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提出發展新目標 力追武漢長沙

時間:2009-05-22 13:08   來源:安徽商報

  5月20日,合肥召開市委常委中心組理論學習會議。17份調研報告,1天半集中學習。 21日上午,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孫金龍在總結發言中首次提出:合肥將以武漢、長沙為新“參照係”,加快發展。這預示著不久的將來,合肥將出臺一系列有效舉措,拉動經濟繼續高速增長。

  全新的城市“參照係”

  此次市委常委中心組理論學習會議為期一天半時間。這一會議通常被認為是市級最高決策層統一思想認識,決定政策方向的先期舉措,將為下一步出臺重大決策打下基礎。而今年5個月來,這已經是合肥市第3次召開中心組學習會議。

  就在今年年初,省委書記王金山在肥調研省會經濟圈建設時曾要求:“力爭通過若干年的努力,把合肥建成與長沙、鄭州甚至武漢相媲美的中心城市,為全省的爭先進位、加速崛起作出更大貢獻”。這是合肥成功趕超太原、南昌後,首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繼續玩命地幹! ”這是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孫金龍常挂在嘴邊的話。這一次,從四大班子的一把手,到所有市委常委,每個人都拿出了一份專題調研報告,共謀合肥下一步發展走向。孫金龍拿出的專題調研,課題是《合肥與武漢、長沙經濟社會發展比較研究》。他開篇明義地表示:確定這個課題,旨在以武漢、長沙為參照係,推動合肥進一步加快發展。

  在過去幾年中,合肥以在中部地區爭先進位為目標,大拆違、大建設、效能革命……每一次都掀起巨大的風暴。而新的城市發展目標一旦確立,政策體系和決策出臺都將登上一個新的水準,同時也正式吹響了合肥繼續大超越、大發展的號角。

  比新目標落後幾何?

  要想以武漢、長沙為參照係,進一步加快發展,首先必須摸清合肥目前所處的位置。孫金龍坦承:“雖然這幾年我們一直在不停地奔跑、不斷地加油、不懈地趕超,但與武漢、長沙這樣的歷史厚重的城市相比,差距仍然不小。 ”

  報告中表示,從經濟總量規模上看,2008年合肥實現GDP1664.84億元,分別是武漢 和長 沙的 42%和55.5%,相當於武漢市2003年的水準,落後5年;相當於長沙市2006年的水準,落後2年多。

  從工業經濟實力上看,差距也比較明顯。 2008年合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僅相當於武漢的43.7%,長沙市的65%;合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65戶,比武漢、長沙分別少788戶和726戶。

  而至於從縣域經濟發展,目前武漢市城市行政區劃中已沒有縣域;長沙下轄4個縣(市),2008年縣域GDP佔全市比重近40%。而合肥縣域GDP僅為長沙的34%,佔全市比重僅有24.3%。

  報告還從其他如經濟首位度、固定資産投資、地方財政收入等多個方面,全方位對三市進行了比較。

  孫金龍用這麼多數字,向在場所有領導幹部強調合肥面臨的任務之艱巨,並給少數幹部的“小進則滿”重重敲響了警鐘。

  3~5年趕超黃金期

  不同城市的人口不一樣,地域面積不一樣,歷史基礎不一樣,在總量上往往不具備可比性,其發展水準如何,最終體現在每人平均指標上。數據也顯示,“十一五”以來,合肥與武漢、長沙的差距正在明顯縮小。

  2006~2008年,合肥市GDP年均增長17.6%,比武漢、長沙分別高出了2.4和2.3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産投資、實際利用外資等重要經濟指標更大大超出。 2005~2008年,合肥7項主要每人平均指標相當於武漢的比例全部上升,6項主要每人平均指標相當於長沙的比例上升。

  孫金龍進一步為領導幹部們“打氣”。他表示,合肥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保持經濟增速領先,並在生態環境、城市建設等重要領域與武漢、長沙相媲美。而這些發展優勢中,在區位、重點産業、制度創新、效能優先、生態保護等方面,合肥的表現可圈可點。

