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信 箱       vip會員        天 氣   
字號:
魏禮群: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時間:2007-11-16 08:28    來源:人民日報     
 
 
  學習十七大精神 貫徹十七大精神

  社會建設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要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並對此作了明確部署: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這是我們黨著眼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作出的重大決策和部署。我們要深刻領會、全面貫徹這一重要精神。

  深刻認識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重大意義

  社會建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涵主要包括發展社會事業、擴大公共服務、協調利益關係、完善社會管理、調處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等,以及這些方面的改革和建設。將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總體佈局,並強調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快推進社會建設,這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認識、新概括,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具有重大意義。

  這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鄧小平同志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這一科學和精闢的論述,體現了生産力和生産關係的統一,既要求大力發展生産力,為提高人民生活水準提供物質基礎,又要求不斷完善生産關係和分配關係,使全體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任務和根本目標,就是通過解放和發展生産力,極大地增加社會物質財富,努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準;同時,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大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極大地激發全社會創造活力,不斷促進社會全面進步。我們黨關於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戰略部署,每一步都把經濟發展的目標同改善人民生活和促進社會進步的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作出統一部署。著力解決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生活、生産問題,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權益,努力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我們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強調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快推進社會建設,這是我們黨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特徵的集中體現,也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部署,反映了全體人民的共同願望。

  這體現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只有抓住機遇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才能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推動社會全面進步,提高人民生活水準。離開發展,一切無從談起。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科學發展觀要求發展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兼顧和協調好改革發展進程中的各種利益關係,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社會建設,推動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這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任務。

  這體現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抓住了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關鍵,抓住了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和影響社會和諧安定問題的關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是在發展的基礎上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的歷史過程和社會結果,同時又是十分重要而緊迫的工作。其基本要求,就是要以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著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就是要擴大公共服務,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就是要理順分配關係,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處理好公平和效率的關係;就是要完善社會管理,增強社會創造活力,維護社會安定團結。這樣,才能形成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把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發揮出來,萬眾一心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這體現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取得了重要進展,目前社會經濟發展總體形勢很好,我們擁有加快推進現代化事業的許多有利條件。但是,在前進中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突出的是: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仍然不平衡;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衛生、居民住房、安全生産、司法和社會治安等方面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然較多,部分低收入群眾生活比較困難;等等。這些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就會嚴重影響社會和諧穩定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局。同時,人民群眾在新的發展階段,期待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對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生活環境以及個人全面發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社會的公共需求快速增長,也更加需要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我們黨提出全面建設更高水準的小康社會,目標是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法制更加完備、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富足。這就必須堅持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協調發展,缺少其中任何一個方面,都不可能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加快推進以解決民生問題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切實改變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狀況,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課題。

  總之,我們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著眼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著眼于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著眼于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深刻認識、全面把握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精神實質,把思想認識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決策和部署上來,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鬥。

  

 
編輯:李艷波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