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市情簡介

時間:2009-05-22 10:12   來源:中安線上

  黃山市前身為徽州地區,自秦初置縣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歷史上轄績溪、婺源、歙縣、休寧、祁門、黟縣六縣。1987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改徽州地區為黃山市,現轄三區(屯溪區、徽州區、黃山區)四縣(歙縣、休寧縣、黟縣、祁門縣)和黃山風景區,總面積9807平方公里,人口150萬。

  黃山市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品位極高。不僅有以黃山為代表的自然風光,還有以徽文化為代表的人文旅遊資源。全市擁有兩處世界遺産,10處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8處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名村和國家級歷史文化保護街區、17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6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市域國家級以上旅遊資源的密度約為全國平均水準的40倍。“國之瑰寶”黃山集世界文化遺産、世界自然遺産、世界地質公園“三頂桂冠”于一身,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冬雪“五絕”著稱於世。在黃山周圍,還有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全國四大道教聖地之一的齊雲山,江澤民同志親自命名並題名的“花山謎窟”等眾多名勝。整個黃山市就是一個四季可看的大公園。

  黃山市又是徽商故里、徽文化的發祥地,文化底蘊深厚,歷史遺存眾多。明清時期徽商稱雄中國商界三百餘年,有“無徽不成鎮”的美譽。徽文化以儒家文化為內核,涵蓋哲、經、史、醫、科、藝等諸多領域,體系極為完整,與藏文化、敦煌文化並稱為我國三大地方文化。徽菜、徽劇、徽雕、新安畫派、新安醫學、徽派建築、徽派盆景等至今仍生機勃發,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歷代名人仕士輩出,著名的有朱熹、戴震、胡雪岩、黃賓虹、陶行知、胡適等。

  黃山市還保持著一流的生態環境,物産資源十分豐富。全市森林覆蓋率達77.4%,大氣品質和地表水質常年保持國家一級、一類標準,是全國13個一類大氣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之一,黃山風景區是名符其實的“天然氧吧”。全市境內有各類動植物3000多種,其中藥用植物1403種,是全國林茶和水果藥材的重要産地之一,華東地區重要的木材産地。三潭枇杷、徽州雪梨、徽州香榧、黃山貢菊、祁紅、屯綠、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等享譽海外,徽墨、歙硯等名特産品和傳統工藝品馳名中外。黃山市的地理區位也十分優越,是安徽省主要交通樞紐城市之一。相繼建成徽杭、合銅黃高速公路,黃塔(桃)高速公路、揚績高速公路快速推進,規劃中,將有11條高速公路直通黃山,有4條以上的鐵路在黃山市交匯。擴建黃山機場達4D級標準,設立了黃山海關和一類航空口岸,開通了至北京、上海、廣州等主要城市的航班,以及至香港、日本、韓國的直航包機。隨著現代綜合交通體系的完善,黃山市必將成為皖南及皖浙贛交界地區的中心城市。

  多年來,黃山人民緊緊把握市情特點,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旅遊經濟為中心不動搖,努力把黃山市建成現代經濟強市和旅遊大市、文化大市、生態大市,走出了一條具有黃山特色的發展路子,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2007年,全市生産總值達215億元,財政收入突破20億元,全市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分別達11350元和4198元,每人平均比五年前翻了一番多。全市旅遊接待量突破1500人次,旅遊總收入突破100元,其中,入境遊客68.5萬人次,創匯1.45億元。目前,黃山市正朝著實現“五年再造一個新黃山”和建成“全國最美、山區最富、生態最佳的地方之一”的宏偉目標而不懈努力。

編輯:許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