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成都10月9日訊(記者 蔣亮)一個地處偏遠內地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怎樣才能從全國五十六個國家級高新區中脫穎而出並一舉躍上全國排名第四、中西部高新區第一位?今年9月,在國家科技部發布的綜合排名中位列中國五十六個國家級高新區第四位、中西部高新區第一位的成都高新區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回首成都高新區的成功,顯然不能將之歸結為偶然。那麼,成都高新區輝煌成功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發展秘訣呢?
成都高新區籌建于1988年,1991年被批準為中國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現有規劃面積122平方公里,是四川省和成都市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聚集地。經過二十多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形成了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和精密機械制造三大主導產業,以及集成電路、軟件及服務外包、生物醫藥、精密機械、通信、光電顯示六大產業集群。目前在國家科技部綜合排名中,成都高新區位列中國五十六個國家級高新區第四位,中西部高新區第一位。
歷史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十年以來,成都高新區搶抓機遇,銳意改革,擴大開放,主要經濟指標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快速發展,綜合實力迅速提升。2009年以來,成都高新區集中建設區實現產業增加值396.5億元,增長25.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49.02億元,增長32%;固定資產投資370.4億元,增長28.8%,其中工業投資193億元,增長45%;全口徑財政收入114.55億元,增長9.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3.64億元,增長22.1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2.7億元,增長30%;外貿出口26.88億美元,增長33.98%;成都出口加工區進出口總額達到64.2億美元,增長35.2%,繼續居中國中西部出口加工區第一位。三大主導產業工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78.6%;軟件及服務外包產業實現銷售收入300億元,增長26.9%;出口2.1億美元,增長27.8%。
今年正值成都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開局之年,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成都高新區緊緊圍繞擴大開放、招商引資、產業發展、天府新城建設等中心工作,全力以赴抓好推進落實。前六個月即完成產業增加值221.2億元,增長29.3%;固定資產投資174.5億元,增長15.3%;財政總收入86.3億元,增長69.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3.12億元,增長30.1%;合同外資2.4億美元,增長3五十六.4%;到位外資4.79億美元,增長85.9%。
數據顯示,經過多年的持續培育發展,目前成都高新區在集成電路產業、光電顯示產業、軟件及服務外包產業等方面已經在中國內地形成了一定的比較優勢。
集成電路產業在中國同類產業中形成新的一極,位列中西部第一位。成都高新區是國家七個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之一。目前成都高新區已聚集了英特爾、友尼森、美國芯源、成芯半導體等八十多家IC企業,擁有兩條8英寸芯片生產線和五座封測廠,吸引了莫仕、BOC、林德、梅塞爾、聯華、空氣化工等配套企業落戶投產,形成了IC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的完整IC產業鏈,產業規模和水平居中國前列,中西部第一。在IC設計方面,吸引和聚集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本地IC設計企業,2009年,實現銷售收入約11.5億元,增長30%以上,聚集企業六十余家,業務方向涉及射頻IC、通信、視頻消費電子、智能家電、信息安全、功率半導體、IP核、形式驗證等。目前,全球IC設計前三十強中已有四家落戶成都高新區,即美國賽靈思、臺灣晨星、美國升特和美國科勝訊。
