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 聞 | 視頻播報 | 論壇動態 | 嘉賓講話 | 嘉賓名單 | 台灣網專稿
媒體報道 | 論壇內容——主論壇——分論壇 | 圖片報道 | 兩岸網際網路發展回顧及展望 | 背景資料 | 嘉賓風采
  09兩岸網際網路發展論壇 -- 嘉賓講話

知世網路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邵懿文:臺灣數位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時間:2009-07-09 12:53   來源:台灣網

 

知世網路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邵懿文

 

  台灣網7月8日消息 2009年兩岸網際網路發展論壇7日在北京開幕,知世網路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邵懿文發表了題為《臺灣數位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演講。以下是演講全文:

  我這次在大陸的演講經驗並不多,在臺灣要看到這麼盛大的場面經常是臺灣的“金手指”頒獎典禮。 今天我也非常興奮,來跟大家分享一些在臺灣的經驗,我大部分在臺北工作,接下來有一些用字用詞不精準的話請大家多多包涵。


  我跟大家分享在臺灣已經做到了什麼,可以給我們看兩個數字。


  第一個數字,早上詹先生提了一次,劉總剛剛也提了一次,這是代表了臺灣網路上網普及率10年前和今天,今天早晨談的是官方的數字。可以看到這十年網路的普及率發展非常快,臺灣的發展變化很快是因為網友普及率的增加變得很快。


  第二個看到一個很明顯的轉變,從7到85,這個數字代表的是到2008年使用寬頻上網的普及率,這不包含現在臺灣大量的應用移動和光纖。


  第三個是從7%到80%,這代表了即時通訊使用的人口數。我在家裏跟老公各用一台電腦,從臥室到餐廳我們用MSN溝通。網際網路在辦公室、學校、圖書館,家裏有很多人使用的狀況。640萬是臺灣將近60%的人口,這樣的普及率非常高。這樣新的科技的媒介改變了我們過去通訊跟溝通的習慣。


  第四個數字不是百分比,如果用百分比來看是將近68倍的成長。


  這個數字代表了臺灣網路廣告量從1998年一直到現在成長的速度,2009年網路廣告量預計佔今年整體廣告量的7%,7%看起來相當的少。如果以網路的一些客戶來看,很多不管是諾基亞等等,他們的用戶比較年輕或者是容易在網路上,他們的廣告量的比例都已經接近了三成或者是更高。


  最後一個數字是36%,是臺灣今年的廣告量的投放會有36%的廣告量是在搜尋引擎行銷。這是臺灣網路廣告是慢慢競爭激烈的一塊,現在臺灣在做搜索行銷的廠商都在進入的一塊市場。不管我們講網民,上網不管是從哪開始搜尋對他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工具,怎麼樣通過搜尋行銷來協助我們,不管是品牌角度來講,或者是産品角度來講都是今年乃至未來大家都在期待的新的市場。


  剛才很快地看了一下在臺灣短短幾年的變化,我覺得這邊我想傳遞的很重要的資訊是看到這些數字,它的增加率這麼大、變化這麼大,只有一個重要的意義,看到這些變化是告訴我們,我們每天在碰到這些媒體和媒介已經改變了,這種改變對於我們自己本身是一個消費者而言,我相信我們的行為也改變了。我們再看看這些媒體,跟我們過去在使用媒體已經不一樣了。我覺得不只是發生在年輕人一代,在我們這代,甚至我相信現在年長的一些族群也有了很大的變化。


  我媽媽已經70歲了,她每天最大的娛樂是線上上打遊戲,很難想像一個70歲的女人在家無聊,就是因為一個女兒在網路方面做事給了她一台電腦,她在家慢慢學,在網路上娛樂。現在在臺灣類似于這樣的網站也越來越多成立,網路也不只是年輕人的天下。在這三四年當中從30歲到40歲的上網的比例普及率超過了50%。我們從網路行銷來講,現在在臺灣已經變成了第二大媒體,這裡的發展我相信全世界都差不多。


