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臺聯手共用奧運商機

時間:2010-12-10 14:20   來源:臺聲

  一年一度的京臺科技論壇,自1998年開辦以來,已成功地舉辦了8屆,對促進京臺兩地經濟科技合作與交流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已經成為兩岸具有影響力的經貿交流平臺。9月25日,“第九屆京臺科技論壇暨京臺科技合作研討洽談會” 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1000余名來自京臺兩地工商産業界、科技界和學術界知名企業家、專家和學者再次相聚北京,圍繞“創新城市、奧運商機、産業標準、農業合作”四大領域共同商討京臺經濟科技合作的前景,尋求擴大京臺經貿交流與合作的進一步發展。其中來自臺灣的企業家和專家代表為350余人,創論壇歷史之最。國臺辦主任陳雲林、北京市市長王岐山、臺盟中央主席林文漪、國臺辦副主任孫亞夫、中華海外聯誼會副會長黃躍金等出席了開幕式。

  王岐山在致辭中説,“實踐證明,京臺兩地在科技等領域的合作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廣闊的前景。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快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都離不開科學技術。北京是中國的首都,在發展科技、教育、文化事業方面具有優勢。我們要大力發展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産業,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進程中,北京要走在全國前列。希望本次論壇圍繞著北京如何建設成為一個創新型城市展開深入研討,請各位與會代表各抒己見,為北京的科技創新建言獻策。北京的不斷發展,奧運的成功籌辦,將為京臺經濟及各領域的交流合作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兩岸同胞是手足兄弟。2008年奧運會為北京的發展帶來了無限商機,希望臺灣科技界抓住這一機遇,加強雙方在飲食文化、京郊農業等領域的合作。歡迎臺灣同胞積極參與北京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參與2008年奧運會的籌辦,我們將不斷與時俱進,不遺餘力地為京臺兩地的交流與合作創造更加良好的環境。”

  國務院臺辦副主任孫亞夫在致辭中説:“北京具有良好的工業基礎、雄厚的科研實力和豐富的人才資源。兩岸同胞是手足兄弟,在新的形勢下,加強經貿合作與交流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歡迎臺灣同胞共用2008年奧運盛會,共同推進京臺兩地的交流與合作。”

  開幕式由北京市副市長趙鳳桐主持。會上,臺灣力晶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崇仁、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許勝雄先後致辭。

  以“科技?合作?引領?創新”為主題的本屆論壇,囊括了企業家高峰論壇及近20場專題討論。兩岸數十家專業協會利用這次交流平臺,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與探討,以尋求彼此優勢互補,深化合作。奧運商機在論壇上彰顯了巨大吸引力。也成為本次論壇上倍受臺商關注的焦點。以前很多臺商抱怨高達2000億元人民幣的“奧運蛋糕”,總是看得到、吃不到,如今北京的奧運商機對於臺商來説,不再意味著歡迎口號以及規劃,而成為積極努力可以實現的目標。作為本次論壇的一大亮點,“臺灣科技産品參與奧運場館建設推介”不僅為臺商參與奧運建設搭建平臺,讓兩岸同胞共用奧運商機。也一步落實了“科技奧運”、“綠色奧運”的理念,使高新技術與産品應用到奧運場館建設中來。

  北京市臺辦的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時説,“隨北京奧運的日益臨近,臺商對奧運表現出了的巨大的熱情。目前北京投資環境的日益完善和投資政策大幅優惠也給臺商投資大陸帶來了更強的信心。”很多與會臺商也都紛紛表示,隨著2008年的臨近,奧運商機越來越凸顯,他們更加期待有機會參與到奧運市場中來。

  走進展覽大廳,來自兩岸的40余家臺資企業以為北京奧運會提供安全、可靠和先進的技術保障;為北京城市環境改善和城市發展提供高水準的技術支撐,為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裁判員、國內外遊客以及全體市民提供舒適、便捷、安全的服務;以實施奧運為契機,提高北京乃至全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實現科技跨越式發展為目的,分別展示了自己的科技成果。展覽涉及從場館建設的綠色環保的新型建築材料、融合高科技的數字通信技術、節約型社會建設的生物科技等。其中不少産品具備了該行業或該領域的領先水準,具有廣闊的市場開發與應用前景。

編輯:薛白璐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