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發展破堅冰:安徽積極參與泛長三角區域發展分工

時間:2009-05-22 10:21   來源:中安線上

  一江春水向東流。八百里皖江奔騰,川流不息,過蘇滬,入大海。

  一句看似平常的話,在江淮大地上,安徽人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寫出了一個關於參與泛長三角區域發展分工的故事:20餘年“入長”的不懈求索、一年“泛長”語境下的積極行動。

  A、擴容的泛長三角,安徽有了一席之位

  有人戲稱,這是一場“單相思”。從1988年提出“遠學閩粵、近學江浙”開始,安徽便踏上了20年叩問長三角的艱辛歷程。這20年間,蘇、浙、滬走得很快,留給安徽的多是遠去的背影。

  時光流淌到2008年。元月中旬,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安徽時指出:安徽要充分發揮區位優勢、自然資源優勢、勞動力資源優勢,積極參與泛長三角區域發展分工,主動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産業轉移,不斷加強同兄弟省份的橫向經濟聯合和協作。

  雖然只有短短幾十字,但對於20年孜孜不倦地融入長三角“俱樂部”卻仍在門外的安徽來説,卻意味深長。這不僅是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公開場合第一次提到“泛長三角”概念,而且要求安徽“積極參與”。表面上,“融入”與“參與”只是一詞之差,實質上身份與地位截然不同。

  一個“泛”字,舞動全局,安徽迅速行動。2008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安徽省代表團正式提出《關於將泛長三角區域合作與分工確定為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的建議》。

  2008年7月,國家發改委派來以地區司司長范恒山為組長的“安徽區域發展戰略調研組”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就推進安徽實現跨越發展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和建議,並形成了調研報告上報國務院。”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2008年8月初,在國務院出臺的關於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泛長三角”也第一次出現在國務院文件中。國家有關部委和相關省市都在進行研究謀劃,積極推進泛長三角區域分工與合作。

  2008年8月26日至9月1日,安徽黨政代表團赴蘇浙滬學習考察,與兩省一市就建立泛長三角區域合作機制進行了探討,並達成了共識。2009年3月和4月,江蘇黨政代表團和上海市政府代表團先後來安徽考察訪問,就加強雙方合作、推動共同發展,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交流。

  “這是一個積極信號,表明泛長三角區域分工與合作,正在從我們的單方需求變成多方共識。”省委書記王金山表示。

  事實上,取得先發優勢的長三角在經過20多年的快速發展之後,已面臨土地、人力、資源、環境等多方面制約。目前,長三角的綜合商務成本比安徽高出30%以上,擴容乃長三角發展的內在需求。

  區域經濟專家認為,長三角要與世界大城市群比肩,勢必要尋找合適的腹地。安徽與長三角山水相連、人緣相親、文化相近,各方面交往源遠流長,經貿往來十分密切,無疑是首選之地。

  B、機遇的泛長三角,安徽將如何融入?

  去年7月初,國家發改委“安徽區域發展戰略調研組”在離開安徽之時,給安徽留下了思考意見:安徽加快發展的切入點在哪?安徽發展的支撐點在哪?目標和路徑是什麼?

  安徽人在思考。在廣泛深入調研、認真聽取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安徽提出了設立皖江城市帶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的建議,作為深化改革開放、參與泛長三角區域分工合作、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平臺。2008年10月,安徽省政府向國務院上報了《關於設立皖江城市帶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積極推進泛長三角區域合作的請示》。

  “基本考慮是,示範區將充分發揮區位、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等比較優勢,以産業集聚和體制機制創新為突破口,積極探索承接沿海及國際産業轉移的新機制、新模式。”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努力使皖江城市帶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成為中西部地區科學承接産業轉移先行區,全國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成為中西部地區體制機制最優、産業集中度最高、投資強度最大、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皖江城市帶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主要包括合肥、馬鞍山、蕪湖、銅陵、安慶、巢湖、池州、宣城、滁州等9市。

  2009年元月份,國務院批復了國家發改委關於設立皖江城市帶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的請示,並要求國家發改委會同國家有關部委和安徽,抓緊編制皖江城市帶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規劃,報國務院審批後由國家發改委組織實施。這也是安徽第一個成為“國字號”的規劃。

  在謀劃設立示範區的同時,安徽以長三角為重點的承接産業轉移步伐一刻也沒有放慢。來自安徽省經濟技術協作辦公室的資料顯示,2008年長三角在我省投資額1000萬以上項目共4905個,投資總額4542.8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471.9億元,佔全省到位省外資金的55.7%。

  除了這塊國家級試驗田,安徽還把眼光聚焦在自主創新上,謀劃設立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2008年年初,胡錦濤總書記在視察安徽時就指出,“安徽教育資源比較豐富,科技實力比較強,應該在自主創新上有更大作為”。總書記特別強調,不管在國際分工還是國內合作上,你沒有自主智慧財産權,就沒有核心競爭力,就是合作了也是個“小工”。2008年10月,隨著安徽省推進自主創新大會的召開,有安徽“新特區”之稱的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全面啟動,標誌著安徽開始探索一條“産業轉移+自主創新=跨越式發展”的全新路徑;也為推進安徽與蘇浙滬在科技、教育、人才及其相關産業方面的進一步合作搭建了很好的平臺。

 

編輯:許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