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淩雲:在天堂矽谷裏搭橋
 
 
  來源:      日期:2004-09-09 15:27

 


  如果一個人在一個人們還很陌生的領域自己創業,辛辛苦苦打拼了幾年,而且已經做了不大不小的一個老闆,這時他卻放棄了這一切,情願到一個新的地方從頭做起,且給人家當打工仔,兩年後,又放棄人家高薪挽留,回到國內,再從頭開始創業,你肯定認為有點不可思議。但天橋公司的副總趙淩雲博士還就是這樣一個喜歡折騰的人。 

  在天橋公司,記者見到了溫文爾雅的趙淩雲博士,他比照片上看起來還要年輕。作為國內最早的windows軟體開發者之一,雖然僅在短短數年內,就從一個純技術人員成功地發展成為風險投資公司高管,期間經歷了“超級程式員”時代一去不返時的一個技術高手面對市場的最初的迷惑、經歷了留學工作在海外時尋求事業發展方向的苦苦思索,但是記者還是立刻就感受到了趙博士對IT産業的激情,對創業的激情。趙博士説:“做IT的,其實是很辛苦的,因為這個行業知識更新的節奏很快,如果沒有對IT本身的熱愛和激情,無論你的起點有多高,最終還是會被淘汰出局。”因為對這個行業一直充滿激情,交談中趙博士更多的是前瞻性樂觀地看IT在杭州、在中國的發展前景,自己當初初創業時經歷過的失敗和痛苦對他來説都成了寶貴的財富。 

  趙博士1969年10月出生於江西九江,1986年考入浙大混合班,四年後獲得浙大科儀係生物醫學工程和儀器專業學士學位,由於他的刻苦努力,幾年後再獲碩士及博士學位。1992年碩士還沒畢業的他心中充滿了創業的激情,先後參與杭州開源電腦、漢生軟體的創建,擔任開發骨幹、技術經理、總經理。以第一代Windows應用開發人的勇氣和智慧,組織開發了一系列技術領先的軟體産品,很快獲得國家火炬計劃重點扶持。開發windows的應用系統和電腦電話語音系統,在當時算得上是新鮮事物,國內研究軟體的人還很少呢。作為最早一批開發windows軟體的人,趙博士笑稱自己和一幫癡迷軟體開發的同學是“超級程式員”。然而,和同時代的很多堅信“技術至上”的同行一樣,趙博士當初在國內創業最後都以失敗而告終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段難忘的“技術發燒友”的經歷對於他以後到美國留學卻是至關重要的。 

  1995年,在國內摔打了一段時間的趙淩雲深感要想和國際軟體發展潮流接軌,學到先進的技術,最好的選擇是去美國留學。作為美國引進的軟體方面奇缺人才,他去了猶他州,直接到了鹽湖城一家叫SigtronTech-nologyCo公司工作,從事國際領先的DSP嵌入式系統開發,由於在國內的紮實基礎,他很快做到了項目經理和産品經理,談到在美國創業的感覺,趙淩雲感慨地説:“美國人很有想像力,在美國感覺很自由,申請創辦一個公司沒有國內這麼多繁瑣的手續,一切都按規範的法律程式進行的。另外,專業化的服務為創業者提供了良好的創業環境。”但趙博士坦言,也許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和美國人始終有一種距離感,所有的人都會對你微笑,但要和他們做深層交流是很難的。總的來説,在美國的兩年留學生活對他是很關鍵的,出國前只知技術是重要的,出國後最大的收穫是知道怎樣辦一個好的公司才是最重要的。 

  談到為什麼回國,而且選擇了杭州,趙博士説國內軟體行業發展的空間很大,美國人很看好中國市場,中國人何必要捨近求遠?再説自己與其他留學生的不同之處是出國前他已經做到漢生軟體公司總經理,在國內的發展很有基礎,將在國外學到的技術帶回來必將是如虎添翼。杭州的創業環境很好,政府對IT行業的發展支援的力度很大,尤其是提出了把杭州建設成“天堂矽谷”,使他這個“海歸”很受鼓舞。更值得一提的是杭州的人文環境,這裡很安靜,人文素質底子好,適合做軟體的研發中心。從1998年加入天橋起,趙淩雲就將自己的全部精力貢獻給了這個全新的事業。説起天橋,由於自創立之日起就一直保持低調穩健的運作風格,也許知道的人並不多,但説到“超軟”,在杭州的軟體行業可謂是鼎鼎大名了。知情人都知道,當初沒有天橋就沒有超軟,天橋是超軟的孵化器和助推器。天橋公司是浙江省目前唯一一家中美合資的綜合性投資公司,外方股東由美國多家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公司和IT實業公司參股組成,現在這座天橋越來越長,越來越高了,稱得上是天堂矽谷與國際合作的一座十分重要的橋梁,而“搭橋”的團隊中就有趙淩雲博士。天橋的總經理張文是他在浙大的同學,住在同一宿舍,又是同美國留學的海歸派,所以很多方面都有共同點。當時風險投資在國內還是個新鮮事物,而軟體行業創業遭遇的最大障礙就是資金問題,如果能將國外的資金引進到國內為那些正在發展的軟體公司提供風險資金,它們就會有很大的發展,事實證明他們這條路走對了。由天橋一手扶持發展壯大起來的“超軟”現在已經成為杭州軟體出口的龍頭企業。天橋一開始就鎖定國外一流公司作為他們合作的對象,從美國等地高薪聘請專家來管理,將國外先進的管理理念引進來。天橋還先後投資了杭州天麗公司、華元等公司,在杭州和大連建了兩個研發中心,培養了一大批IT人才,為杭州軟體行業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趙博士深有感觸地説:“成長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低水準的重復沒有任何意義,天橋要做就做最好的。”未來天橋將進一步提升産業發展規模,整合資源,通過組建龍谷軟體園,搭建一個更大的平臺,為杭州軟體發展鋪路搭橋。

  作為一個辛勤的“搭橋人”,趙博士雖然是個時髦的“海歸”,但他的生活卻非常簡單,除了工作他最大的愛好是電腦遊戲,喜歡看NBA籃球賽,與朋友聊天也是他喜歡的一種放鬆方式。趙博士還是個很傳統的男人,總是一下班就回家和太太孩子在一起,公司有什麼聚會派對的時候,他也總是和太太一道出席,真稱得上是個不折不扣的新好男人。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中國臺灣資訊中心 北京五洲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