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信 箱       vip會員        天 氣   
字號:
連天:和平發展 共謀兩岸人民福祉

  時間:2007-11-07 15:1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中共十七大召開前後,海外、港臺輿論格外關注有關臺灣問題的論述,猜測分析調子是強硬了還是柔軟了。其實大陸對臺政策向來有契合時事背景、兩岸情境的表述,該硬則硬,該軟則軟,就看針對什麼人什麼事。觀察兩岸情勢,筆者倒認為軟硬不是最緊要的,不妨多看看政策空間的大小格局,是寬廣長遠還是狹窄短淺。

  讀十七大報告的涉臺內容,頓覺豁然開朗。有臺灣媒體概括為“和平為主軸,反獨不退讓”,然也。胡錦濤講的四個“決不”,毅然決然,鏗鏘有力;強調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祖國分割出去,意志十分堅定;三個“有利”,發自肺腑,真誠動人。這些都是近年正在實踐的對臺政策,第一次寫入黨代會的報告中,對今後有極大的指導意義。在表達堅定的反“臺獨”立場時,另一大著墨點,就是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通篇報告講到對臺工作時,出現15處“和平”字眼,5處提到“和平發展”,而“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等新表述,釋出了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的最大誠意。

  閃光的語言流淌在報告的字裏行間。尤其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理念,是以民為本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在處理臺灣問題上的重大體現。當今臺海兩岸的最大格局是什麼,就是兩岸同胞的福祉。臺灣問題紛繁複雜,矛盾交織,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趨利避害的最佳途徑。發展,是兩岸同胞福祉的根本歸屬,也是遏制分裂的有效措施。不發展,解決不了根本問題。“臺獨”意識、“臺獨”逆流的最終解決,就貫穿在兩岸和平發展的過程中。兩岸攜手共創雙贏,共同增強實力,減少消耗,這才是民族之大幸!

  怎樣在更大程度上共謀兩岸人民福祉?自然離不開臺海和平。處在“黃金機遇期”的大陸人民珍愛和平,而臺灣民眾人心思定,臺海和平最合乎其利益。所以,胡錦濤關於兩岸協商的鄭重呼籲,表明瞭在重啟談判問題上的誠意,在海內外激起漣漪。而且,對臺灣任何政黨,只要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都願意交流對話,這顯示了一種期待,兩岸政黨協商的大門仍然敞開。當然,這裡面還需解開千千結,少不了清障排“毒”。

  遠大的戰略思維,基於深厚的民族感情。“13億大陸同胞和2300萬台灣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中國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家園”。大陸方面毫不動搖、盡最大努力踐行三個“有利”,不斷推出各項惠臺措施等,一定能達至胡錦濤所説的“兩岸同胞要加強交往,推動直接‘三通’,使彼此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的境界。

  “清氣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十七大報告的涉臺內容,充滿中國人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政治智慧,使和平統一方針的內涵更加豐富。令人欣喜的是,正是祖國大陸經濟迅速發展,和諧社會建設的推進,帶來了更堅定自信的政策佈局,“兩岸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説得底氣更足。儘管當前“臺獨”勢力猖獗,臺灣政局異常複雜,大陸方面貫徹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真誠為臺海地區謀和平。人們期待智慧之光的閃爍,終將匯成合力,形成浩然之潮,足以蕩滌一切魑魅魍魎、逆流濁水。(連天)

 
編輯:田雲鵬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