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杭州,大家肯定會說它是人間的天堂,是個旅遊的勝地。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杭州如今卻成了硅谷天堂了。 筆者近日採訪了杭州市信息化辦公室副主任郭理橋,這兩年,杭州在e化之路上邁出了自己堅實的步伐。
政策支持
杭州市信息化辦公室副主任郭理橋告訴筆者,加快推進城市信息化,是增強城市集聚輻射功能、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充分發揮杭州作為長江三角洲副中心城市和浙江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作用的有效途徑。
杭州市委、市政府還明確地把“構築數字杭州,建設天堂硅谷”作為新世紀初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一號工程” 。
筆者注意到,杭州信息產業的迅速發展是與國家、省、市三級的高度重視分不開的。三級政府相繼出臺的各種鼓勵和促進信息產業發展的政策文件是杭州信息產業得以快速發展的重要保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浙江省級層面上對信息化進程的支持主要體現在對稅收和財政政策上的扶持和引導。近年來浙江省出臺的政策文件有:《關于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有關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浙江省工業經濟結構調整、技術改造財政貼息資金管理暫行辦法》( 浙江省財政廳、浙江省經貿委)、《關于規范軟件產品增值稅徵收管理 的通知》等。2001年至2002年,杭州市共獲得浙江省軟件專項發展資金 2130萬元,浙江省電子產業結構調整財政補助資金300萬元。
杭州市級層面上,主要從人才、稅收等幾個方面對信息產業的發展予以鼓勵和引導。近年來陸續出臺的有關人才方面的優惠政策有:《關于引進外地優秀人才和吸收外地投資者來杭入戶有關事項的通知》、《關于鼓勵科技人員在杭創辦高新技術產業若幹意見的通知》、《轉發市人事局關于杭州市引進出國留學人員若幹意見的通知》等;稅收方面的重要文件有,《關于調整“四技”收入減免營業稅等稅費徵收管理辦法的通知》等。
三大支柱
杭州現在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IT研發和制造業基地。這幾年來,杭州市信息產業發展較快,產值份額接近浙江省信息產業的90%。杭州市信息化辦公室的負責人自豪地對記者說,在杭州的信息化道路上有著很具備自己特色的三大支柱產業。
支柱之一是軟件業。收入97億元(其中嵌入式軟件佔40%,同比增長37.5%,約佔全國的1/10) ,佔浙江全省的80%以上,軟件出口9300 萬美元。
杭州軟件業具有以民營企業為主、以自主知識產權的應用軟件產品為主、以國內市場為主三個特點。900余家軟件企業主要分布在高新軟件園、東部軟件園、數源科技軟件園、浙大網新軟件園、經濟技術開發區信息產業園等園區和軟件專業孵化器;擁有浙大網新、信雅達、新利、恆生、新中大等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業和優勢產品,已有122家軟件企業通過“雙軟”認定,佔浙江省總數的80%以上;有10家企業進入 2002年全國軟件百強。近年來,新利、浙大網新、浙大蘭德等8家軟件企業先後在境內或境外成功上市,被稱為證券市場上的“杭州板塊”。
支柱之二是制造業。杭州市有相當規模的IT制造企業達270余家,其中64家重點企業銷售收入達354 億元。擁有東方通信、UT斯達康、數源科技、士蘭微電子、富通光纜、大自然等一批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制造企業。
2001年10月,杭州還被列為繼北京、上海等之後的第6個國家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城市。士蘭微電子公司2002年的銷售收入就達到了 4.6億元。
支柱之三是信息服務業。杭州市的信息服務業近年來得到了較快發展。2002年全市郵電業務總量達到61 億元。據了解,杭州的通信服務市場已經形成多家競爭的局面,目前在杭開展業務的網絡運營企業有: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網通、中國鐵通、中國吉通。
電子政務
杭州市電子政務建設明顯有著區別于其他省市的特點。杭州的電子政務有兩大抓手和突破口:一是依托杭州市投資項目集中辦理中心,實現網上審批,為企業和投資者辦實事;二是進一步辦好市政府門戶網站,拓展完善政府對市民的信息服務。
2000年10月,杭州市政府成立了“投資項目集中辦理中心”。為貫徹“提高辦事效率、促進廉政建設、改善投資環境”的宗旨,辦理中心成功運行了網上項目審批辦理程序。通過計算機聯網,辦理中心內設的 17個辦事窗口實現了“一門受理、統籌協調、規范審批、限時辦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去年,該中心還進一步實現了辦事窗口與各受理主管部門之間的網絡聯結,並于10月10日正式開通運行。“杭州投資網” 現在作為杭州市投資項目審批管理的市級平臺,面向項目單位、各審批職能部門、市領導和監察部門3個服務層面,包括內網(中心局域網) 和外網2個網絡,已經具備了辦理過程的咨詢服務、在線服務功能、辦理狀態查詢服務、為投資者提供決策前服務四大功能。
作為政府門戶網站的“杭州市黨政機關計算機通信網”于1998年底全面建成,1999年3月正式開通, 2002年下半年進行了全面改版。經過 5個月的努力,新的“中國杭州”門戶網站已于今年2月20日投入試運行。設計制作頁面15000多個、欄目1200多個、功能模板24塊,新增了電子地圖、視頻放大、大型電子郵件係統等功能,現有信息開發量為原網站容量的20多倍;它的遠期目標還將進一步深化網上為民辦事,依靠基于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密鑰基礎設施和特權管理基礎設施的安全平臺,實現政府內外網的融合,真正建成包含政府對政府、政府對企業、政府對 個人三種模式的電子政務應用平臺。
杭州對于自己的信息產業化進程有著很宏偉的目標:圍繞建成國內 IT產業重要基地的總目標,優先發展信息產業。“十五”期間,杭州市電子信息產業銷售產值從2001年的200億元增長到2005年的640億元,年均增長27%;到2010年,形成空間布局合理、體係結構完整、綜合競爭力強、帶動作用顯著的信息產業格局,其增加值佔 GDP的比重達到20%以上,成為杭州經濟的先導產業和主要支柱產業。
|