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魯冠球的首席代表莫曉平再次自豪地推銷魯冠球
6月7日下午,魯冠球的首席代表莫曉平告訴記者,從1999年至2003年,萬向集團已經連續四年經濟增長超過40%。按照計劃,只要每年保證增長25.9%,到2009年,萬向集團第三個“零”就可以添上,奮鬥十年添個零的目標將再次實現。興奮的莫曉平再次向連線浙江的記者們介紹了魯冠球的傳奇經歷。
創業:在夾縫中成長
1969年,生長于蕭山寧圍鎮的魯冠球,放下鋤頭,帶領周邊一批農民出身的年輕人掄起鐵錘,鍛鑄著希望,在鹽鹼地上尋求改變命運的路子。在當時一無設備、二無資金的計劃經濟時代,毅然將僅有的4000元資産投入到了萬向集團的前身———寧圍公社農機廠。 當時實行的是計劃經濟,作為工廠的當家人,工廠要開張,首先要解決的是原材料問題,可一個區區社隊企業是解決不了原材料調撥、甚至買賣的計劃指標的。魯冠球心急如焚,開始四處打探廢鋼材的蹤跡。 也許是天無絕人之路。1973年的春天,蕭山縣物資局召開春耕物資調度會,魯冠球從會上得知一個重要資訊:杭州織帶廠有300噸廢鋼零料,一時派不上用場,堆放在鎮江碼頭,急於賣掉。魯冠球喜出望外,連夜坐火車趕赴鎮江。經過幾次往返,萬向終於如願以償地買到了這批材料,並用這些材料産出了第一批産品犁刀……

生産這個滾軌每天能賺100萬?大眾網的曲濤不得不相信這是事實
就這樣,一個社辦企業的原材料供應及後來的産品銷售很快打開了局面,廠裏的日子一下子好過起來,不但整個杭州地區,後來全省各地都紛紛要求購買魯冠球生産的犁刀。
就這樣,魯冠球以他敏銳的市場洞察力,終於先行一步,在計劃經濟大門緊閉的情況下,憑著積極適應環境,尋求發展的闖勁,以市場所需換回了計劃外的合理存在,最終使“萬向”得以在夾縫中成長,並呈快速發展。
創業:力爭成為行業龍頭
如果説20世紀70年代初的作坊式生産是萬向創業的初級階段,那麼,生産專業化、管理現代化則大大推動了萬向向前邁進的步伐,縮短了其向國際市場挺進的距離。
80年代初,改革開放的春風使萬向像一隻展翅的雄鷹在廣闊的天空裏遨遊。而此時的魯冠球並沒有滿足蒸蒸日上的事業,在他看來,要立足市場,必須有堅強的羽翼和過得硬的産品。於是,一開始,萬向就緊緊抓住改革開放機遇,提出“立足國內、面向國際、紮根企業內部、腳踏實地工作”的戰略方針,把效益與員工的利益緊緊掛鉤,依靠技術進步,走專業化生産的發展道路。
品質是企業的生命線。魯冠球已經記不清是第幾次對員工老話重提。於是,所有員工都記住了1980年的秋天,因為,那一年魯冠球把價值43萬元不符合標準的萬向節送往了廢品收購站,全廠員工的半年獎金換來了更強烈的品質意識。
從3萬套萬向節報廢入手,魯冠球接著開始了企業全面整頓。“先生産後生活”,規定每年稅後利潤的80%必須用於技術投入,改十五年折舊為七年折舊,集中資金進行技術改造;“先品質後産量”,建立了産品檢測中心對産品進行嚴格檢查;“先上學後上班”,辦起了職工業餘學校,讓職工學文化,學技術;“先制度後製造”,嚴格的管理制度所推行的全面品質管理,把責任落實到了每個部門和每道工序;以科技進步和科學管理為手段,走專業化生産、系列化産品道路,逐步形成了規模經濟與規模效益…… 憑著過得硬産品和逐漸在全國擴大的知名度,萬向贏得了海外第一筆生意。1984年春,美國舍勒公司亞洲經銷處的多伊爾先生來到萬向節廠考察。雖然多伊爾以對産品的挑剔著稱,但萬向産品對他來説還是充滿了無限誘惑力。當天下午,一份向美國出口萬向節總成3萬套的合同書,在魯冠球簡陋的接待室裏簽訂了。從此,魯冠球的萬向節開始出現在美國的貨架上。一年以後,舍勒公司再次和萬向簽訂了以後5年裏由杭州萬向節廠每年向美方出口20萬套萬向節的意向書。
1980年到1989年,是魯冠球倍感自豪的10年。因為萬向終於開始長出豐滿的羽翼,出現了職工年收入增加6倍,經濟效益年均增長40%以上的良好發展態勢。萬向終於成為國內行業老大。
創業:大步推進國際市場
70年代,萬向實現日創利潤1萬元;80年代,實現日創利潤10萬元;步入90年代,萬向開始邁入企業集團化、經營國際化的飛躍階段,實現日創利潤100萬元;而在進入21世紀伊始,萬向的成績同樣是越發地鏗鏘有聲,去年實現營收86億元。萬向絕對有理由讓世人相信在2009年實現日創利潤1000萬元,跨國公司出現在全球每個發達國家的目標。 魯冠球沒有沾沾自喜,他提出了“大集團戰略、小核算體系、資本式運作、國際化市場”的戰略方針,積極調整産業、産品結構、市場結構、人員結構,以及資本結構和組織結構,謀求跨行業、跨國界發展。
1990年,萬向集團正式成立。1994年,萬向創建集團董事局,著手對下屬各企業進行公司制改造,讓下屬企業成為擁有獨立法人地位、直接面向市場的競爭主體,形成了“外大內小”的特色,有效地避免了大企業容易出現的應變遲鈍的“恐龍症”,達到了縮小管理幅度,增強對外開拓能力的目的。
1996年開始,集團進行資産重組,錢潮公司收購機械公司、特軸公司、汽軸公司、傳動軸公司等7家汽車零部件企業60%的股權,以較低的投入和最快的速度獲得了多家年銷售億元、利潤超千萬的成長性公司,短時間內形成了巨大的生産能力,萬向迎來了高速成長期。
這一階段,魯冠球和他的萬向製造同樣成為國內外媒體和世人頻頻關注的焦點。
1994年,萬向錢潮股票在深圳證交所上市;同年,集團在美國芝加哥獨資組建萬向美國公司;1997年8月,美國通用公司正式向集團簽訂供貨合同,萬向成為中國汽車零部件第一個進入美國主機配套市場的企業。
2001年8月28日,萬向成功完成對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UAI的收購,開創了中國鄉鎮企業收購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接下來,萬向美國公司更不斷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績,收購美國LT公司35%股權,成為LT公司第一大股東;完成QAI公司10%股權收購,成為第三大股東……萬向成功地進駐納斯達克股市,為其在美國市場紮下了更深的根系。 目前,萬向1/3的産品已經走向海外,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正如魯冠球所説的,萬向的創業路遠沒有終結,更應該是在不斷的探索與邁進中。他堅信,經歷過無數市場風浪淘洗的萬向,好比越發粗壯蔥蘢的大樹,必將充滿無限生機與希望,能以獨特的魅力和頑強的生命力伸向更廣闊和遙遠的天空。

萬向製造再次受到媒體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