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 聞 | 視頻播報 | 論壇動態 | 嘉賓講話 | 嘉賓名單 | 台灣網專稿
媒體報道 | 論壇內容——主論壇——分論壇 | 圖片報道 | 兩岸網際網路發展回顧及展望 | 背景資料 | 嘉賓風采
  09兩岸網際網路發展論壇 -- 媒體報道

[人民網]兩岸網路高手京城大交流

時間:2009-07-08 08:4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為論壇嘉賓在討論
 

  當前,大陸地區網民人數達到3.16億,臺灣地區上網人口已突破1580萬。如何促進兩岸網際網路行業交流與合作,並借助網際網路更好地促進兩岸經濟發展,已成為兩岸業界共同關注的焦點。7月7日,2009兩岸網際網路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300余位兩岸網際網路業界專家、企業代表,就兩岸網路行銷模式、電子商務、網路遊戲、兩岸網路媒體合作模式、未來發展方向等,展開交流研討。

  國務院臺辦副主任葉克冬、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奚國華以及臺盟中央、海協會、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等部門負責人出席開幕式。本次論壇由中國網際網路協會、臺灣中時媒體集團共同主辦,台灣網和臺北網路廣告暨媒體經營協會合作承辦。

  首度聯袂大交流

  這是兩岸網際網路業界首度聯手在京舉行大型交流活動,1/3的嘉賓是從臺灣跨海而來。網路高手雲集論壇,為業界交流與相互學習提供了一個優質平臺。

  葉克冬在講話中提出了“大力發展兩岸網際網路經濟交流、文化交流和互動社區”的建議。他説,隨著兩岸直接“三通”基本實現,兩岸直通物流鏈得以建立,兩岸實現貨幣直接匯兌、開放陸資赴臺投資等,使兩岸電子商務具備了加速發展的客觀條件,可能贏得爆髮式增長。除了直接參與商業經營,網際網路業界更可以為兩岸其他産業提供服務,為佈局兩岸的企業提供資源整合平臺,統一協調管理倉儲、配送、人員等。兩岸網際網路業界共同發展文化創意産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條件。

  臺灣《工商時報》社長王嶠奇深有體會地説,今天,網際網路已經對傳統商業模式産生了顛覆性的影響,兩岸及港澳作為眾多知名企業投資和消費的重要市場,如何更好地來利用以及發展網際網路,為市場、企業和消費者服務,已成為海峽兩岸業界人士的共同課題。

  分享網際網路經驗

  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副理事長高新民深入剖析了大陸網際網路近年來發展的特點,並對大陸網際網路未來發展趨勢提出了自己的見解。2004年,高新民所在的網際網路協會受臺北電腦公會邀請訪問臺灣,將近5年過去了,高新民表示,兩岸網路産業的發展也發生了很多變化,尤其是大陸方面在3G牌照頒發之後,形成了新的競爭格局。

  臺灣網路家庭國際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詹宏志細數了臺灣網際網路發展的3個特色:嚴謹而細膩的工程師文化、網路分享與自治的文化和多種電子商務模式均衡發展。詹宏志特別介紹了臺灣高等教育體系即時投入,在為産業發展培養人才上的基礎性作用。他説,臺灣高等教育在很早就投入了網際網路的研究,創造學生接觸和試驗的環境。詹宏志認為,由於高等教育投入得較早,為臺灣網際網路産業發展初期提供了充分的人才儲備。

  眾多兩岸網路知名專家和業者獨特的視角和獨到的見解,為論壇增添了不少光彩。

  臺灣中時電子報總經理遊永安期待兩岸業者在溝通合作中,探索出更加精緻的兩岸合作模式。他表示,網際網路的滲透力最強,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這個特點為兩岸進行商務合作、甚至未來拓展到服務業的交流合作都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他説,扮演媒體角色的網際網路,是兩岸溝通的重要橋梁,未來兩岸網際網路媒體將致力於繼續探索更好的合作模式,在市場、資訊、人才方面加強交流。

  百度首席運營官葉朋表示,百度希望通過搜索引擎這個向全世界開放的資訊平臺,推進兩岸人民互相了解、溝通資訊、增進感情。葉朋透露,百度對臺灣的市場非常感興趣,在充分的市場調查後,百度會探索開拓臺灣市場的可能。

  與會者認為,兩岸網際網路界人士有責任攜起手來,建立並逐步完善雙方交流的平臺,構建資源共用的長效機制及交流互訪機制,使兩岸網際網路界能夠互相學習和借鑒,開展更深層次的合作,擴大交流成果。(人民網記者  王連偉 文/圖)

編輯:許雯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