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信 箱       vip會員        天 氣   
字號:
2007年兩岸影視交流——規模擴大

  時間:2007-12-28 10:10    來源:台灣網     
 
 

  07年是兩岸交流20週年。從1987年臺灣攝製組來大陸拍攝專題片《八千里路雲和月》至今,兩岸廣播影視文化交流合作已經走過了20年的歷程。20年來,兩岸合作拍攝電影、電視劇、專題類節目500多部,共同舉辦研討會、座談會、廣播影視節(展)活動200多場次,臺灣業內人員前來大陸參觀訪問、製作節目、洽談業務上萬人次,臺灣的廣播影視導演、編劇、演員、攝影師等從業人員中,有4000多人次受邀參加大陸影視劇、綜藝晚會和專題節目的製作演出,大陸從業人員有3000多人次赴臺交流訪問。兩岸廣播影視文化交流合作規模不斷擴大,並繼續呈現上升趨勢。

  

  07年,兩岸的影視交流依舊熱絡,同時一些問題也仍然明顯。把握07年兩岸影視界的脈搏,不妨從尋找一些關鍵詞開始。

 

  關鍵詞:新政 《色戒》“北飄”“島內閉關” 

 

 

  影視産業惠臺新政頒布

 

 

影視産業惠臺政策在“兩岸城市文化創意産業論壇”開幕式上發佈(攝 李徽)

 

相關專題:解讀兩岸影視産業惠臺新政   

 

  10月,中共十七大確定了今後對臺工作的指導思想,十七大報告再次對臺灣同胞作出莊嚴承諾:“凡是對臺灣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對維護臺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對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有利的事情,我們都會盡最大努力做好。”並要求繼續實施和充實惠及廣大臺灣同胞的政策措施。

      這一承諾很快在11月初的兩岸城市文化創意産業論壇上得到落實,大陸方面公佈了影視産業新的惠臺政策。政策調整後,兩岸合拍的電視劇在播出、發行、參展等方面,享受與大陸生産的電視劇同等待遇。有臺灣演職人員參與製作的大陸電視劇完成片的核準程式進一步簡化,時效性明顯提高。同時,大陸還將繼續鼓勵臺灣影視從業人員來大陸參與製作節目。這一開放政策出臺,兩岸業界普遍預期將吸引臺灣更多的影視製作單位與人才前往大陸發展。  

   

 

  兩岸合作《色戒》拯救臺灣“金馬獎”

 

 

《色戒》成為了兩岸電影人攜手闖蕩海外市場的典型案例

 

相關專題 :關注臺灣“金馬獎”專題

 

  本年度全球華人關注度最高的影片,無疑是著名臺灣籍導演李安的《色,戒》。無論劇本、資金、演職人員,《色,戒》可謂凝聚著海峽兩岸多方的心血。而《色,戒》的背後,更是如今海峽兩岸在影視製作上頻繁而深入的合作。

  《色,戒》代表臺灣地區“擒獲”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並且將代表臺灣衝擊奧斯卡。做為臺灣電影的一劑強心針,《色,戒》更是在第4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上收穫7項大獎,風光一時。

  然而,曾經具有華語電影風向標意義的“金馬獎”,如今卻早已風光不再。而今年,《圖雅的婚事》等華語電影中真正有突破性的作品卻因“大陸獨資”而無奈退賽。也成為“金馬”無法忽略的遺憾。


  臺藝人北漂成風潮 島內閉關引眾怒

 

 

歸亞蕾近年來在大陸熒屏上獲得了事業的“第二春”

 

  07年,兩岸影視交流欣欣向榮,影視惠臺新政的出臺更是讓一直熱絡的兩岸影視交流燦若夏花。近五六年,由於臺灣受迫於島內市場的萎縮,大陸電視劇的製作費又往往數倍于臺灣島內。從而,大批臺灣的戲劇工作者飄流到北京、上海、橫店等各大影城集中地討生活,融入到“北飄”、“海飄”、“橫飄”的潮流中。

  焦恩俊、寇世勳、歸亞蕾等臺灣著名演員如今都常年在大陸拍片。而熊天平、吳尊、SHE等臺灣演藝明星也都開始或繼續在大陸“掘金”的進程。

  但另一方面,交流的不平衡卻依舊刺眼。一方面,大陸對臺灣藝人的政策越來越開放。但另一方面,臺灣當局對大陸演藝人員的限制卻越來越嚴。今年年底,大陸當紅小生黃曉明就由於赴臺灣手續的繁瑣,不得不放棄了到臺灣參加金馬獎的計劃。

  害怕交流的臺灣當局,對於兩岸交流設置了種種苛刻條件,大陸團體申請接二連三被打回票,某些還被冠以“維護‘國境’安全及‘國家’利益”的荒謬理由。對此,當事人與島內輿論無不感到憤慨。

  無論是“金馬獎”開放度仍需加強;還是臺灣當局對於兩岸交流的刻意阻撓。我們都應該聽到臺灣業界的呼喊:阻斷交流等於斷了臺灣演藝界的後路。正如臺灣龍祥電影公司董事長王應祥所説,臺當局不但不改變封閉的政策,還變本加厲限制,對臺灣的演藝事業沒有任何幫助。(趙春旭)


 

 
編輯:李徽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