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信 箱       vip會員        天 氣   
字號:
推進和平統一的綱領性文件

  時間:2007-11-07 15:1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胡錦濤在中共十七大報告中關於對臺工作的重要論述,以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為統領,以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核心,在深刻總結過去對臺工作實踐的基礎上,系統闡述了新時期對臺工作的大政方針,確定了今後一個時期對臺工作的指導思想和主要任務,對於指導今後對臺工作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具有極其
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

  首次系統闡述了新時期對臺工作的政策主張。在十七大報告中,胡錦濤全面、系統、完整地闡述了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和推進祖國統一進程的政策主張,體現了大陸對臺方針政策的連續性、一貫性以及對臺大政方針的長期不變。十七大報告重申了對臺工作的三個堅持,即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堅持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堅持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的四點意見。這些政策主張將成為統領我們今後對臺工作和兩岸關係發展全局的指導思想。

  (二)

  首次在黨的代表大會上提出“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的新主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題的提出,不僅標誌著今後兩岸關係的發展方向與目標,更標誌著對臺政策的重大理論創新與深化。這一主張的提出,是將對臺工作實踐與黨的十六大以來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建設和諧世界等理論創新成果相結合的成果。和平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維護與推動和平的有力保障。和平發展不僅是兩岸人民的共同願望,也是最終解決兩岸問題的根本途徑。緊緊抓住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將有利於維護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有利於逐步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並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三)

  首次提出簽訂兩岸和平協議。十七大報告再次向臺灣當局伸出和平橄欖枝,為兩岸開啟新的對話與談判預留了相當寬廣的空間。黨的十四大提出,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十五大提出兩岸談判分步走,作為第一步,海峽兩岸可先就“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正式結束敵對狀態”進行談判。十六大提出了三個談判的具體議題,包括正式結束敵對狀態、臺灣地區在國際上與其身份相適應的經濟文化社會活動空間、臺灣當局的政治地位等。十七大不僅再次鄭重呼籲,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而且首次提出兩岸可簽訂和平協議,構建兩岸和平發展框架,這便為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提供了可能條件。

  (四)

  明確提出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與遏制“臺獨”分裂活動的重要任務。兩岸關係的基本格局和發展趨勢表明,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是任何人任何時候也無法改變的事實,但“臺獨”分裂勢力並不甘心失敗,其分裂活動依然十分猖獗。特別是2000年民進黨上臺執政以來,陳水扁當局大肆製造旨在分裂祖國的“臺獨”活動,屢屢將兩岸關係推向危險邊緣,嚴重危及臺海地區乃至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臺獨”勢力向大陸發出的分裂挑釁,使臺海局勢正發生著深刻變化,反對“臺獨”的任務更加突出地擺在我們面前。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祖國分割出去,體現了中國共産黨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民族尊嚴、實現國家完全統一的堅定信念。對極少數“臺獨”分裂勢力企圖把臺灣從中國分割出去的鋌而走險行為,大陸必將予以堅決遏制與粉碎,以堅定維護中華民族的核心利益。

  (五)

  進一步深化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方針。十七大報告從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和建設共同家園的角度,提出“凡是對臺灣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對維護臺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對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有利的事情,我們都會盡最大努力做好”。並將繼續實施和充實惠及廣大臺胞的政策措施,這是我黨對廣大臺胞的莊嚴承諾。以臺灣人民利益為對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體現了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以民為本、執政為民的施政理念。這將對加深兩岸同胞感情,爭取民心、凝聚民心,進一步擴大兩岸交流和人員往來、深化兩岸合作産生更加積極的影響。(周志懷 中國社科院臺研所副所長)

 
編輯:田雲鵬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