光電顯示產業從無到有,使成都迅速發展成為中國光電顯示產業新一極。中國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對包括液晶顯示器件在內的光電子業的發展十分重視,國家工信部十一五產業發展規劃已明確把TFT-LCD列入重點發展的領域,並把TFT-LCD產業作為緊隨集成電路後信息電子產業高端技術領域予以實施,進而帶動產業創新,不斷提升產業能級,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四川省及成都市政府已經把光電顯示產業確定為重點發展的高科技產業。成都在發展光電顯示等高新技術產業上,具有科技實力雄厚、人才儲備豐富、市場容量巨大、產業配套齊全、政策體係完善、產業基礎良好的綜合優勢,尤其是通過近年來積極的產業引導和配套建設,使成都以成都高新區為核心聚集區,光電顯示產業呈現出加速聚集發展的勢頭。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區已成功聚集了兩條4.5代TFT-LCD生產線及代表下一代發展方向的主動式OLED項目,以及相關的模組代工及LED封裝、液晶玻璃基板、液晶電視等上下遊項目,在中小尺寸領域具有一定影響力。主要項目包括,總投資27億元的中建材液晶玻璃基板、總投資31億元的京東方4.5代TFT-LCD、總投資30億元的深天馬4.5代TFT-LCD、總投資7億元的虹視OLED等項目。2010年,成都高新區光電顯示產業預計將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以上。
軟件及服務外包產業快速聚集,已經發展成為成都最具競爭力和代表性的產業。2005年前成都市政府正式提出,將軟件產業作為全市的基礎性先導性和戰略性產業進行重點扶持重點發展。五年後成都軟件產業異軍突起,一躍成為全國知名、中西部領先、具有一定區域競爭力的中國軟件名城。軟件產業已經成為成都市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城市競爭力的戰略性產業。2009年,成都高新區軟件及服務外包產業銷售收入突破300億元大關,同比增長26.9%;聚集企業六百余家,全球軟件二十強中有十一家落戶;軟件及服務外包產業從業人員突破八萬人整數關口;在全國享有聲譽的天府軟件園入園企業突破一百家達到118家;以成都高新區為核心載體和依托,成都擁有國家軟件產業基地等十一個軟件類國家級產業基地稱號,位居中國各大城市之冠;成為中國第二大的信息安全產品研發生產基地、第三大遊戲產品研發運營中心和中西部3G通信企業聚集度最高、最具產業活力的區域,整體產業規模和水平排在中國前六位。
生物醫藥產業實現集群發展,形成了現代中藥、生物制劑、化學合成藥、數字化醫療設備等特色產業集群。成都高新區在生物醫藥領域,擁有國家中藥現代化基地、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國家科技興貿創新生物醫藥基地三塊國家級牌子。經過十多年的持續努力,截至2009年,成都高新區共聚集兩百余家生物醫藥企業,其中,規模以上企業三十六家,通過GMP認證的二十五家,銷售收入過億的知名企業十家,銷售收入過億元的知名產品六個,銷售收入佔四川省的三分之一。目前,成都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已初步形成了現代中藥、化學藥、生物制品、醫療設備等領域特色:在現代中藥、天然藥物領域,聚集了地奧、恩威等現重點企業三十余家,培育了心血康、潔爾陰等優勢產品;在生物制品領域,聚集了蓉生、華神等生物制劑企業五十余家,培育了靜丙、131碘等優勢產品,具有後發優勢;在化學藥領域,聚集了成都藥業等四十余家化學藥,培育了二甲雙胍緩釋片、倍特巴沙等優勢品牌;在醫療設備領域,聚集了南格爾等醫療設備企業四十余家,新引進了奧泰醫療、西南醫用設備、恩普等優秀企業;此外,隨著國際醫藥產業形勢的轉移,成都高新區生物醫藥外包服務產業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正在形成新的產業特色。
結合天府新城建設,總部經濟和金融等高端服務業迅速發展。截至今年5月,成都高新區已成功引進了阿里巴巴、賽門鐵克、騰訊、諾亞舟、攜程旅行網、中建材等包括結算中心、運營中心在內的各類總部項目近五十個。依托金融總部商務區建設,引進了益豐投資、格蘭西亞、北京銀泰、北京產權交易所等項目,吸引了深創投、美國黃石基金、德同資本、四川龍蟒、新華投資、天盈投資等二十余家投資機構和投資管理機構。