  所以我相信在數位科技方面,一旦科技改變,就會驅動很多媒介的改變,過去我們看了很多大眾媒體,現在有了明顯的轉變。第二,過去是廣告主來談很多的資訊,通過打包的方式,可以談到自己的利益直接告訴消費者。現在這樣的時代改變了,是消費者來做Control。在臺灣這個案子也被我們討論了很久,這是很明顯的消費者來做Control的案例。第三,過去我們談Control,這會協助消費者做一些行銷。現在在網路上看到了非常多廣告主在應用新的媒體的方式。接下來是看到的一些案例,今年我想陸續會發生改變,跟大家分享一下。


  這裡分了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讓大家看科技怎麼樣讓人跟媒介的互動,有什麼新的關係。這是一個擴幀實境的技術,臺灣也慢慢用開來的技術,現在在上海店開幕的過程中,讓消費者通過技術能夠跟客戶進行形象的代言人做更多的在網上互動的體驗,讓消費者對這個品牌的好感度增加,也增加了在網路上的黏性。從電腦裏面印下一張圖紙。大家可以看到,通過這個看起來只是一張很普通的紙,但是紙裏的圖像可以做一些3D的技術,從畫面中看到很多3D的表現,把客戶對於他的小將跟在上海開幕的店傳達一些資訊,通過這樣的想法跟消費者互動。在上面你也可以設不同的地點,在臺北是高雄或者是上海等等,當消費者選擇自己便捷的地點之後還可以拍下來幫自己留戀,這也可以留在網路上。所以消費者自己創作內容,豐富網站的內容,幫助客戶的品牌做一些加分。這是最近的例子。這是一個我們通過擴幀實境的技術,接下來是網路活動的案例。


  這個案例是英國的麥當勞,怎麼樣讓消費者從錢包當中掏出錢之前一定要讓他覺得很開心,他願意把他的錢投資在你的品牌,才能有親近的品牌去消費,我個人挺喜歡這個案例,跟大家分享一下。在某個廣場大家在做奇怪的姿勢,大家在幹什麼呢?


  大家可以看到街上玩得多開心,在街上通過技術和創辦的互動,就創造了非常多的照片。這些照片被放到了網路上面,這是我們幫助麥當勞做的非常成功的社區的行銷。這是目前我們看到在臺灣今年也即將會發生通過數位和戶外看板做的結合。

  第三個説的是廣告,在臺灣這個領域當中,因為一直在跟業界的朋友説現在線上遊戲,已經是臺灣最大的,也快列入了很大的廣告主,有一些廣告主在往上面調,遊戲越來越多。未來的遊戲市場會怎麼樣,是在網路上發生還是有一些新的狀況。


  這是已經把遊戲帶回了實體的世界中,如果大家以後看到在路上很多人奇奇怪怪的表情,發呆的很奇怪,他可能已經是線上上的遊戲當中。


  過去我們講了線上線下,我相信這條線已經被很多的科技改變了。人生就是這樣的,未來在哪出發這已經很不重要了,看到這些科技的改變去做適當的溝通,跟消費者有比較好的接觸。我相信在行銷部分會做得比較成功。


  第四個給大家看的是通過藍芽和Internet做的結合。這個案例是有兩個人,他們並不是代理商,也不是業者,是兩個網友拿著MOMO把東京的街頭覺得跑步的機器,他們覺得在家裏跑步機上這樣跑很沒勁,他們就放進到東京的街道,去設計今天能跑多少的目標,每天都會進入到這樣的過程。


