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風光

時間:2009-05-22 14:03   來源:台灣網綜合

  黃山

 

  位於安徽南部黃山市境內,隨著徽杭高速公路的貫通,坐車從浙江杭州到黃山僅需2小時。黃山總面積1200平方公里,其中風景名勝區為154平方公里,1985年以唯一的山嶽型 風景區入選中國十大風景名勝,被世界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産,有“黃山歸來不看嶽”的美稱。黃山景勝,以峰為體,峰林似海,有天都峰、蓮花峰、光明頂、始信峰、玉屏峰等,其中蓮花峰最高,海拔1864米。黃山景致優美,最有名的當屬奇松、I怪石、雲海、溫泉。黃山群峰兀立,深壑縱橫,。還形成了眾多的溪瀑峽谷景觀。著名的有九龍瀑、人字瀑、百丈泉、翡翠谷(又名情人谷)。黃山現有雲白(雲谷寺-白鵝嶺)、松谷(松谷庵-松林峰)、慈玉(慈光閣-玉屏樓)三條觀光索道,供遊人上下山選用。 
 
  光明頂

 

  在黃山中部,海拔1860米,為黃山第二高峰。頂上平坦而高曠,可觀東海奇景、西海群峰,煉丹、天都、蓮花、玉屏、鰲魚諸峰盡收眼底。“所謂三十六峰者,駢列舒張,橫絕天表,眾岫疊嶺,效奇獻秀,盡在一覽”(元人汪澤民遊記)。明代普門和尚曾在頂上創建大悲院,現在其遺址上建有黃山氣象站。因為這裡高曠開闊,日光照射久長,故名光明頂。 
 
  蓮花峰


  位於黃山中部,玉屏峰西南,東對天都峰。海拔1864米,是黃山最高峰,也是華東地區第三高峰。古人往往誤指天都峰為黃山最高峰。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九月,徐霞客準確指出:蓮花峰“居黃山之中,獨出諸峰上”,“即天都亦俯首矣。”明末清初畫家石濤有詩:“壁立不知頂,崔嵬勢接天。”此峰峻峭高聳,氣勢雄偉。主峰突出,小峰簇擁,宛如一朵初開新蓮,故稱蓮花峰。峰上有飛龍、雙龍等奇松和月池、香沙池等名勝。登上峰頂,如置身雲霄,雲天一色,江河一線,俱在遠眺之中。 宋鹹淳四年(1268)吳龍翰、鮑雲龍、宋復一三人,自帶乾糧,費時三天,登至峰頂。今有登峰盤道5里,相對高度110米。遊人“疊級直上,級窮洞轉,屈曲奇詭”,攀至峰頂。起步緩坡稱“蓮梗”,中間穿過四個石洞,古人稱“蓮孔”。峰壁有“真好造化”、“非人間也”、“名不虛傳”、“天海奇觀”等摩崖題刻。峰下有蓮花洞、蓮花源。


  天都峰


  位於黃山東部,西對蓮花峰,東連缽盂峰。海拔1810米,“健骨竦桀,卓立天表”。在黃山群峰中,最為雄偉壯麗。古人視為“群仙所都”,取名天都峰。 唐島雲和尚歷經千險,始至峰頂,是現存文字記載中登上天都峰的第一人。他曾在絕壁上留下《登天都峰》一詩:“盤空千萬仞,險若上舟梯;迥入天都裏,回看鳥道低。他山青點點,遠水白淒淒;欲下前峰瞑,岩間宿錦雞。”民國二十六年(1937)建登峰梯道,長3里,有1564級臺階,194個石欄幹和600米鐵索,保障遊人安全攀登絕頂。峰頂突然平闊,有石室嵌立,可容數十人。室外有石,形如醉仙斜臥,名為“仙人把洞門”。另有石如桃,稱為“天都仙桃”。峰頂有“登峰造極”等石刻。極目遠望,雲山相接;俯瞰群山,千峰競秀。古詩有句:“任它五嶽歸來客,一見天都也叫奇。”1965年5月,董必武題咏:“奇險天都著,遙觀亦有緣;大雄無與並,蒼渾莫之先。今有民謠:“不到天都峰,白跑一場空。”意為遊黃山而不登天都,等於虛此一行。1983年,在半山寺上方,從天都峰腰另辟新徑至天都峰頂,又增添了新的景點。

  鯽魚背


  在天都峰上。從天都峰腳,手扶鐵索欄杆,沿“天梯”攀登1564級臺階,至海拔1770米處的石矼。石矼長10余米,寬僅一米,尤如鯽魚之背,兩側萬丈淵谷,深不可測。清人許全治有詩記其險:“無意吞舟歸北海,何心借水躍昆明。遊人儘是批麟客,竹杖芒鞋脊上行。”

編輯:許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