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兩岸三通新進展
字號:
臺報:兩岸在包機直航上默契合作模式已隱然成形

  時間:2006-12-09 09:28    來源:     
 
 

  臺灣《中國時報》1月22日發表的一篇社論説,兩岸春節包機直航對飛昨天正式啟航。兩岸在包機直航上的默契、合作模式已隱然成形。如果依照這樣的模式擴展開來,變成更頻繁的一年三節包機,并不是困難的事。同樣的,如果要擴而充之,變成貨運包機直航、假日客運包機直航,也都不是難事。只是兩岸有無誠意加以執行而已。

  社論説,臺灣比大陸其實更沒有理由反對客運包機。這是由於在開放大陸人士來臺觀光以前,所有乘客以臺灣人居多。包機帶來的方便,獲利的是臺灣人本身。即使是貨運包機,也是對臺灣的航空公司較有利。這是因為大陸出口製造業發展太迅速,大陸現有航空公司的載運量根本無法應付,也還來不及向全球大貨機製造商訂購貨機,以致于大陸貨運,尤其是空運貨物,經常飛不出去。許多空運貨品還得排隊好幾天才上得了飛機。這當然就給臺灣帶來機會與優勢。

  社論説,臺灣現有貨機數量充足,貨運能力也比大陸強,如果開放兩岸貨運直航,臺灣絕對可利用自身優勢,讓飛不出去的大陸貨物由臺灣轉机歐美,如此一來,臺灣還有一小段時間可以“乘人之危”小賺一筆。等到大陸本身航空公司的貨機已經完成,臺灣或許會因已經形成的航線而保有部份貨運業務,屆時還比較不會邊緣化。貨運包機直航早日實施,對臺灣只有百利而無一害。

  社論説,客運包機也一樣。歷經去年的春節包機,今年包機顯然變成例行公事,而不再有新聞價值。但客運包機的利益,應不止于春節。如果春節可行,為什麼一年三節不可以?所謂安全理由,兩岸緊張,都變得只是藉口。

  客運包機對臺灣有什麼好處呢?社論説,好處一,臺灣旅客赴大陸不必再轉机香港、澳門,省下大筆的機票花費。據估計,每年至少三百億以上,更不必説時間成本、人力成本了。但最大的好處是,如果它與開放大陸人士來臺觀光一起考慮,同時開放,對臺灣的好處就更大了。首先,因直航而降低的大陸人士來臺的觀光成本將反映為人潮。而每一位大陸人士的觀光消費,又將反映為臺灣各地的經濟活動。看看今天香港經濟復蘇的模樣,正是拜其開放大陸客觀光之賜。香港在大陸的經濟位,雖與其國際化資本流通有關,但若非大陸開放大城市至港觀光,經濟根本起不來。如今不僅幾年前的經濟蕭條陰影已一掃而空,空運、客運人潮不斷上升,整個香港已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中最具動力的經濟體。

  社論説,臺灣觀光資源比香港更豐富,雖然吸引了一部分日本觀光客,但它效益終究有限。當局推動多年的所謂“觀光客倍增計劃”若無大陸人士來臺觀光,根本是空中畫餅。在全世界都以吸引大陸觀光客為目標而推動觀光計劃之際,臺灣將此一利益排除在外,除了意識形態考量之外,找不到其他解釋。

  社論指出,沒錯,臺灣當然可以繼續把“積極管理”當盾牌,阻擋兩岸開放的步伐。但對包機與開放大陸人士來臺觀光而言,用“有效開放”的原則加以處理應該可以吧!一個明明可以趁著大陸經濟崛起而跟著上升,獲得成長新動力的臺灣,總不能永遠在當局意識形態的僵持下,硬生生被隔離,最後成為亞洲最缺乏經濟動力的地區。臺灣如果再這樣被邊緣化下去,以後要如何重獲經濟的動力與生機呢?今年的春節包機只是再度證明了兩岸直航沒有安全問題,它應可以更擴大舉辦。兩岸直航談判的日程表,也不能再拖延。

(來源:中新社)

編輯:李學斌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