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信 箱       vip會員        天 氣   
字號:
2007年兩岸醫療合作——渠道通暢

  時間:2007-12-28 09:47    來源:台灣網     
 
 

  2007年,兩岸衛生交流渠道更為暢通,醫療合作更為緊密。大陸醫藥衛生主管部門在推動擴大兩岸醫學教育、醫學技術、醫藥團體交流的基礎上,加強了對臺灣同胞衛生健康問題的照顧。去年以來,衛生部通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臺灣“疾病管制局”建立的疫情資訊溝通渠道。為方便臺胞就醫,衛生部門還在各省市全面展開建立臺胞定點醫院行動。今年4月,衛生部頒布規定,開放臺灣居民參加大陸醫師資格考試。

  關鍵詞:綠色通道  骨髓捐贈 “大陸考照熱” 赴臺就醫

 

  惠政掀起臺醫界“大陸考照熱”

 

來自臺灣的孟宏江醫生在私營的福州美得生綜合門診部為顧客提供醫療服務。 (中新社資料圖片)

 

今年4月,衛生部頒布規定,開放臺灣居民參加大陸醫師資格考試——在臺灣取得醫學專業學歷的臺灣同胞也可參加國家醫師資格考試。來自島內的200多名考生參加了7月舉行的大陸醫師資格實踐技能考試。隨之,臺灣醫界掀起了一波“西進大陸考照熱”。

 

臺灣媒體有報道説,大陸推出的這一新政立即吸引了200多名臺灣醫師前往應考,其中不乏“教授級醫師”,部分醫師轉往大陸重啟爐灶,僅補習班業者就至少有三家包團到大陸考醫師執照,人力仲介公司也代辦到大陸讀醫學院的申請業務,顯見大陸的磁吸效應。

 

有報考醫師坦承:“現在並不是混不下去,但總希望到大陸找機會”。業界普遍預測:臺灣的經濟成長趨緩,未來臺灣醫界到大陸“尋找第二春”的現象還會加溫。對於島內獨立開業的醫師,考取大陸的執業醫師資格將有助於他們未來轉進大陸開拓個人事業發展空間。

 

 

  醫療“綠色通道”廣受臺胞好評

 

自二○○二年六月七日廈金航線首次為從臺北前來福建探親時腦膜癌舊病復發的七十九歲臺胞饒永江老先生開闢返臺就醫綠色通道以來,截止到今年127日已先後有一百位病()重、行動不便的臺胞經此生命救助綠色通道返臺或來大陸就醫,廈金航線也日漸成為病()重臺胞返臺或來大陸就醫首選的黃金通道

 

在一百位經廈金航線綠色通道返臺或來大陸就醫的病()重臺胞中,年紀最大者達九十二歲高齡;年紀最小的是在上海出生的早産兒陳喻安,當時只有八個月大。

 

去年8月,廈金航線開通“緊急救助通道”以來,首次有大陸方面派出的醫護人員護送患者返臺,這一舉措後來也被多次採納。連一些在青島、上海、深圳、廣州等地突發疾病或不慎受傷的臺胞,也紛紛選擇經廈金航線轉机返臺就醫。 

 

去年以來,這條兩岸之間 “緊急救助通道” 的相關工作日益規範,服務範圍逐步擴大,人性化程度不斷加強,在臺胞當中取得了非常好的口碑。

 

 

  骨髓跨海醫療合作不斷深入

 

7月20日,中華骨髓庫向臺灣佛教慈濟骨髓庫捐贈兩例造血幹細胞。 

 

今年720日,中華骨髓庫首次向臺灣地區提供兩例造血幹細胞,挽救臺灣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展開兩岸骨髓捐贈跨海傳情的又一段佳話。

 

2007年,湖南、江蘇、海南、上海、廣西、北京……都在上演著一段段兩岸骨髓救助的感人故事。

 

323,兩例從臺灣慈濟骨髓庫獲取的骨髓順利移植到廣西白血病患者體內,讓兩個年輕的生命重燃生的希望。這是繼去年十二月,廣西首次從臺灣骨髓庫獲得救命骨髓後,桂臺兩地再一次為拯救生命而攜手合作。

 

49,臺灣慈濟骨髓庫再次為兩岸同胞牽線搭橋,首次向湖南患者捐贈造血幹細胞,白血病患者譚科獲得第二次生命的延續。

 

727,來自臺灣的生命之血在北京宣武醫院醫治等候第二次生命的越森法師。

 

915,來自臺灣花蓮的骨髓捐贈救助了武漢白血病女患者張春蘭。

 

1010,一位臺灣青年捐獻的造血幹細胞緩緩地流入了血癌患者蔡柳的體內。通過社會捐贈、骨髓配型、傳遞,跨越海峽兩岸的“生命種子”救助了這位海南姑娘。

 

………………

 

跨越海峽的骨髓移植是一項高難度、高風險的手術,供者的骨髓從抽取到輸入須在二十四小時內完成。從醫學角度看,實施骨髓移植的先決條件是為患者尋找HLA,也就是人類白細胞組織相容性抗原配型完全一致的供者,這種相合的概率在有血緣關係的兄弟姐妹中是四分之一,在非血緣關係中僅佔四百到一萬分之一,但海峽兩岸的骨髓移植成功率比較高:祖國大陸50%的南方人和20%的北方人都能在臺灣找到供體。醫學專家李政道認為,這是因為兩岸同是華夏兒女的緣故。


 

  臺當局“鬆綁”開放赴臺就醫

 

隨著近年來兩岸進一步開放醫療領域交流合作的呼聲不斷高漲。200781日起,臺灣行政部門正式開放大陸人士赴臺接受醫療服務,最長可停留三個月,因個別醫療需求可申請延長。同時開放的還有大陸人士入臺接受活體肝臟移植、顱顏重建、人工生殖、關節置換、心血管侵入性治療及外科手術等“五大強項”醫療服務。

 

臺灣醫界有的團體主張,臺當局陸委會應取消五大強項醫療項目的限制,以利吸引更多金字塔尖端的大陸人士,來臺接受高級健檢及醫學美容。

 

但是,有關規定顯示,大陸民眾不能自行直接申請赴臺就醫,必須經由臺灣醫療院所代為申請,並且赴臺手續繁雜且續繞經第三地,更會産生貽誤病情的危險,因此這種現實使赴臺就醫在實際操作層面困難重重。

 

另一方面,臺灣醫療水準是否真的能讓大陸民眾放心託付以及大陸人士赴臺就醫是否真正開啟兩岸人員往來“截彎取直”的先例仍存在討論空間。

 

此外,由專業人士認為,臺灣醫院應在服務同文同種、語文相通的大陸病人之際,逐步培養實務經驗,訓練外語人才,逐步將客源擴展入境澳、東南亞的華人市場,再放眼亞洲的非華人客群,才能保有國際競爭力。(李徽)

 
編輯:李徽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