  據專家分析預測,未來3~5年是東部沿海地區産業加速轉移的重要時期,合肥必將首當其衝、首得其利。孫金龍説,合肥必須抓住這一輪産業資本轉移的機遇,始終保持經濟發展速度的領先優勢,進而在總量上大幅縮小與武漢、長沙兩市的差距,在每人平均指標上努力實現趕超。

  首批“招商縣長”出征

  “如果不提高緊迫感,談好的項目也會被別人‘挖墻角’! ”昨天會上,市委副書記、市長吳存榮大聲疾呼。他更尖銳地指出:合肥缺少的不是戰略決策,而是政策的執行力。

  此次,吳存榮提出的調研報告是《合肥市承接産業轉移若干問題研究》。在省發改委正在牽頭編制的皖江城市帶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規劃中,省會合肥無疑是9個城市的核心。而要主動承接産業轉移,招商引資的任務非常緊迫。

  孫金龍表示,要加強基層招商力量,對重大項目的引進,要建立“接力招商”機制,從市領導直至具體辦事人員,層層落實責任。吳存榮則嚴厲批評個別幹部仍然有“潛規則”,“言而無信最可恨,對企業作出承諾卻不兌現”。

  吳存榮還直截了當地表示,合肥目前的招商政策,與上海等地區新近出臺的優惠力度“沒法比”,合肥在與先進地區的政策對接上還要“動手術”。此外,基礎設施對接、服務軟環境的對接等,都需要合肥作出更大努力。

  據了解,合肥已要求縣、區的領導班子成員中,至少派出一名,全脫産在外招商一年,為的是“提高招商談判的有效性”。這意味著,合肥將出現10位甚至更多的專職“招商縣長”和“招商區長”。這與此前合肥倡導的“一把手做第一服務員”相比,執行力度已跨越了一大步。

  即將再度掀起的招商風暴,或將成為合肥調整趕超目標後的首次大動作。

  評論

  目標:下一個

  奧運會歷史上,曾有一位默默無聞的日本馬拉松選手成為黑馬。事後他對記者説,自己成功的秘訣,就是提前勘察整個路程,並在奔跑的沿途中,不斷尋找自己為自己設定的“下一個目標”,這個目標可能是一棵樹,也可能是一座橋,但總是在還未抵達的前方。就這樣積少成多,一個又一個新目標,一段又一段新超越,成為他跑完漫長的42公里195米的不竭動力。

  眼下,“彎道超越”是一個熱門詞彙。這既是城市競爭白熱化的體現,也是在金融危機的特殊背景下,一些城市積蓄多時的力量集中爆發。難怪合肥市市長吳存榮,把這座城市面臨的前景比喻為“沉默者的長跑”。想超越強大的對手,需要清醒認識和用心謀略。

  合肥曾是中部的“鍋底”。 5年前開始,這位“小老弟”突然發力,連續追趕太原、南昌,至今仍跑得最快。中部六省一市多年維持的座次格局為之一變。現在,合肥宣佈:更換新目標,追趕“下一個”。

  這不是某位體育狂人的叫囂,而是一位沉默的思考者對自我的內省和施壓。安逸的日子誰都可以過,但歷史的機遇卻永不能重頭再來。在過去改革開放30年的記憶中,合肥人曾經束手束腳,痛失良機,等回過神來,當年只比自己高半個頭的鄰家兄弟,已然長成了小巨人。這才有如今的痛定思痛,以拼命三郎的勁頭奮力追趕。

  下一個目標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出決斷後,不但眼中緊盯著遠方的“下一個”,更能跨過一切障礙,虎虎生風,埋頭奔跑。這裡面最大的考驗,就是各級政府和部門的政策執行力。我們期待著,一場新的行政效能風暴即將到來。(記者 雅妮 實習生 劉春)

編輯:許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