1989年開始,是第一代,不是數位。別人用你號碼打電話是你付錢,這個問題在第二代數位出來以後解決。數位式系統是在1994年出來。1997年臺灣開放民間業者,所以原來臺灣有中華電信等六家電信業,各有各的不同。最後市場臺灣畢竟市場還是有限,不允許這麼多業者存在,因為他需要一定的經濟規模支援它的運營。

  最後2004年的時候,大家看到只剩下三個大的公司:分別是中華電信、臺灣大哥大、還有遠傳電信。臺灣説的通路在大陸這邊叫渠道。中華電信目前也在向下整合,這個通路他們推廣業務會非常有利。中華電信授權了愛爾達,臺灣大哥大投資在上個月獨家授權了14個頻道。

  下面是臺灣手機用戶數,從1990到2009年,1997年重要突破地方是1G到2G,市場用戶從開放民營以後,呈現爆炸性成長,傳統市場增長曲線比較特別。大家看在2000到2002年之間,用戶數已經超過臺灣人口。臺灣人口大概是2300多萬,剛出生小孩不可有手機,所以有很多人是有兩個手機。從2003年的時候,大家可以看到這個曲線往下掉,主要是一開始市場早期的時候,電信業者為了快速爭取市場率,後面發現很多客戶沒有産值。他們想辦法把這些不活躍用戶,比如説半年,一年沒有使用的用戶,慢慢使他們SIM卡不能使用,那個時候這個市場開始往下滑。到2005年3G開始以後,這個曲線開始往上楊,2G慢慢下滑到3G出來,下滑速度變得更快。從2003到2009年,大家可以看到2005年7月份以後,3G用戶開始變多,2005年7月到2006年1月,因為找不到官方數字,大家可以看到3G增長不是一個爆炸性的增長。比較重要在2009年2月份的時候,3G的用戶終於超過2G用戶,也就是説這個市場開始有一些特別的加值的服務可以給大家使用。

(注:手機加值服務在大陸叫做手機增值服務)

編輯:張寧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