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信 箱       vip會員        天 氣   
字號:
臺灣問題專家解讀十七大後臺海風向

  時間:2007-11-29 08:49    來源:中國青年     
 
 


 
    十七大後,臺海風向何方?

    ——訪台灣問題專家、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兩岸關係所副所長陳星

  黨的十七大已勝利閉幕,然而對十七大中最受國內外關注的議題之一的臺海問題而言,卻不僅僅是前一時期祖國大陸對臺政策調整的結果,也是未來兩岸關係進一步走向的起點。在平穩延續了大陸對臺政策的繼承性和一貫性的同時,十七大報告對此的創新意義也值得深思體味。

  絕不允許分割臺灣

  記者: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關於臺灣問題的重要講話,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指導意義的新思想、新政策。如何理解十七大報告這部分內容更深的含義?

  陳星:胡錦濤總書記的報告是中國共産黨在新形勢下關於對臺工作的重大政策宣示,同時也是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的綱領性文件,指明瞭祖國大陸對臺政策的基本方向。

  報告堅持了一個中國原則和“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胡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遵循“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和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這是對和平統一方針的進一步發展,標誌著新一代領導集體對臺戰略思想的形成,是以後一個階段對臺工作的指導性意見。

  以民為本,以我為主,以臺灣民眾的福祉為根本歸宿,以可以操之在我的部分為著力點,繼續向臺灣人民釋出善意。如十七大報告中所指出的,“凡是對臺灣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對維護臺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對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有利的事情,我們都會盡最大努力做好。”這種政策宣示顯示了祖國大陸在統一問題上以民為本的人文關懷,也顯示了祖國大陸對和平統一的決心與信心。

  十七大報告牢牢把握住兩岸和平發展的主題,堅決打擊“臺獨”分裂勢力,維護臺海和平。打擊“臺獨”分裂勢力與促進兩岸交流、保證臺海和平是一體兩面的關係。胡總書記在報告中明確表明瞭中國共産黨堅決反對“臺獨”分裂活動、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信心和決心。“我們願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祖國分割出去。”

  以通化獨

  記者:十七大報告站在中華民族復興的高度,以強化兩岸交流為主軸,對臺灣人民釋出了善意。您認為,該報告將對“臺獨”勢力起到怎樣的遏製作用?

  陳星:隨著中國大陸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大陸與世界的利益相關度日益增加,臺灣問題在中國地緣政治中的地位不可避免地面臨邊緣化的命運,這已經是眾所週知的事實。換句話説,在以《反分裂國家法》將“臺獨”勢力約束在可控的範圍的前提下,祖國大陸不再與臺灣當局在統獨問題上進行無謂的糾纏,而是另辟蹊徑,將主要精力放在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上,直指臺灣民心,將統一的訴求直接訴諸於臺灣民眾。這個政策必將加速“臺獨”勢力的邊緣化。原因很簡單:第一,祖國大陸以民眾福祉為出發點的政策使得“臺獨”勢力利用刺激大陸進而煽動政治悲情的辦法進行政治謀利的陰謀越來越難以得逞,對民進黨而言,“統獨”議題對於選舉的效益呈現出邊際遞減趨勢。因此,民進黨面臨著在兩岸博弈中的邊緣化困境;第二,民進黨以意識形態挂帥的做法違背經濟規律,如果不能實現再次轉型,必然會被民眾所拋棄,在島內政治中也將面臨邊緣化的命運。

  記者:十七大報告顯示了中國共産黨對祖國統一的信心。在兩岸關係受到“臺獨”重重設障的現狀下,大陸將以何種途徑推動祖國統一?

  陳星:強化交流,“以通化獨”是基本途徑。兩岸之間的誤解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兩岸民眾之間對若干問題認知的落差。兩岸交流的已有經驗表明,以交流促理解,以理解促統一是解決目前兩岸僵局的有效方式,也是遏制“臺獨”勢力發展的有效方式。事實已經證明,臺灣的發展離不開大陸,大陸的發展也離不開臺灣,以交流代替對抗是于兩岸民眾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都有利的事情。

  十七大報告提出,“兩岸同胞要加強交往,推動直接‘三通’,使彼此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共同努力。”這種期待顯示了中國共産黨將臺灣問題放在國家整體發展大背景下考察的大氣魄,也指出了未來中國國家統一的基本目標,即:中國的國家統一必然是兩岸雙贏的統一,最後指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兩岸不但在歷史上同文同源,現實中的經濟聯繫更是不斷加強,兩岸民眾的利益關聯度越來越大。進入新世紀以來,兩岸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越來越密切,按照十七大報告的總結,兩岸已經成為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難以割捨,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所以,十七大報告所指出的統一之路就是:在遏制“臺獨”勢力發展的同時,通過強化兩岸交流的方式,促進兩岸社會經濟的發展,實現國家統一與發展同步進行,使祖國統一成為民族復興的重要助推力量。

  未來走向何方

  記者:您認為,十七大後的兩岸關係將走向何方?

    陳星: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不是任何人能阻擋的,兩岸和解、國家統一是歷史大勢。中國共産黨順應了這一趨勢,以交流促進和解,降低兩岸的緊張程度,成為維護東亞乃至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得到世界上越來越多國家的理解和支援。十七大報告發表後的外部反映就反映了這一事實。胡錦濤總書記講話次日,白宮發言人就表示,他們相信“中共在向追求和平的正確方向前進”。

  易言之,祖國大陸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努力使其在國家統一問題上積累了越來越多的國際道義優勢,對“臺獨”勢力及其活動産生了極大的壓縮作用,臺海局勢向有利於統一方向發展的趨勢愈加明顯。

  祖國大陸以民為本的對臺政策順應民心,符合兩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對兩岸經濟的發展和持續繁榮具有正面推動作用,得到了更多臺灣民眾的支援。相較之下,民進黨當局意識形態挂帥、以“臺獨”鎖島做法的惡果已經逐步顯現,遭到民眾詬病。

  不管民進黨當局如何掩飾,臺灣的競爭力下降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最近公佈的2007年世界競爭力排名,臺灣的競爭力持續下滑,已經落在韓國和中國大陸之後。在這種情況下,民進黨當局不顧民生炒作“統獨”議題的做法更加難以為繼。

  儘管民進黨當局在“入聯”等議題上還在搏命演出,卻終究無法抗拒兩岸走向統一的歷史進程。 
  
 

 
編輯:田雲鵬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