依托現有產業基礎和條件,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經過近幾年的努力,成都高新區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果,比如快速聚集了阿里巴巴、中電科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新力光源稀土新光源總部基地等一批新興產業項目順利推進;建成了面向3G的移動互聯網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和互聯網應用孵化平臺,設立了5000萬元天使基金和5000萬元擔保基金,新增大學生創業載體一萬平方米,新增孵化面積三萬平方米,新興產業創新創業環境不斷優化。目前,成都高新區正在結合已有的產業基礎,進一步深化對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產業技術發展路線的研究,加快物聯網、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數字新媒體等產業的培育和推進,加強對以雲計算為代表的互聯網新技術、以基因工程為代表的生物技術的關注和跟蹤,搶抓機遇,尋求突破。
科技創新取得突破,已建成全國最大的科技孵化器載體和完善的科技孵化體係。成都高新區一直十分重視科技創新及孵化培育工作,建成了以國家級科技孵化器為骨幹、包括24家孵化器在內的、孵化總面積超過一百萬平方米的全國最大的科技企業孵化器群體,形成了多層次創業孵化服務體係,培育了以科技型中小企業為主體的創新企業群體,每年新增創新創業企業兩百余家,常年在孵企業保持在1500家以上。目前,成都高新區擁有國家軟件產業成都基地、國家集成電路設計成都產業化基地等十一個國家級專業基地,國家人事部和地方政府共建的首個留學生創業園,國內首個由政府主導的成都全球多語信息轉換中心,歐盟委員會在中國設立的唯一項目孵化中心。著力構建一加五的軟件公共技術平臺服務體係,即以軟件公共技術主平臺為支撐,包括IC設計、數字娛樂、信息安全、軟件及服務外包、3G的移動互聯網公共技術平臺等內容的軟件共性技術平臺。建成國家中藥安全性評價成都中心、GLP中心分析測試平臺、GMP中試生產中心項目、小分子篩選平臺等生物醫藥平臺,支持華西醫院在高新區建設科技園和國家創新藥物公共技術平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2009年專利申請量5600余件,其中發明專利1200件,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通過驗收,並成為西部首家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創建園區。積極打造國家級產業化基地,積極引導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已形成四川省集成電路設計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四川信息安全產業聯盟、成都數字媒體產業技術聯盟、成都軟件外包技術聯盟、RFID產業技術聯盟、生物醫藥產業技術聯盟等十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有效提升了區域技術創新的能力。
成都高新區明天必定更美好
去年,成都市委市政府確立了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歷史定位和長遠目標,提出了發展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的要求。結合自身實際,成都高新區開始圍繞主導產業發展和天府新城建設,在已有產業規劃的基礎上進行重新審視和深化,最終確立了建設最能體現成都核心競爭力、最能代表成都國際化現代化水平、最能彰顯成都時代特色的高端產業基地和現代化新城的奮鬥目標,明確了集成電路、光電顯示、軟件及服務外包三大集群率先實現跨越的努力方向。同時在路徑措施上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重點瞄準具有較強產業帶動整合能力的龍頭項目,加快推動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的集群化發展,主動流轉一般性項目,確保有限的資源向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集中,構建可持續的產業生態,推進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全力以赴推進產業發展和天府新城建設,努力爭取在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上實現更大突破。
進一步營造比較優勢,增強招商引資實效,促進產業發展壯大,為成都世界現代田園城市建設提供更大的產業支撐。經過多年努力,目前成都高新區已經建成了較為完善的科技創新體係,形成了承接全球優質產業轉移的良好產業生態環境,在軟件及服務外包、集成電路、光電顯示等一些高新技術產業的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已經和正在形成全國范圍的比較優勢。成都高新區將牢牢把握國際產業調整的歷史機遇,主動確定承接產業轉移的領域和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係列投資促進活動,鎖定一些重點國家和重點地區進行招商,鎖定IT等重點行業和企業進行招商,特別是加強對產業鏈上目標企業的研究與推進,積極完善和延伸產業鏈、價值鏈,繼續做大做強三大主導產業和六大產業集群,同時積極尋找和培育新興產業和業態,提升經濟實力,努力為成都世界現代田園城市建設提供更大的產業支撐。
