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在第十三屆京臺科技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

時間:2010-12-23 13:50   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12月23日北京消息 第13屆京臺科技論壇15日首次移師臺中盛大舉行,北京市常務副市長吉林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以下為致辭全文:  

尊敬的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來到四季如春的臺中市參加“第十三屆京臺科技論壇”。去年十一月我曾經率團來臺灣參加“第十二屆京臺科技論壇”,這是我第二次來到臺灣,也是第一次來到臺中市,有幸會見老朋友,結識新朋友。值此京臺科技論壇再度隆重舉行之際,我謹代表北京2010經貿參訪團和各主辦單位,對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對蒞臨大會的各位嘉賓,表示誠摯的問候!

  在京臺眾多産業協會和有識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京臺科技論壇已經走過了十三載春秋。十三年來,京臺科技論壇促進了兩地在高科技産業、高端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和都市型農業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推動了包括綠色環保電子、3G手機應用等在內的兩岸産業標準的研討和制訂,探討了京臺新興産業的互補與合作,論壇逐步成為兩岸有識之士開闊視野、擴大交流的重要平臺,成為京臺兩地共謀合作與發展、引領兩岸經濟科技交流合作的品牌活動,成為京臺經濟交流與合作和兩岸關係發展的推動力量。借此機會,我向多年來積極支援和參與論壇的臺灣公(協)會、向多年來致力於京臺經貿交流與合作、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老朋友,表示誠摯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近年來,北京市成功舉辦了一屆有特色高水準的奧運會和殘奧會,戰勝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挑戰,堅持著力抓好自主創新,著力抓好一批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著力抓好改善民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過去的五年也就是“十一五”期間,北京市經濟保持了年均11% 以上的較快增速,總量超過1.3萬億元人民幣,每人平均生産總值每年站上一個新臺階,實現了從5000美元到10000美元的跨越,達到國際中上等國家和地區水準。五年來,北京市社會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社會公共服務均等化取得明顯成效,城鄉居民生活水準明顯改善,每人平均預期壽命超過80歲;多項經濟規劃目標提前完成,服務主導型經濟特徵得到強化,第三産業的比重達到75.5%以上,服務經濟規模和貢獻率已經達到發達國家城市平均水準;經濟增長的品質和效益顯著提高,節能減排走在大陸前列。萬元GDP的能耗、水耗分別比2005年下降了23。34%和33.8%,二氧化硫排放總量下降37.7%,環境品質得到全面改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由2005年的114公里增加到目前的336公里,公共交通服務水準大幅提升;2008年北京成功舉辦了一屆高水準、有特色的奧運會、殘奧會,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贏得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讚譽,城市的國際形象和國際影響力空前提升。現在看來,過去的五年是北京經濟社會發展品質最高、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得到實惠最多的五年。

  當前,北京經濟社會已經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我們適時提出了“努力將北京建設成充分體現人文、科技、綠色特徵的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標。在接下來的五年,也就是“十二五”期間,北京市要從建設世界城市的高度,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順應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更高的標準實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努力把北京打造成國際活動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業總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國特色先進文化之都、和諧宜居之都,推動北京向中國特色世界城市邁出堅實的步伐。

  在産業發展方面,“十二五”期間,繼續落實“優化一産、做強二産、做大三産”的思路,著力推動都市型現代化農業、高新技術産業以及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尤其要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綠色經濟。具體來説,一是要下力量抓好都市型現代農業。郊區農村是北京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北京新的戰略發展空間,北京的農民是擁有集體資産的北京市民,是推動郊區發展的主力軍;北京的農業是都市型現代農業,是一二三産相互融合的,充分體現人文、科技、綠色特徵的低碳産業。下一步,要重點發展設施農業、籽種農業以及休閒觀光農業,實現農業與二産、三産的融合發展。二是要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強高端製造業的競爭能力。高端製造業符合北京環境要求,既是高附加值的重要産業,又是物質財富積累的重要來源,還是解決就業問題的重要途徑。中國是製造業大國,但還不是製造業強國。北京作為經濟發達地區,製造業發展基礎好,特別是創新能力強,理應在這方面做出更大的貢獻。從去年開始,北京市陸續出臺了電子資訊、新能源、裝備製造、生物和醫藥、汽車、都市型工業、物流業、商務服務業等産業的調整振興規劃,加快這些産業的振興和快速發展。三是要進一步推動服務業的發展。當前,北京經濟已經確立了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産業結構。今年上半年,服務業比重已達到76.3%。未來五年,要進一步發揮服務業對北京經濟的重要作用,樹立大服務業的發展理念,改善服務業發展環境,積極推動産業融合,發揮科技、教育、人才的重要作用,大力提升生産性服務業、文化創意産業的發展水準,重點推動金融、商務服務、科技服務、物流服務和旅遊業加快發展。

  據我了解,臺灣也提出了重點發展四大智慧産業,包括雲端計算、智慧電動車、智慧綠建築和專利發明産業化;六大新興産業,包括生物科技、觀光、綠能、醫療照護、精緻農業、文創;以及十大重點服務業,主要包含數字內容、電子商務、會展、金融、國際物流等。這些産業與北京市下一步鼓勵發展的産業不謀而合,充分體現了京臺經濟互補性強,産業契合度高,合作空間廣闊的緊密聯繫。京臺兩地應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加強産業強強聯合、互利互補,把打造産、學、研各方參與、上下游企業齊備的完整産業鏈作為雙方合作的主要方向。我們歡迎臺灣同胞來北京投資興業,共同發展。同時,我們也鼓勵有意向、有實力的北京企業到臺灣投資。昨天,我在臺北101大樓參加了京泰發展有限公司的開業典禮,京泰發展有限公司是北京控股集團下屬的京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在臺灣設立的全資子公司,這是北京市第一家來臺投資的大型企業,將為京臺兩地企業密切聯繫、洽商業務、開展合作搭建便利平臺,對促進京臺經濟交流與合作將發揮積極作用,希望臺灣各界朋友予以關心和支援。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今年京臺科技論壇再次跨越海峽,來臺舉辦活動,就是想在兩岸和平發展的大背景下,加強京臺經貿交流,實現兩地共同繁榮。今年,我們組織了工業、農業、商業、區縣、科技園區等10個參訪團300多人來臺參會,除了按行業舉辦18場專題論壇和交流洽談之外,還將簽署一批京臺雙向投資、商品採購及行業交流合作協議,這將書寫京臺科技論壇的嶄新篇章。

  各位同胞,各位朋友,兩岸交流日新月異,京臺兩地的經貿合作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希望在兩岸關係步入和平發展軌道的新時期,京臺兩地加強合作,攜手共進,共同開創美好的明天!

  謝謝大家!

 

 

編輯:宿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