  剛提到的四個案例都是提了媒介和人的互動,因為資訊的改變都會有一些新的關係。


  接下來談數位科技的改變,改變了人跟人交往的方式。這是我們幫利樂做的一期樂臺灣的活動,這是臺灣網上做綠色行銷的很成功的案例。這次網路雜誌在遴選2008年臺灣網路行銷的十大案例之一。做綠色的網站都非常相通,大陸的綠色基本上在談一些對綠色行銷的基本認識。這些廣告主有沒有親身力行去做,消費者很難。這個活動是我們帶著利樂包和消費者一起,投入到環保。在臺灣我們選擇了11個地方,一站一站,有的時候我們到海灘去凈灘,到一個小學去校園裏面教小學生怎麼去做環保,瓶罐怎麼回收,每次都會不同。這樣找環保的人比過去容易多了,過去找到這樣有意願的人很難,必須要打很多的廣告去招募。這樣招募的過程很困難。這次通過網路一些社區,去做一些招募,還在很短的時間招募到非常多,他們對這方面已經著力於好幾年的夥伴們一起完成了這個工作。這個工作難度比較高,其實是長達11天的環島的過程,在遴選的時候我們特別找了醫生現場做健康檢查,如果健康狀況不好的話會被我們拒絕。第二,我們找了導演,這次活動通過電視和網路,我們最後找了一位導演,陪我們在這11天裏面拍了很多的紀錄片,這些紀錄片每到一個點就能很快就上了網。臺灣的寬頻普及率、網路普及率很高,到每個點都會立即上傳很多影片的機會,我們先事前的規劃才能達成這樣的任務。


  我們到每個點及時把Youtube當成網路電視臺,通過網路即有的資源來強化在網路上的知名度。這個活動最後創造出來的效果和點擊率和大家參與的時間都很成功,也得到了很多學校的矚目,很多的學校會回頭來跟公司聯繫,希望他們很多對於環保的教材可以進入到校園當中,做一些對學生來講做更有效的環保的教育。這對我們來講是很大的鼓舞。


  這是我們那個時候做的四個大架構,這是普通的網站,加上網路上做視頻行銷來完成的精彩的事情。活動總共産生了800多張照片,有68個紀錄片。除了在Youtube之外,也得到了很多人在自己部落格上寫的文章,這些綠色的事情有很多,就是通過業界的意見領袖者,通過他們描述的活動和在這11天參與的歷程,對這些活動有了很多的加分。


  另外很經典的案例是去年諾基亞跟臺灣的地圖日記合作的活動,這是通過GPS+手機,把很多吃喝玩樂的餐廳通過手機給到網友,網友説要去哪通過這樣的平臺很容易找到。這在臺灣去年是很大的手機和社區行銷的結合很好的活動。在暑假只有兩個月,很多大學生參加,現在臺灣的手機普及率越來越高,手機的機型,裏面的一些應用的普及率也越來越高。目前在臺灣通過GPS去做一些發展,不管是廣告、行銷的模式,接下來在臺灣會越來越多。這個是在暑假,暑假期間他們找了兩個目前在臺灣很有名的主持人,帶著大學生一起玩。這著重了手機和網路,從廣告主來講為手機和網路群裏面找到了很好的地位。這是諾基亞通過地圖日記這個平臺在臺灣創造了很成功的案例。


  第三,很多的活動已經在網路上發生,很多的交流慢慢因為網路的起來,也在網路發生。很多的語言現在已經勝過停留在人與人之間的對話。在英國T-Moblile的案例是把人跟人的溫度重新找回來,讓每個人不是每天都聽著MP3或者是每天都在發E-mail,這看到地球人跟人之間是冷漠的狀態。這個活動找了一些舞者,通過大家等火車無聊的時候追尋進去,放了很多古老的歌曲,在帶著大家等待火車來臨前的一些瘋狂的行為。我們可以看到在等待火車時大家都覺得不開心,這個時候就開始有人起舞,很多人就開始拍照、錄影,把這些放在網站,讓這種不斷地分散出去,這是實體的活動,又帶回了網路,讓分享越來越大。我很希望今年能有機會在臺灣能夠完成。