加大自主創新力度,積極打造創新示范區,努力為創新型國家建設發揮積極作用。自主創新不僅是高新區本身的使命,也是成都高新區下一步加快發展的重要方向和突破口。成都高新區將更加突出自主創新,聚集創新資源,完善創新體係,培育創新集群,實現由外延式發展模式向內生式發展模式的轉變,即在發展動力上由生產要素驅動向技術創新驅動轉變,在建設重點上從硬環境建設向軟環境建設轉變,在發展路徑上由強調招商引資向招商引資與自主創新並重轉變,在園區形態上從產業孤島向現代化城市新區轉變。一是構建大孵化體係。整合區域創業孵化資源,構建以創業工作室、大學生創業園、留學生創業園、企業加速器等為主體的多元、梯級孵化體係。二是完善創新體係。進一步完善技術、人才等創新平臺,打造創新載體,促進產業的內生性發展。積極建設國家級產業基地,培育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支持企業承擔國家重大專項和各類重點項目。積極探索金融創新,形成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債權融資、上市融資等為一體的梯形融資體係。三是聚集創新資源。加大對國內外創新團隊、創新企業、創新項目等的引進力度,促進高端創新資源向高新區匯聚。建立官產學研的合作機制,促進科研院所等創新資源的落戶和互動。加強創新人才聚集,形成高層次人才特別是國際化人才的聚集效應。四是積極培育新技術、新興產業、新興業態。研究和把握新興技術、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的發展趨勢,捕捉新的發展機遇,在承接高端產業轉移的同時,還要站在產業發展的最前沿,努力引領產業的發展。
加快天府新城建設,努力為產業發展和自主創新搭建平臺,將其打造為軟件產業城,城市新中心與創新示范區。天府新城建設是成都高新區落實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總體要求,尋求更快的發展速度和更好的發展質量,真正擔當起在省市新一輪發展中的責任和使命的重要抓手。天府新城位于成都南北中軸線南段,成都高新區南部園區,其定位是軟件產業城,城市新中心和創新示范區。規劃總用地面積37.5平方公里,總建築面積6500萬平方米。規劃總就業人口六十萬人,其中軟件及服務外包產業二三十萬人。有關方面表示,天府新城是以軟件及服務外包產業為主導的科技商務新城,是產業發展和新城建設有機融合的新城區,是融創新研發中心、總部商務基地、現代服務基地、開放型人文住區為一體的新城。
作為軟件產業城,截至2009年底天府新城已落戶軟件及服務外包企業五百多家,聚集了IBM、賽門鐵克、阿爾卡特、諾基亞、甲骨文、上海盛大、華為、中興等一大批國際國內知名企業;特別是2009年又成功引進埃森哲、DHL、亞馬遜、馬士基、西門子、阿里巴巴、富士康、完美時空等著名企業。全球軟件二十強中有十一家、服務外包百強中有五家已進駐天府新城。在載體建設方面,通過政府建設、軟件企業自建、第三方投資建設模式,已形成高新國際廣場、天府軟件園、孵化園、天府新谷、聯通、移動、中興、安捷倫等約130萬平方米,從業人員超過五萬人。在建的包括天府Village、塞門鐵克、中國電信、三零所等項目;擬建項目包括阿里巴巴、E托邦試驗園等。據不完全統計,全部建成後將可形成約420萬平方米的軟件及服務外包產業承載能力。作為成都的城市新中心,已建成或在建電力、通訊、石油等行業的區域總部及川投、新希望等大企業總部約二十項;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太平洋保險、成都控投、深圳創投等知名金融企業落戶新城;商業零售業方面的仁和春天、美美力誠、伊藤洋華堂、王府井、歐尚、蘇寧、凱德、上海復地等進入新城,並將會形成新南天地、金融總部區、大源商務商業核心區三大商圈;新國際會展中心及其配套設施基本建成;海洋樂園、歌劇院藝術館、兩個高爾夫體育公園、成都大魔方、兒童樂園等文化休閒設施落戶新城,有的已開始建設。作為成都新的城市中心區,根據目前已經建成和引進的項目來看,天府新城天府大道一帶將正在承擔成都的科技商務中心、金融中心、商業中心、會議展覽中心、文化休閒中心、政務服務中心等中心功能。目前,成都高新區正在按照產業發展與新城建設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思路,加快推進天府新城建設,努力把天府新城建設成為充滿現代氣息和個性魅力,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形態現代、城市品位一流的城市新中心和中央商務區,充分體現成都城市時尚、國際品質和現代形象。
“2010年底,天府大道沿線的在建項目將基本竣工。預計到2012年,天府新城建設量將達到2600萬平方米。預計到2015年,天府新城建設量將達到3900萬平方米。”成都高新區相關人士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