  第三部分,可以看到手機的發展。因為現在在談的是數位,雖然手機在臺灣地區目前的發展,相對於日本、韓國是算蠻落後的。但是我想手機對於一些新的科技,也讓我們這代做行銷的人必須要去證實,今天早晨在談的小筆電或者是小筆電帶來的效應,在座的網路人怎麼樣通過新的界面來産生新的一些跟消費者接觸的方式。我們看到日本的案例,它是在臺行動的人力網路,基本上是利用GPS來媒介工作。這樣想要找工作的年輕人只要註冊了網路,説我明天10點鐘需要100個臨時工有沒有人來註冊,可以通過手機及時地註冊,及時的到這個地方來,只要註冊就可以得到工作。這是通過手機來做到的應用。


  第二個是可以看到不管是未來的是Windows還是其他的版本,跟手機的互動越來越多。現在的Windows産品已經可以把圖片或者是檔案送到網路上或者是部落格中。這是韓國可以直接送到Mobile當中做分享。


  第三個是在臺灣的Code,這應用到自己的體恤中。如果他買Adidas的衣服就可以得到這樣的東西。


  最後談的是人與市場行銷的關係。想跟大家先分享一個案例。第二想給大家看我們今年做的X研究所。這是我們最近在做的一個活動,現在我們發現其實用Video去做活動跟消費者溝通的比例越來越高,我覺得重點是怎麼應用Video去創造新的活動的方式。我們現在比較簡單的應用是像TVC可以放在網站上,這樣的行銷很有用。很多消費者在電視廣告上已經看到了非常多的DVC,到網路上他期待更多的互動。這個時候在網路上TVC裏面要增加一些變化,增加不同的播送方式,才會延長消費者願意在互動當中跟你的時間,不然的話我相信只在skip這樣的。過去我們常常做了很多的問卷,就像ABCD一樣,我們拿這樣的問卷給你,你可能不想填。如果換個做法用遊戲的方法做包裝,消費者可以把你需要的東西告訴你,這就是轉換的形式。我們用遊戲的方式,得到客戶希望得到的資料。這個客戶其實是一個藥品的客戶,這在臺灣在網路上做得不多,通常覺得藥品是像年紀比較大的,他是主要的消費對象。針對客戶來講類似于由科技帶來的文明病的比例越來越高,在網路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我們也成功地説服客戶,把這個在網路上溝通。


  除了我們看到在活動網路中,除了客戶産品的資訊或者是我們希望的互動之外,我們也希望要提供多元的角度,去留住消費者。這個活動當中類似于像遊戲的問卷,記者會。我們叫做品牌的內容,讓消費者可以把品牌內容宕下來放在網路上面去做一些傳閱。這種方法比較能夠讓消費者,我們從另外的角度來講我們賺到了媒體,消費者看到覺得很有趣,主動地幫我們散佈相關的訊息,因此不花太多花費的情況下消費者會幫我們傳播。下面是很簡單的關節體位操。這是請人編的舞,通過骨科醫師的認證,認為這些辦法是不是幫助骨骼伸展,我們也簡單地提醒上班族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做一些伸展。這個素材在Youtube和雅虎都有很高的點擊率和傳閱率。除了這個之外還設計了兩個遊戲,一個是Web  Come通過3G做互動的服務。這是通過Web  Come做定點的技術來進行拍照,這種活動的靈活度是什麼。大家可以看到産品包羅萬象,要把消費者黏住,讓他們了解這是做什麼事情。這是我們新的作品。


  我相信重點傳播在不斷地改變,而且在持續下去,技術通常對我們來講感覺是比較高的門檻,我們必須要應對這些科技改變,因此讓消費者行為怎麼樣隨著科技的潮流不斷改變。未來在數位上的傳播會有四大重點。一個是搜尋,第二個是Mobile,第三是持續的交易和經營部分,會使我們在行銷部分會逐漸産生它的影響力。


  最後跟大家分享,我們必須要擁抱科技,讓網路上每個跟消費者的互動都能成功,而且會知道消費者給你的反饋是什麼。這是給大家分享了在臺灣網路上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作品。

編輯:許雯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